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的最大意义到底是什么?

360度无死角围观基层法院的日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首部全景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剧《底线》自9月19日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爱奇艺开播以来,收视强势领跑,话题高热发酵。有网友表示“追剧追出了沉浸办案的既视感,太解渴,太过瘾,太提气,一分一秒都舍不得错过!”

作为由最高人民法院指派当地法院专家全程驻组协拍、潇湘电影集团旗下当燃影业制作发行的现实主义力作,《底线》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基层法官形象,一场场掷地有声的案例办理过程,把新时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成就、新面貌,进行了一次直击人心更鼓舞人心的“大型发布”。

今天,“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时代一去不返,公开透明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借助艺术表达和大众传播,《底线》用“公平正义的可视化”,在中国司法和亿万民心之间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它不仅增进了广大法治工作者们的法律信仰和职业荣誉,更把公平正义的回响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让真相属于人民

中国司法用站在阳光下的坦荡,接受公众检阅

有人说,法庭上的监控镜头是伸进法庭的探照灯和显微镜,使法庭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跨时空被定格、被放大、被细读。这种特殊的全民围观场景,使人们深恶痛绝的司法干预、司法腐败难以藏身,使审判人员恪守公平公正,力求专业精准。唯其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某种程度上,《底线》以影视文艺作品的方式,打造了一个兼具社会纵深和生活景深的“中国庭审公开网”。作品以薪火相传的三代法官为叙事载体,涵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以及基层人民法院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以及检察官、律师等群像人物图谱,涉及从立案、诉讼调解、司法文书制作、庭审到信访、调研、考核等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纵横交错的叙事体系,既勾连着司法改革历程,又串联起庭审台前幕后,一次性满足了大众对于法院工作的全部好奇。

完善司法责任制是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雷星宇杀人案”为什么进行了三次合议庭审理?周亦安喜提的“员额法官”身份是什么?胡晓青要考的“人民陪审员”又是做什么的?案子一审误判的时候,方远、宋雨霏为什么那么不安和沮丧?随着《底线》用剧情打开法院工作的全景图,一整套将权力和责任紧扣起来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也在大众心目中愈发清晰、丰满、有力起来。

欲取公信,必先自信。《底线》的创作和播出,浓缩凸显出中国司法走在阳光下的坦荡。这种坦荡让每个公民确信:当个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亦可以在自己国家的法庭上得到公平正义的裁决。

以专业服务人民

聚焦于“怎么判”,实力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法官能力建设是决定司法改革成败的关键。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官与法律相伴而行,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争做其最忠实崇尚者、最自觉遵守者和最坚定捍卫者是题中之义。

在《底线》中,令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群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法官们。从民事到刑事、从小案到要案,从老案到新案,作品让观众看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基层法官司法为民、守护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由此,大众对法官能力的认同,自然也就化作了对司法的认同。

尽管全剧涉及的案件众多,但总体来说,《底线》极具说服力地回应了公众最为关心的三大问题。

第一,别人眼中的“小事”可以立案吗?

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自立案审查制变立案登记制以来,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已成常态。《底线》让观众看到,尽管立案庭法官们依旧主张“逢案子必调解”,而不是直接立案、排庭、开庭,但法律也绝不会容忍恶人。

李芳凝案播出时,#遇到职场性骚扰维权有多难#登上热搜。围绕“触碰后背”这个看似性质并不恶劣的骚扰事件,两代法官展开争论。从业20多年的王秀芳认为,按照传统观念,息事宁人可能是对当事人最好的保护。而在“初生牛犊”叶芯看来,李芳凝应该大方捍卫权利,民法典第1010条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从《底线》涉及的“喝酒致死案”、“校园霸凌案”、“购物纠纷案”等案件的办理过程来看,许多在传统认知中“不值一提”的争议,都被摆上了台面。

今天,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升,且群众利益无小事,《底线》以接地气的案件呈现,科普了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也让“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理念深植人心。

第二,司法实践如何与时俱进应对新课题?

“主播直播猝死案”中,方远明知判决原告胜诉是“挑战现有的司法实践”,面对可能发生的二审改判,他直言“只是跟着之前的判例走因循守旧,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劳动者和公司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在往前走,法律也得往前走”。

“雷星宇杀人案”二审改判,该判决让刑辩律师出身的匡律激动不已:“往大了说,它激活了正当防卫这款僵尸条款,遏制了这些年层出不穷的高利贷暴力催收行为;往大了讲,提振了老百姓对司法的信任。人民只有信任司法了,才能自愿地遵守规则,才能更尊重咱们律师。”

作为各类冲突的承受者和社会矛盾的化解者,法官也在不断成长。在面对一个个新时代的新问题时,法官们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始终以审慎的态度,带着现实思考,也带着人性温度,将“纸上的法律”变为服务人民、落于民生的法律。

第三,司法审判会受到社会舆情的左右吗?

