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泽渊:法治三大功能促和谐 − 政治 − 理论大视野 − 文库 − 宣讲家网

●一个良好的秩序,其实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着良好的矛盾解决机制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纠纷,而是发生数量少、解决速度快、解决效果好

法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已逐步为全社会认识。但是法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作用,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将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的功能与作用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法治从制度基础、行为指引、矛盾消除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制度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规范性预期。法治意义的法律正是和谐社会的制度蓝图与预设基础。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只有将这种理想状态转化成为了若干具体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进而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谐社会才获得了自己最良好的制度根据。

良好的立法为人们严格依法办事创造了条件,为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制度性的基础。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引导与规范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也是法治作用的有效发挥;法律对社会利益的划分和调适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利益分配与调整的制度基础;法律对于各种矛盾纠纷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也蕴涵着对于和谐图景的制度构想。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个体的差异,有意志的独立性,有客观利益的分野,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如何引导人们的行为,是法律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法律就是为调整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它告诉社会成员有权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

只要人类还处于各有利益的时代,就会有矛盾纠纷,冲突就不可避免。只要人类是以类的方式,过着社会生活,矛盾就不可避免在人类社会之中不断发生和解决。人类社会没有矛盾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解决矛盾则是可能和必须的。社会矛盾一旦产生,化解社会矛盾就是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的重要任务。秩序不会一劳永逸。一个良好的秩序其实不是没有矛盾的秩序,而是一个有着良好的矛盾解决机制的秩序。在具体民事经济活动中,买方与卖方之间,承包人与发包方之间,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出租人与承租人等等之间,都难免会有纠纷产生。在具体行政关系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处罚者与被处罚者之间也会产生种种矛盾。

在刑事犯罪问题上同样有着大量的纠纷。在犯罪人与受害人之间,罪犯与受害人亲属之间,罪犯与社会之间都可能产生各种矛盾。这时,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是确保社会和谐运转的关键。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发挥各种机制的作用,化解矛盾。在法治状态之下,通过调解、仲裁、审判等方式依法解决纠纷,直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社会并不是绝对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它只是发生的数量少、解决的速度快、解决的效果好。因此,建成了和谐社会,法治对于消除社会矛盾纠纷的意义同样不可低估,它甚至是社会能够始终和谐的重要保证。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等价值功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财务报表的三大功能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那么财务报表的三大功能?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 (财会[2006]3号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https://www.lawtime.cn/zs_190690/
3.工会基础知识问答,助你快速了解工会30.劳动竞赛有哪三大功能? 答:创造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31.劳动竞赛的特点有哪些? 答:劳动竞赛具有三大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和民主性。 32.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统一” 、 “三个结合” 。 https://www.youmaigroup.cn/nd.jsp?id=176
4.区块链提单法律问题初探即使电子提单可以作为法律证据被法院采纳,根据功能等效原则,其作为传统纸质提单的替代品需实现传统提单的三大功能,即收货凭证,运输合同证明和物权凭证。对此,有学者认为电子提单完全可以实现纸质提单的三大功能,但也有学者认为电子提单在实现这三大功能时存在明显的技术和法律障碍。电子提单始终无法得到普及,表面上看是不少https://wap.cnki.net/lunwen-1020761450.html
5.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凸显调整功能,使法律的效力刚性化 在应然层面,道德话语的卷入会使司法推理复杂化,进而导致规范的弹性化。但在调整层面,法律必须刚性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目的。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法律意识和有法不依问题,除了必须克服权力结构上的弊端之外,关键在于如何适当区分应然和调整,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方面的功能,让法律在应该刚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