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新论虚拟货币的洗钱风险防范和反洗钱监管中国金融家

常见的虚拟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等,但虚拟货币并没有确切定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ActionTaskForceonMoneyLaundering——FATF)曾将虚拟货币定义为数字化的价值,可实现点对点转移。虚拟货币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一种表现,但由于其匿名性和交易的不限区域性特征,可能滋生很大风险,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洗钱活动。

美国针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反洗钱监管措施

(一)对虚拟货币经营主体注册的监管

2013年,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发布了《关于适用FinCEN有关管理、兑换和使用虚拟货币的规定》,规定中对虚拟货币经营主体注册的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尤其是超过10000美元的虚拟货币交易,需要进行登记记录。

(二)对洗钱风险和犯罪的监管

(三)对虚拟货币价格波动风险的监管

美国对虚拟货币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监管,主要落实在持牌照的虚拟货币经营机构,在执行反洗钱政策时,都必须依照法案条款规定中的有关内容行事,并兼顾自身法律、合规、财务、声誉的风险水平,对自身所开展的虚拟货币经营活动进行价格剧烈波动风险评估,进而加强反洗钱合规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将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作为核心准则,进行人性化规定调整,强调独立开展反洗钱监控体系有效回溯性检查,并将检查过程及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并妥善保管。

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方式及危害

由于虚拟货币具有匿名性及无国界性特征,其价格受人为操纵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存在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高风险。例如,许多“暗网”市场都是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不法分子借助或自身成立网络交易平台组建工作室,通过买卖虚拟货币的形式洗钱。现代虚拟货币也出现在各类网络犯罪活动中,越来越多的犯罪活动不再通过传统的金融系统支付,而是利用虚拟货币的匿名性,通过虚拟货币收取勒索赎金等形式逃避监管和执法机关的追踪。

我国对虚拟货币反洗钱监管现状

2010年以来,虚拟货币在我国曾出现过一段“野蛮生长”期。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在做好备案的前提下可自由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ICO)行为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从事ICO,在严监管之下,中国绝大部分虚拟货币集中交易平台均宣告关闭,大部分ICO项目完成清退工作。

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利用“场外交易”规避监管。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通过合作、境外设立等关联方式在境外“死灰复燃”,以挂摘牌、点对点等方式继续提供虚拟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场外交易。

对虚拟货币反洗钱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对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类和明确

一是完成虚拟货币统计意义上的定义划分及边界设定,对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类和明确,在本质上与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的边界领域进行明确划分;二是规范虚拟货币的价值估量方法,使其能够在资产核算环节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并根据其匿名性和跨境流通便利性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为将来虚拟货币交易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虚拟货币交易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制度

(三)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大额、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引入监管科技

虚拟货币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资金流水数据,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技术支持,将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引入虚拟货币监管工作中,要求交易平台根据虚拟货币特殊的性质和交易模式建立符合法规要求同时涵盖行业特性的大额、可疑监测系统,能够准确抓取大额、可疑交易,在做好客户身份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虚拟世界地址便能够映射出现实中的交易方,利用先进的监管科技及时掌握犯罪分子身份和资金流向。

(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虚拟货币有着跨境、跨领域流动的特征,目前有些虚拟货币平台绕道国外继续为国内用户提供服务,也存在国外平台为国内用户提供服务的现象。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有助于应对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跨境洗钱的风险,建议加强与FATF成员国的沟通和交流,树立共有监管意识,融合先进监管经验,有效预防跨境洗钱风险。

THE END
1.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法律的性质分类:包括公法和私法两种。公法是指国家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民法、商法、劳动法等。2.按照法律的形式分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3.按照法律的效力分类:包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55853.shtml
2.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分类介绍提单,是指作为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处理运输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分类。 1、提单的法律特征 (1)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 (2)提单是收到货物的收据; (3)提单是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 2、提单的分类 (1)按货物是否已装船分为:已装船和收货待运提单 (2)按https://china.findlaw.cn/info/jingjifa/gjmyf/jiesuan/jsff/1273232.html
3.法律责任的分类,也就是法律责任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分类是 ()。 A.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分类是 ()。 A.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事责任 B.经济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C.行政处分、经济补偿、刑事责任 D.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刑事责任 E.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https://www.educity.cn/souti/5CCC3A1F.html
4.法律的性质北大法律评论 2019 , (01) : 293-321.法律的性质作者: 安德瑞·马默 1 ; 亚历山大·萨奇 1 ; 张民全 1 作者单位: 1 康奈尔大学 分类号: D90 引用本文 GB/T 7714 安德瑞·马默,亚历山大·萨奇,张民全等.法律的性质[J].北大法律评论,2019(01):293-321. 导出 BibTeX EndNote RefMan 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id=330719094
5.《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6.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一)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行为。 个人行为是公民(自然人)基于个人意志和认识所从事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集体行为是机关、组织或团体所从事的具有法律效果、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9/12/55518189_1105685435.shtml
7..债权人的分类债权人还可以根据债务关系的性质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3. 根据法律地位的分类 债权人还可以根据其法律地位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总之,债权人是债务关系中的关键参与者,他们的类型和作用对债务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不同类型的债权人以及他们在债务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https://stock.hexun.com/2023-10-11/210529946.html
8.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关系公务员考试网根据据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属法律部门的不同,可将法律关系划分为宪法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 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此种法律关系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其意义在于使人们 在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时,首先明确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这些法律关系里的不同内容、性质的权 利义务,从而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