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如果法律不公正不惩恶扬善,难免人民使用暴力自行执法法官司法公正公平正义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河南开封府的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女子跪在开封府大堂,嚎啕大哭,这一幕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每个人都在猜测,这位女子到底是因为见到开封府而感动流泪,还是她心中有着无法言说的冤屈,期待开封府能为她伸张正义。她跪在那里,双手紧抓护栏,泪水如泉涌,身体不时抽动,那份痛苦和无奈,让人看了无不心生怜悯。司法体系的人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大家去求“泥菩萨”,而不是去求“真神”呢?

澎湃新闻2024年03月19日:近日,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的陈女士向澎湃新闻反映称,2月26日下午,其8岁的侄女陈果(化名)在公园的厕所内被一名13岁的男孩陈某某性侵。事发当天,陈果的父母报警。陈果的家属说,3月18日,派出所民警告知,由于陈某某不满14周岁,无法追究其刑责,故对此案不予立案。

阳山县公安局作出的《不予立案通知书》显示,陈果的家属提出控告陈果被强奸一案,阳山县公安局经审查认为符合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故决定不予立案。家属已经向多部门投诉反映此事。3月19日上午,澎湃新闻先后联系当地镇政府和派出所,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应。3月19日,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处获悉,事发后,陈某某被停课,现在又回校上课了。在未有上级通知前,老师也没有权力不让陈某某回校上课。

2024年3月10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13岁初中生王子耀失联。11日,王子耀的遗体在北高镇张庄村一处蔬菜大棚内被发现,涉嫌杀害他的是同班同学——三名十三四岁的少年。埋尸地距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不过100米,三名嫌疑人和被害人均为留守儿童。目前,因涉嫌故意杀人,三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河北省公安厅、邯郸市公安局已派出法制部门专业人员,赴肥乡指导侦办此案。

被害人的家属和全国人民都希望严惩凶手。但根据2021年3月起施行的《中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并附加程序性限定条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希望最高人民检检察院尽快核准追诉,杀害王子耀的三个恶魔。他们都知道毁尸灭迹串供了,不是处于不懂事的年龄,全国未成年人都在看着这次的结果。这三个恶魔必须判死刑并立即执行,绝不能把未成年保护法,变成保护未成年犯罪法。

罪犯就是罪犯,不能因为年龄大小而区别对待。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应该是被侵害的未成年人,而不是侵害他人的未成年人。只要他的主观意识是伤害他人,只要他是有意而为之,那么他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未成年人可以免责,老年人可以免责,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想干掉一个人,那么完全可以雇一个未成年人或老年人。

春节期间,我专门去看了《第二十条》。剧中,赵丽颖扮演的郝秀萍和王永强是夫妻,王永强是农民工,靠做苦力维持一家的开销用度,郝秀萍是聋哑人,无法工作,常年留在家里带女儿。

因为要给女儿治病,王永强便向村霸刘文经借钱,而刘文经趁机强奸郝秀萍,说是一次可以抵两百块。每次实施强奸的时候,刘文经都要用铁链把王永强栓在门口。那意思就是,我强奸你老婆,你还得在门口听着看着,你能怎么样?

依仗父亲微小的权力,刘文经高高在上,不把王永强和郝秀萍当人看。王永强忍无可忍,用剪刀捅死刘文经,然后被捕入狱。接下来,影片讲的就是公检法等机关如何处理案件、如何修改法律、如何处理村霸的过程。

虽然雷佳音扮演的检察官说“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一举扭转了案件的处理惯例,但我看完电影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法律不公正但惩恶扬善,人民就会使用暴力自行执法。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王永强,常年被村霸霸凌,想和村霸讲道理,但村霸凭借暴力优势不和你讲道理,你想上访告状,但每次都被村霸拦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状告无门你能怎么办?最后的最后,只能是泼一腔血,和村霸同归于尽。