“谁闹谁有理”“谁弱谁有理”的风气长期困扰着广大群众。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来,公众积极参与热点司法事件的讨论,但也很容易形成“公众陪审”,令司法审判陷入舆论场的漩涡。

《底线》中的多个案件都成了网络热点,在回应李芳凝的胜诉是不是因为受到网络舆情和媒体舆论的压力时,方远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们欢迎网络监督,但不能、也不会接受舆论审判,因为这恰恰破坏了整个司法的权威性。”

“希望社会各界能对我们法律工作者更有信心,不管多难,我们都会让公平公正在每一个案件中回响”,方远的这句台词,几乎可以代表中国司法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用温度守护人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向上向善

我国司法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何在?

有观众发现,方远在调解离婚案时抱孩子的温情一幕,原型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张法官;剧中的基层法官会为了一个案件不厌其烦、不计成本地来回调解多次,直到群众事了宽心,而在现实众多的司法工作中,法官们不但能在田间地头为当事人解决问题,为了方便群众,甚至会坐着渔船去开庭……当剧情照进现实,“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我国司法制度既根植本土又面向世界、既立足时代又赓续传统的鲜明特点,也在《底线》中尽显无遗。

例如,对于“穆子琪案”的判决,方远、陈康等七人合议后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判词中写道这样:“扶危救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司法裁判应当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懿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剧中人物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关于法官工作的定义,可以帮助观众更感性地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人文关怀和温暖底色。

张伟民说:“既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法完美,那法官必须存在。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人来判个是非,判个公道,这才是法官真正的意义。”

周亦安说:“这就是法官的工作,天底下少一些仇恨和隔阂,多一些温暖和理解。”

宋羽霏说:“审判不是为了报复恶,而是为了提振善。”

所以,《底线》的最大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当观众随着法官的视角一点点剖析案件背后的社会万象、人生百态,那一份份符合时代精神、满足人民期盼、凝聚价值追求的判决,是最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更是最好的社会风尚引领。

强大的文化自信,何尝不是法治中国建设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呢?

THE END
1.?WTO法律制度研究>国际经济法网这一目标本身是国际法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法律的实施与法律的内容同等重要,这一点在国际关系中尤其需要强调,所以公平贸易的实现有赖于一个法治的国际环境,一个法治的国际关系结构。公平贸易在一定意义上是扭转自由交易规范和实力平衡的贸易要求,所以必须超越短期利益计算的临时安排,转而追求长期的权利义务机制。https://ielaw.uibe.edu.cn/wtoflzdyj/7049.htm
2.电子牵签署的合同可能会由于存储不善而导致合同被窃、丢失等情况,与此同时纸质合同的信息也可能被篡改;而电子签名签署的合同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并且会保存在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云端,被窃、丢失的可能性会小很多,电子牵平台通过 hash 值确保内容不被篡改,提高法律安全性。 五、电子牵签合同有权威性吗? 电?牵采https://www.letsign.com/news/detail-117968
3.“五大文件”明确扫黑除恶政策法律依据(附权威解读)两当县人民法院“五大文件”明确扫黑除恶政策法律依据(附权威解读) 4月9日,全国扫黑办在京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http://www.ldcourt.gov.cn/do/bencandy.php?fid=62&id=708
4.权威发布!长沙最全11家亲子鉴定医院地址大全(附2024年汇总鉴定最后,您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咨询朋友或相关法律服务人员了解机构的口碑和评价。这些信息能够为您提供更直观的了解机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机会。在选择机构时,建议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一家具备权威资质、技术实力强、保密性好、服务优质、检测周期合理、性价比高、位置便利且口碑良好的亲子鉴定机构。 https://www.jianshu.com/p/824210429119
5.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精选7篇)第五,权威性。信用等级的评定是评定机构依据严格的标准而做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权威性。 第六,隐私性。个人信用等级的评定涉及到个人的财产隐私,信用评估必须是受到严格监督的,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被评估人的损失。 二、信用等级的评定对商家的影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xaxm3h7.html
6.《商君书》范文5篇(全文)上至君主、下至各级官吏都应该维护法律的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信奉“乱世用重典”,实行重刑主义的原则。对轻罪处以重罚,违法的成本巨大,犯罪者付出的代价巨大,人人心存恐惧,不敢轻易以身试法,更不敢去犯重罪了。重刑不只针对老百姓,对官吏一视同仁,奉行刑无等级的原则。同时,商鞅还实行连坐制,一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3ordsi4.html
7.蒸土豆怎样蒸熟的快?中融基金破浪前行,综合实力获权威机构认可 2023-03-07 全球最资讯丨【双语财讯】中国经济复苏将为全球通胀降温 2023-03-07 当前视点!消息称字节打造“秋禾房产”中介线下门店 2023-03-07 【天天新视野】浙江嘉兴市区挂牌2宗住宅用地 总起价19.44亿元 2023-03-07 焦点快看:关于房贷的几件大事…… 2023-03http://wap.022net.com/news/news/2023/0307/8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