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考研张文显《法理学》终极笔记

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1)社会意义(2)法律性(3)意志性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法律规定或法律解释确定的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

一、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1、动机:是指直接推动行为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动因。

2、目的:是指人们通过实施行为以达到一定结果的主观意图。

3、认知能力: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

二、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1、行为:人们通过身体或语言或意志表现与外在的举动。

2、手段:为实现预设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

3、结果:人们通过实施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影响;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法律行为分类的标准

二、法律行为的具体分类

(一)依行为主体的性质和特点分类

1、依行为主体的特点,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2、依主体意思表示形式,分为单方行为、多方行为

3、依主体参与行为的状态,分为自主行为、代理行为

(二)依行为的法律性质分类

1、依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2、依行为具有公法性质还是私法性质,分为公法行为、私法行为

(三)依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分类

1、依行为的表现形式,分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

2、依行为的主从关系,分为主行为、从行为

(四)依行为的构成要件分类

1、依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分为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

2、依行为成立是否需要特定法律要件,分为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

3、依行为的有效程度,分为完全行为、不完全行为

第十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法律关系释义

(一)概念: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通常由主体、内容与客体三要素组成。

(二)特征:

(1)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所依据的法律部门

宪法法律关系与其他部门法律关系

(二)依发生方式

调整性法律关系:已经存在

创设性法律关系:后才出现

(三)依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纵向法律关系:不平等主体间,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

横向法律关系:平等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四)依法律主体的数量

双边法律关系:特定双方

多边法律关系:三个或三个以上

(五)依法律关系间因果关系

第一性法律关系:基础

第二性法律关系:补救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个人或组织。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自然人、组织、国家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权利能力:又称权利义务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法律资格。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①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的权利能力

②按照法律部门:分为民事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行政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等

(二)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①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根据其内容不同分为权利行为能力、义务行为能力和责任行为能力

③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公民的行为能力不同:○1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法人在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之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之外无行为能力○2公民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并不是同时存在的;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却是同时产生、同时消灭的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影响、作用的对象。

(1)客观性(2)可控性(3)有用性(4)法律性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物(2)人身、人格(3)行为:作为:抚养、表演、施工等;不作为:保密义务、竞业禁止义务(4)智力成果:著作、商标、专利(5)信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二)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一)依是否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A法律事件: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B法律行为:法律规范规定的,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二)依存在形式

肯定式法律事实:是指只有当这种事实存在时,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实。

否定式法律事实:是指只有当这种法律事实不存在时,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法学类专业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一)填空题答题方法

THE END
1.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法律的性质分类:包括公法和私法两种。公法是指国家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民法、商法、劳动法等。2.按照法律的形式分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3.按照法律的效力分类:包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55853.shtml
2.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分类介绍提单,是指作为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处理运输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分类。 1、提单的法律特征 (1)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 (2)提单是收到货物的收据; (3)提单是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 2、提单的分类 (1)按货物是否已装船分为:已装船和收货待运提单 (2)按https://china.findlaw.cn/info/jingjifa/gjmyf/jiesuan/jsff/1273232.html
3.法律责任的分类,也就是法律责任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分类是 ()。 A.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分类是 ()。 A.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事责任 B.经济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C.行政处分、经济补偿、刑事责任 D.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刑事责任 E.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https://www.educity.cn/souti/5CCC3A1F.html
4.法律的性质北大法律评论 2019 , (01) : 293-321.法律的性质作者: 安德瑞·马默 1 ; 亚历山大·萨奇 1 ; 张民全 1 作者单位: 1 康奈尔大学 分类号: D90 引用本文 GB/T 7714 安德瑞·马默,亚历山大·萨奇,张民全等.法律的性质[J].北大法律评论,2019(01):293-321. 导出 BibTeX EndNote RefMan 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id=330719094
5.《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6.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一)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行为。 个人行为是公民(自然人)基于个人意志和认识所从事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集体行为是机关、组织或团体所从事的具有法律效果、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9/12/55518189_1105685435.shtml
7..债权人的分类债权人还可以根据债务关系的性质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3. 根据法律地位的分类 债权人还可以根据其法律地位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总之,债权人是债务关系中的关键参与者,他们的类型和作用对债务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不同类型的债权人以及他们在债务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https://stock.hexun.com/2023-10-11/210529946.html
8.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关系公务员考试网根据据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属法律部门的不同,可将法律关系划分为宪法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 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此种法律关系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其意义在于使人们 在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时,首先明确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这些法律关系里的不同内容、性质的权 利义务,从而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