1“全国的霸凌者都在等待判决结果。”“如果那三个恶魔不被判死刑,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谁霸凌你,别怕,弄死他。”语言虽然过激,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大家都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未成年三个字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如果法律不能保证安全,如果法律不能提高违法的成本,那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底层逻辑就两个字,暴力。我们常说“人性本善”,但这是针对少年和成年人而言的,在十几岁这个年龄层,“人性本善”其实是不成立的。那个年龄层的人,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身体,但没有成年人的思维,已经稍微具备成年人的能力,但没有参与社会生活,导致他们没有对法律和道德的畏惧。那三个初中生之所以霸凌、谋杀同班同学,可能原因就在这里。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判处三个初中生死刑,依照以往的惯例,难度很大。早在唐朝时期,《唐律疏议》就规定,未满15岁的称为幼年,年满15岁的称为少年,而幼年和少年犯了刑事案件,要从轻处理或减轻处罚,即便他们犯了杀人罪,量刑也要比成年人更轻,至于是否判处死刑,要根据案件情节和犯罪人具体年龄来定。

所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刑事案件,而是社会事件。法律和执法机关,有必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妥善处理案件,给全国人民提供安全感,缓解社会焦虑。退一万步说,那三个初中生基本废了,关押十几年根本教育不好,再放出来也是祸害,不如趁早物理消灭,省的惹出更大的祸患。

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如果这个案件不能给出合理的结果,缓解社会的焦虑,恐怕会导致很多人不相信法律能保障自己、子女、家庭的安全,进而加深“以暴制暴”的观念。结果就是社会戾气越来越重,恶性事件越来越多,社会治安越来越差。如果真的有一天,“以暴制暴”成为社会共识,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偶然事件遭遇暴力。那将是所有人的灾难。到那个时候,恐怕肉食者也不能幸免。

民意的表达是对司法的有力监督,亦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需要。监督是一种约束,它可以制约被监督者滥用权力,保证监督者目的的实现。由于司法实现公平正义的本质与民意的目的一致,这使得民意监督司法成为必需。民意也只有对司法进行监督,才知道司法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司法过程是一个适用法律的过程,通过立法表达的民意能否在司法中得到实现,这是广大民众关心的问题。当司法的各项活动置于民意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公开审判过程,最为详尽地公开裁判理由,最大范围地公布法律文书,使整个司法活动公开化、透明化,司法过程中的不公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司法也必然会朝着体现民意的公平正义道路前行。

对于校园暴力,应该对学生们的思想从小抓起。从小要就让孩子知道校园暴力的危害和后果,害人害己。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让人揪心的同时,也不禁发人深思:这些花季少年为何会对同学暴力相向?这些行为有哪些危害?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配合、法制教育的跟进等一个完整且牢固的保护系统。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发育都今非昔比。与之相对应,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也有增加的趋势,有些还呈现出组织化、成年化的特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并及时拿出新的应对措施来。对法律的修订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法律要尽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但绝不能因惩戒疲弱而保护未成年人犯罪,更不能在客观上纵容未成年人胡作非为。不论是《刑法》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亟需修订。把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改为10岁为宜,同时,要规定追究学校负责人和未成年人犯罪父母的责任,由学校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父母赔偿受害人的一切损失。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党国的希望。亿万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国的前途命运。做好保护儿童工作,发展儿童事业,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我们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当前,有些地方人民法院的法官对法律的任性解读,任性判决造成了案件裁判决后,当事人不得不再去申诉,申诉再申诉,造成信访局门庭若市,而国家信访局实质上仅是一个中转局,一般是把上访的案件一级一级地向下转,最后还是转回当地查处,无形中导致老百姓状告无门,造成一些遭遇不公的当事人直接绕过法律程序,作出危及他人危及整个社会的极端举动;像胡文海、陈水总、杨佳、张扣扣一样,自行执法,甚至自杀性报复社会滥杀无辜。

