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傻傻分不清,一篇文章教你搞定!法考

(2)判断:法律规则中以“如果”引导的部分或者可以用“如果”引导的部分,均为假定条件

行为模式

(1)以权利为内容的“可为模式”:标志是“可以”或者“有何种权利”

(2)以积极义务为内容的“应为模式”:标志是“应当”或者“必须”

(3)以消极义务为内容的“勿为模式”:标志是“不得”或者“禁止”

法律后果

(1)肯定性法律后果:与行为模式的要求保持一致所获得的法律后果

(2)否定性法律后果:与行为模式的要求不一致所获得的法律后果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1)规则与条文的关系: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规范性条文与非规范性条文

①规范性条文:直接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

②非规范性条文:不直接规定法律规范的条文,包括定义性条文和辅助性条文。

3.法律规则的分类

②义务性规则:以义务为内容的法律规则,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完整性或确定性程度不同所划分)

①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规定,无需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②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是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③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是否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适用所划分)

①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意更改的法律规则。

②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由选择或协商的法律规则。

【学霸笔记】

1.任何一个法律规则在逻辑上均有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逻辑结构要素组成,但在具体规则的表述或法律条文中,由于立法语言简洁凝练的考虑,上述三个要素均可能被省略。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任意对应。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

(2)在适用范围上:

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式上:

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涵摄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条件被该案件事实所满足,那么,这条规则所规定的法律后果就被确定地适用该案件,也就是说,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如果该规则规定的条件没有被满足或者由于与另一个规则相冲突而被排除,那么,该规则对该案件就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该规则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是以衡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2.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穷尽规则,才能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适用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内容宽泛抽象,既针对行为共性,也针对行为个性。法律规则内容明确具体,只针对行为共性。

2.不同法律原则之间发生竞争时的关系为兼顾关系,不同法律规则之间发生竞争时的关系为互斥关系。

3.穷尽规则是原则弥补规则漏洞的条件,个案争议+更强理由是原则取代规则的条件。

以上知识点同学们都学会了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来听听杨帆老师的免费视频课吧>>>

无论世界怎样喧嚣,只希望你可以不被打扰。静下来练练真题,再坚持一会儿,成功的花儿很快就要绽放了↓↓↓

【典型真题】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说法哪一项可以成立?(单选题)

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参考解析:

B选项错误。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①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②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该项中的法律规则显然属于任意性规则而非强制性规则,故选项B错误。

C选项错误。根据A项中的分析,C项中所应用的规则是禁止性规则,而非命令性规则,选项C错误。

D选项错误。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①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②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③准用性规则是指规则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本项所涉规则实际上是委任性规则,故选项D错误。

THE END
1.从本案看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二、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法律原则具有弥补法律漏洞、实现个案正义的功能。但过多的适用法律原则,会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为了将法律原则的不确定性减小在一定程度之内,需要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即只有在个案没有其他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个案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3/id/2683604.shtml
2.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有哪些(适用法律原则的案例)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为: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没有冲突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冲突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适用法律规则。防止向“一般条款逃逸”。特定情况可以适用法律原则,如用法律原则为指引,找到法律规则进行适用。穷尽法律规则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为了个案正义可以适用法律原则。 https://www.77cxw.com/fl/89439.html
3.买卖不破租赁原则限制适用的条件分析法信任何一条法律规则都必须在逻辑上规定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第229条关于“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效力”的规定,没有明确指出该规定适用的前提条件,因而确立的是所有权变动不破租赁的原则(包括买卖不破租赁原则),而不是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2]在处理租赁人、出卖人和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68570&libid=040101
4.疑罪从无原则3大原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条件是司法机关现在的证据既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也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所以,这种情况下应当适用于无罪推定原则,人民检察院只能做出从疑不起诉的决定,因为定罪的证据必须是确实充分的。 https://m.64365.com/zs/1167275.aspx
5.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这些被广泛接受的有关仲裁程序的基本原则可视为国际法渊源中的一般法律原则。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条约中也反映出这些有关仲裁程序的一般法律原则的存在。[2]此外,双边投资协定(BIT)中涉及的仲裁程序性规定,主要包括有关仲裁合意、程序适用和前置条件等基本原则,反映了投资仲裁管辖具有一定强制性、自治性http://lawyeredu.pkulaw.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1&id=929
6.基本原则与宣示性条款之辩——《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条再涉外民事争议为《法律适用法》的适用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对该法进行了守正不阿的司法实践检视。《法律适用法》实施以来,法学界对该法若干条款质疑和争鸣不断,其中较为激烈的是该法第3条“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的规定是宣示性条款还是法律基本原则之争。本文采用历史追溯、概念解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05/7023036061003154.shtm
7.依法行政原则范文10篇(全文)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政府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行政机关能够快速有效地作出反应,正因为法律永远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依法行政原则作为约束政府行为的大原则必然给予政府相应的自由裁量的权利和空间,同时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依法行政原则引申出了法律保留的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dv1uv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