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与嘉定的渊源

归有光的散文,通常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最大特点就是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画一般意境,如一泓甘泉注入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沁人心脾,给人美的享受,为散文发展辟出一片新境界。其《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在归有光等人的积极倡导下,明朝中后期文坛风向渐变,逐步形成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领袖,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为代表。

明代大儒黄宗羲倍加推崇归有光,称他“明文第一”。清代中期“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也交口称赞归有光的散文。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评价:“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与唐宋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徙居安亭授徒讲学

嘉靖二十一年(1542),归有光第一次参加会试,落第后徙居嘉定,携妻儿从昆山至岳父王致谦家中,在安亭一边读书应试,一边在“世美堂”开课讲学,纵论文史,谈经说道。当时,归有光的才学已享有声誉,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其“震川先生”,四方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听讲,少时数十人,多时数百人,弟子满门。

归有光与妻王氏感情甚笃。在嘉定期间,归有光能够专心讲学,是因为一切家务全赖妻子操持。王氏治田40余亩维持生计,她督僮奴垦荒,以牛车水灌田,所收米粮供家人及书院学子饭食。

当时,嘉定滨海临江,处长江出海口要冲,明中期,常有水患。归有光非常重视嘉定的水患治理。他考察三江古迹,寻找水患成因,认为太湖水入海主要依赖吴淞江,而吴淞江潮泥易淤,江窄水高,此为“主要矛盾”。因此,他写了《三吴水利录》,认为只要合理疏浚关键的泄水河道,地方水患即可消除大半,其余水道无需劳民伤财太多治理。后来,海瑞主持疏浚吴淞江时,采纳了他的建议,使嘉定乡民深受其益。

1555年,倭寇侵扰嘉定,归有光应邀入城筹备守御,作《御倭议》献策。之后,倭寇在城郊各乡烧杀抢掠,百姓不得安宁,次年,归有光被迫离开安亭。

归有光徙居嘉定20多年,授徒讲学,教化乡民,本地及昆山、太仓、青浦一带的学子受益匪浅。嘉定史上进士及第者,大多出自明中叶之后。当时,应试学子从归有光传道授业中获取“营养”,也是事实。

九次会试花甲及第

归有光在科考场上历经坎坷、屡试不第。

他14岁应童子试,20岁院试第一,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始应乡试。然而,举业艰难,连连落第,五赴南京应考,均榜上无名。35岁那年,归有光终于以乡试第二中举。但是,自中了举人之后,归有光25年中8次会试都未成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花甲之年的他准备最后一次进入考场,倘若不取功名,便回乡安心教书养老,不再入仕。然而,正当他心灰意冷时,希望之门为他徐徐开启了。

为官刚直壮志未酬

按惯例,三甲进士都外放任地方官。当年,归有光的官职是浙江长兴县令,正七品官。

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调任顺德府(今河北邢台)通判,管理马政。这次调任,官职是明升暗降,其中原委他也明白:“今兹之调,实由谗邪之中伤。”

顺德府的办公条件很差,连个书案也没有。一场大风,将衙门前的一棵柳树刮倒,归有光就用这棵柳树做了个书案;书斋则更简陋,以芦苇编围,再糊上泥,仅可栖身。然而,归有光的工作热情依然很高,在任兢兢业业,利用马政通判的清闲,广阅史籍,考察马政沿革,修了一部完备的《马政志》。

1569年冬,归有光以邢州倅(明制“进士为令,无为迁倅”,倅是佐贰副官,行政闲职)的身份进京贺万寿节。经高拱等人力荐,归有光升任南京太仆寺丞,主管马政及畜牧业。

1570年,内阁首辅李春芳仰慕其名,将归有光留在北京掌管内阁敕房,修《世宗实录》。归有光非常满意,踌躇满志,计划修完《世宗实录》后重修宋、辽、金、元史,希望借此机会在史学上有所建树。但是,他的理想却终究未能实现。是年秋,他病成沉疴,原想回乡养病,因《世宗实录》未完而抱病撰述,于次年正月十三病逝于任上,终年66岁。归有光壮志未酬,临终握着儿子的手说:“假我数年,卒成大业,庶几不负先师,今竟不可得,命也。”后人将他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

震川书院孕育新学

归有光与震川书院不仅在明代影响巨大,在明后几百年及至近代也影响深远。

道光八年(1828),时任江苏巡抚陶澍奏请道光皇帝,在归有光讲学处重建震川书院。3年后书院建成,占地11.7亩,加上嘉定、昆山、青浦、新阳诸县捐赠的学田,共计826.8亩。书院西与千年古刹菩提寺相连,东与因树园相通,南北有和尚浜溪流环绕,门首题“震川书院”4个篆字,院内归公祠供奉着归有光像,上有匾额“继韩欧阳”,还设有御碑亭,立着乾隆皇帝的手迹石碑。此外,院中数十块碑文大多出于清代嘉定籍大学者钱大昕等名家之手,甚为珍贵。

