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威期待

检察官韩明的手机里随时存着老上访户张贵生在案发时的监控录像,一段一段地放给张贵生看:“这里是见义勇为……到这里就是互殴了……再到这里就变成了故意伤害……”,多么熟悉的场景与逻辑。现实中的许多检察官就是用这种精准如表、琐碎如尘的方式分析一个又一个案情,也是这样苦口婆心地为某些“感情用事”的信访人讲道理。拥有主角光环的检察官韩明同样不能免俗。只是我们可能一直没有想过,为什么早已刑满释放的张贵生仍然不服判一直要上访申诉为什么聋哑人郝秀萍宁可跳楼也不肯签所谓的和解协议是底层百姓走入了某种情感上的偏执,还是网格化的法律思维让我们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影片中的“王永强故意伤害案”是《第二十条》这部影片中的核心案件。其剧情明显借鉴了现实中“于欢故意伤害案”的某些元素。眼睁睁看着亲人遭受性侵,暴怒中当事人挣脱束缚持刀将已经离开的性侵者捅成重伤不治身亡。这种行为能称为正当防卫吗从“防卫适时性”的要求上来说自然是不成立的。但检察官韩明指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关键,当事人王永强遭受了半年多的非人折磨和屈辱,在那一刻我们还能要求他理智地得出“犯罪已经结束”的判断把本来有机性很强的“一件事”强行割裂成数个片断,同时忽略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情感以及他所处地位的“期待可能性”,是不是也掉进了某种技术主义的陷阱

至于影片中的韩雨辰制止校园霸凌事件,则是促进检察官韩明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转变思维的一个“扳机”。因为民事侵权纠纷中同样也有“正当防卫”的概念,它与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呈现一体两面的关系。如果要说它与刑法第二十条有什么不一样,也仅是证据要求略低一些而已,内核并无不同。那怕理智如韩明这样的资深检察官,问题的刀口真正切到自己身上时,这种改变的动力才显得无比的真实与接地气。法律训练教会了检察官们以“同理心”看待世事,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同情心”。韩明说:“我们究竟是要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下一代)手里”质问的对象已经是社会价值观如何坚守的问题了。

刑法理论中并非没有社会价值观坚守的空间。许多人包括许多法律学生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就承载着维系社会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它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灵魂”。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它诸如主体、行为、危害、结果等犯罪构成要件都是静态的。检察官们可以将具体的案情分割成多个片断逐一分析,但贯穿事件始末的“灵魂”却不应该被割断或歪曲。古代“诛九族”大案中需要将罪犯的家人妇孺一同受刑,这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视为无辜而残忍的。因为封建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在当时可能是正确的,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歪曲的。价值观错了,因果关系的判断也会跟着错,冤假错案就会出现!而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韩明的那句话就是答案:“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有朋友问:如果警察没有在水塘里找到那把作为证据的刀,王永强故意伤害案件还能不能认定笔者当时认为,如果刀没有找到,王永强的结局应该类似现实中“于欢故意伤害案”的改判结果,也即以“防卫过当”减轻处罚。但后来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因果关系不作假设”是检察官办理现实案件的铁则。如果王永强案是现实案件,要证明“王永强曾阻止刘文经取刀”,只靠“捞到刀”肯定是不够的。电影作为文艺作品不能替代现实办案,镜头点到为止却是可以的。

最后,影片《第二十条》要表达的,并不是教育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运用“正当防卫”条款。文艺作品也不是案件推理的“战场”,它只是一次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重新认识的“究枉必须过正”,以唤醒广大司法从业者回归社会常识,回归人民群众对正确价值观期待的轨道上来。徒法不足以自行。“公平正义”之所以光辉而神圣不是因为它天然如此、从来如此,而是因为有一批自发或者自觉付出“代价”也要维护它的人,他们包括但不限于被车撞死的张贵生,为救丈夫跳楼以明志的郝秀萍,被处分的检察官吕玲玲,甚至因为拒绝道歉被“发配”去基层的主人公韩明。当然也包括现实中所有的检察官同仁。

THE END
1.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 )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晶状体的实质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https://www.shuashuati.com/ti/6d2754e148834932a852f28caec50c6a.html?fm=bdb96916f15ce50af14f645098764b30c7
2.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文章“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这就要求司法机关能够统筹考虑天理国法人情,站在防卫人当时的视角,综合案发当时的各种情形,依法准确认定防卫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贻影认为,“正当防卫制度与人民群众的正义观、安全观密切相关。电影《第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3-25/content-1616748.html
3.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官方网站,海外网将充分发挥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权威性的优势,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关于两岸问题、中国问题以及国际问题特别是涉华国际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面向海外同胞开辟了一批本土化、服务性的频道和栏目,希望海外网成为全球华人的生活社区和网上http://www.haiwainet.cn/
4.论宪法的权威说明我们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特别是宪法的至上权威,标志着我国将沿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一) 宪法的至上权威,就是代表党的权威,国家的权威,人民的权威,任何人都无权损害和破坏它的权威。维护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xianfa/2006102644292.html
5.2020年中考各科考点一遍过讲义0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235477
6.《宪法学说》读书笔记(宪法学说)书评(存在于思想观念之中的)基于以上特点,被用来描述:一系列明确制定的法律。Verfassung(宪法)与verfassungsgesetz(宪法律)相区分。此区分贯穿施米特全书。一.绝对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可以指具体的、与每个现存政治统一体一道被自动给定的具体存在形式。1.第一层含义:宪法=一个特定国家的政治统一性和社会秩序的具体的政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153452/
7.考点13坚持宪法至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易混易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231ct6438n158331.html
8.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然而,如果法律权威的基础来自于道德,即法律的要求等同于道德的要求,那么法律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独立于道德的行动理由,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以道德权威论证法律权威的做法,将使法律义务与法律存在的理由同时丧失,因为在那里道德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