现在的国家信访局其实就是个收转局,把上访的案件都转回当地查处,甚至转给被举报人查处,有些地方政府还派人在国家信访局门口非法抓捕上访人,你说老百姓到何处说理在状告无门的情况下,社会的自卫不可避免。这种情形持续久了,很容易引起社会的暴力反抗。再者,这种暴力往往是自发的尤其是在被迫之下的自发,所以也往往是不可预期的和不可控的。政府应该把大量的维稳的人财投入到为老百姓维权上,化解社会矛盾。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幸福生活、党才能长期执政。

司法腐败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危害最大的腐败,对党对国对人民危害极大。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很多都涉及人权、人命。有的搞了腐败,自己得了一些好处,但无辜的人就要有牢狱之灾,甚至要脑袋落地!,能让该死的人不死该活的人不活。司法不公,它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且对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造成致命伤害,动摇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党的政权。

鸦片战争的时候,当英军与清军在珠江口大战正酣,岸边却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冷漠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敌作战,当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居民竟然发出喝彩声。后来英军北上,也有类似情况。到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不仅围观,甚至还加入到为洋人推车、搭梯的行列。大清国的子民之所以如此不忠,固然与清初的大肆屠杀有关,更与清王朝持续多年的大兴文字狱和清末猖獗的司法腐败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没有外敌入侵,清王朝也是难逃灭亡厄运的。

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党一定要知道,任何人侵犯老百姓的利权就是等于侵犯党的政权之逻辑。党中央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绝对全面统一领导,对政法机关不公正的裁判决要及时督促纠正,绝不能让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变成独立王国,肆无忌惮地违法执法、贪赃枉法、不作为乱作为,对违法执法、贪赃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的司法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惩不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THE END
1.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的特有特征 1、规范性: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它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应当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2.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政府、司法机关、媒体、公民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倡导公正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途径,逐步实现在法律框架内的社会正义,这不仅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公平、公正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祥刑:传统中国的良法善刑乡贤文化文化纵横祥刑,最早语出《尚书·吕刑》,有曰“有邦有土,告而祥刑”“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后人多释其为“良法”“善刑”“善用刑”。祥刑是传统中国的一个独有概念,在君王上谕、臣工条奏、官箴书以及司法官的办案要略中多有表述,许多律学文献也以“祥刑”冠名,例如《古今图书集成》的《祥刑典》,《四库全书存目https://www.scsqw.cn/whzh/xxwh/content_165777
5.法律功能范文11篇(全文)这其中法律职业人共同的法制观念与价值追求是其得以划分为独立的职业群体的伦理基础。“法律职业的最高品格是公平、公正, 对法律职业者而言, 这既是执法的技术问题, 更是一种道德要求。尤其是司法官员所从事的司法活动常常是被视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抑浊扬清, 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要求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8ejncn9.html
6.“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是法治思想对法律和道德功能的清晰定位A. 法律是普遍的强制性规范,具有维护秩序、安定天下的功能优势 B. 道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支持秩序、强化性的功能 C. 道德的核心功能在于以明确的规则尺度来分配权利和义务,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D. 法律的重要功能是解决纠纷、维护正义,是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秩序https://www.shuashuati.com/ti/45ff3d6cfadd49ef84742bf83cabe619.html?fm=bd087161d645bcbad9dd3b8368cfd4402a
7.业务研讨增加标题的人文含量………朱青(55)2.广种“善因”——选用精准的字词惩恶扬善 新闻标题的作用是用最简捷的文字提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并表达某种倾向,让读者在理解力、想象力基础上产生鲜明的印象和感知欲望。新闻标题的这种提示内容和引导思维的功能在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其一,充当新闻索引。如果标题倾向错误,会误导受众,遭到受众批评。其二,提供简要https://www.cnhubei.com/200608/ca1147117.htm
8.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精选五篇)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yrkqz0.html
9.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深化诉源治理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法尚德成为广大法官查明事实、适用法律、裁判案件、化解矛盾的鲜明价值导向。加强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案件审理中及时发现和总结类型化纠纷和普遍性问题,靶向性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多发问题有效解决。河北法院审理的“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见义勇为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422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