1834年初夏,刚刚上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因兴修水利之事过访嘉定,获悉嘉定留有归有光客居遗迹,于是乘一叶扁舟停靠登岸,从小道欣然步行至震川书院,瞻仰归有光像,并留下楹联:“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新学,震川书院也随之停办。翌年,毛诒源等人利用震川书院公产公款创办了震川小学堂,成为嘉定地区第一所公立小学。1906年,上海道瑞徵又在震川书院旧址上,创办了苏松太道立震川中学,成为嘉定始办的中学。可以说,震川书院让安亭乃至嘉定在近代教学模式改革中,走在了上海地区的最前列。

现如今,震川书院旧址上已建成安亭中学,《项脊轩志》也是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单元的必修篇目。

世美堂

世美堂是归有光岳父的宅第,位于安亭镇南安村。嘉靖二十一年(1542),归有光筹资购得得世美堂,遂迁居于此20多年。

世美堂建于明代成化初年,宅主王益系宋代名相王旦的后人。当年,王益“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额曰‘世美’。”明嘉靖十四年(1535),归有光发妻魏氏去世,续娶世美堂女王氏为妻,其时王氏家族已经败落,族人有出售世美堂之意,归有光因而购得此宅。

民国时期,世美堂部分建筑仍在,后毁。陶继明

震川书院

清道光八年(1828),陶澍任江苏巡抚时,奏清廷允准,在安亭菩提寺旁兴建书院,占地近12亩,以归有光的号“震川”命名。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又号髯樵,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四川川东兵备道、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以及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衔。

陶澍为官清正干练,改革漕运、盐务的弊端成绩卓著,颇具人望。陶澍在任时,倡导教化、重视人才培养,建震川书院招收嘉定、青浦、昆山、新阳(今太仓)4县学子。陶澍曾题写《震川书院落成释奠诗石刻》碑,并亲自到震川书院巡视、与书院学生对话,鼓励青年学子以归有光为榜样,刻苦攻读、为国出力。

陶澍精于诗文,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知名文人,曾与林则徐、魏源等人成立了当时最有影响的宣南诗社。陶澍的著述中,有《陶文毅公全集》传世。陶继明

THE END
1.渊源是什么意思爱问知识人渊源是源流,本源,水的源头意思,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如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等,https://iask.sina.com.cn/b/newrcGBSF35w3x.html
2.渊源的解释渊源的意思汉典“渊源”词语的解释条目渊源(淵源) 拼音yuān yuán 注音ㄩㄢㄩㄢˊ 渊源词语解释 解释 ◎渊源yuānyuán [source;origin]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 ? 汉典 渊源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渊源 渊源是一个汉语词汇https://www.zdic.net/hans/%E6%B8%8A%E6%BA%90
3.“渊源”的意思“渊源”词语解释渊源词语读音:渊(yuān)源(yuán)词典解释: 本指水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探经义之渊源|家学渊源。 相关词语: 渊涌 渊源有自 渊源有自来 渊鱼 渊跃 渊嚜 渊嶷 渊谋 渊调 渊图远算 渊蜎蠖伏 渊涌风厉 渊渊 渊云 渊深 渊伟 渊浸 渊原 渊泉 渊削 白渊 鼻渊 冰渊 不测之渊 沧渊 寸指测渊 丹渊 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294/855072294624.shtml
4.渊源渊源怎么念渊源的解释渊源 首页>汉语词典 《渊源》 词语渊源 拼音yuān yuán注音ㄩㄢㄩㄢˊ 解释本指水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探经义之渊源|家学渊源更多:https://www.bmcx.com/。 其它“渊”字典“源”字典https://cidian.bmcx.com/yuanyuan_rqc__cidianchaxun/
5.渊源渊源的读音渊源的意思渊源 渊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uān yuán,指源流,深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出自《三国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渊源”的读音:[yuān yuán] “渊源”的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渊源 yuānyuán [source;origin]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https://wpr1.com/zidian/%E6%B8%8A%E6%BA%90
6.渊源怎么读,渊源的发音,渊源的成语/组词/笔顺,渊源的拼音,渊源是【造句】他们两家是世交渊源很深。 2:事物的本源、根源。 【造句】这篇文章主要在探讨儒学的渊源。渊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水的源头。《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事物的本原、师承。《抱朴子.内篇.微旨》:「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千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https://wap.chacihai.com/cidian/16913.html
7.[地理·中国]形意拳有何历史渊源正在播放[地理·中国]形意拳有何历史渊源 《地理·中国》 20240308 武侠中的地理(上) 00:29:10 本期内容 [地理·中国]船拳这套可在船头的巴掌之地腾挪跳闪的拳法 在方寸之间尽显乾坤 00:01:59 [地理·中国]生产工具的发展推动了乌镇当地桑蚕产业的兴盛 同样造就了乌镇“丝绸之府”的美名 00:02:44 [地理·https://tv.cctv.com/2024/03/08/VIDE1zCOHLGeJJ32c8dsgrXr2403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