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善于"对高质效办案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刑法法律法理刑事案件

□“三个善于”本质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强调,是司法工作的方向与指引。“三个善于”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司法办案有着引导作用,对于办案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有着推进功能。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一方面,要实现案结事了;另一方面,要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对于司法工作,不能仅从数量上作评价,还必须以质量为衡量依据。

总体要求:领悟法律条文中的法治精神

“三个善于”的第一层要求,是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作为一项总体要求,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依法办案要遵循法制,不能偏离法律的规定办案;二是要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基本价值和理念,依法办案要注重契合法治精神。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落实法律规定是前提,也是法治原则的要求,偏离法律条文,本身就不太可能契合法治精神;契合法治精神是法律适用中的自觉意识,也是案件质量在更高层面的体现。如果对法律的解释与适用偏离法治精神,案件质量和办案效果就可能出现偏差,司法就可能脱序。

至于如何区分机械司法与依法办案,就要回到“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即依法办案的基本目标是契合法治精神。如果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契合法治精神,就是依法办案;反之,则要考虑是否属于机械司法。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厘清法治精神的内涵。

行为指引:把握复杂案件中的实质法律关系

“三个善于”第二层要求,是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作为“三个善于”的行为指引,把握复杂案件中的实质法律关系是司法机关解释法律、办理案件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只有精准把握复杂案件中的实质法律关系,才能选取需要适用的法律,定位法律条文。

刑事司法中的复杂案件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问题复杂,如法律适用存在争议、法律解释存在多面性的案件;二类是事实问题复杂,如人员结构复杂、关键事实不明的案件。对于法律问题复杂的案件,需要如上文所述,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面对案件法律适用存在争议、法律解释存在多面性、法律规定不够清晰等问题,要从解释法律条文出发,以是否契合法治精神为检验,既要避免超出法条含义范围进行解释,又要避免机械司法。而对于事实问题复杂的案件,则更是对司法人员办案能力的检验。司法办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复杂案件进行事件分析,识别出基本事件,理清事件关系,建立案件脉络,准确刻画案情发展,为案件的理解、分析、裁定提供支撑。这个过程就是依据法律还原事实的过程,司法的本质也在于判断。以实体刑法为图,以诉讼程序为界,对事实复杂的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探寻其实质法律关系。

对于司法实践而言,把握实质法律关系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可以说,把握清楚实质法律关系,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前提。一方面,要注重实质法律关系的把握。要避免刑法不当介入民行案件,打破刑法谦抑性所要求的平衡,避免将民行案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对于本来是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如果通过刑事手段进行干预,不但会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无罪者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案件实质法律关系把握不当的结果。另一方面,要以事实为基础对法律关系进行判断。法律关系的判断是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的证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涉及民刑两套不同的证明标准问题,要予以区分,不能将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强加至刑事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亦不能用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反推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

具体落实: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三个善于”第三层要求,是善于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作为“三个善于”的具体落实,从正面来说,案件办理要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实现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从反面来说,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强调刑事案件办理的诉源治理。需要注意,机械办案不同于机械司法,其与就案办案是同义词,侧重于强调司法人员仅着眼于所办理的一案,既不瞻前,也不顾后,使每个案件成为孤岛。

司法实践中法理情的背离,不是因为天理国法人情本身存在冲突,而是由于司法人员对天理国法人情的错误理解或者在办案中没有做到正确兼顾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案件处理结果呈现出法理情不相融合的情形。如果一起案件表面符合国法,却明显背离天理、人情,是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的,司法是人的司法,不是机器的司法,要求司法人员对案件有较好的判断力,包括对天理与人情的判断。

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并非是浑然天成的,案件中心的个体很难将自己置于群体的考量之下,群体却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到个体之中。为了矫正这种观念性偏差,要求司法人员不仅在行为上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更要在说理上体现天理国法人情。具体而言,对于不批捕、不起诉的案件,详细说明所作决定的依据和理由,也可以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消解被害人的误解与疑虑;强化裁判文书的说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可能引发天理人情与国法龃龉的案件,要重点予以回应。只要是依法办理,契合法治精神,自然是符合天理人情。

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还要求司法人员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要有所思考,强调案结事了,乃至于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另一方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应当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对于司法人员而言,要注意案件与案件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思考这种关联性的内在关系,以实现以一案带一片的效果。这也是能动司法的应有之义。但能动司法也要遵守法律依据,领悟法律条文中的法治精神,不能无理由地在司法实践中“异动”“乱动”。

对于司法工作,不能仅从数量上作评价,还必须以质量为衡量依据。办案数量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质量保障,不具有良好的办案效果,办案数量再多,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三个善于”作为提高办案质效的途径,回应了司法人员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关键问题。

THE END
1.法律的指引作用是什么意思关于法律的指引作用是什么意思法律解答 股东权益智囊团 帮助15804人· 响应5-10分钟内 咨询我 一、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二、法的这五种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质和价值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https://mip.66law.cn/question/answer/10260311.html
2.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形式来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46227.html
3.什么是法律的指引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密山市法院网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网虎林市法院网鸡西市鸡东县法院网鸡西市城子河区法院网鸡西市滴道区法院网鸡西市麻山区法院网鸡西市梨树区法院http://jxhs.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4716
4.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https://m.ha.huatu.com/2021/0608/2135637.html
5.宪法的意义有哪些宪法作为法律规范具有指引作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四、评价和宣传作用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评价作用。宪法的评价具有广泛性,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宪法的评价具有集中性,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 https://www.lawtime.cn/zs_146859/
6.法律具有哪些作用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二、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https://www.64365.com/tuwen/aaans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