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关于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时效期间为20年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不能随便诉告。

THE END
1.法律上的“时效性”是什么意思关于法律上的“时效性”是什么意思法律解答 法律策略顾问 帮助81400人· 响应3-5分钟内 咨询我 依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借款协议是有时效性的,时效性就是指诉讼时效,借款协议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https://mip.66law.cn/question/answer/701010.html
2.法律时效性是几年爱问知识人一、法律时效性是几年法律时效性是三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https://iask.sina.com.cn/b/law2Ib0MKUX0z9.html
3.法律上的时效是什么意思律师普法法律上的“时效性”即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https://www.110ask.com/tuwen/692629899789812342.html
4.信息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信息安全工程师学习材料2.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网络空间信息、服务及系统能够满足时间约束要求。 3.合规性 合规性是指网络信息、服务及系统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要求。 4.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网络信息系统相关主体处于同等地位处理相关任务,任何一方不占优势的特性要求。 5.可靠性 https://blog.csdn.net/humblepromise/article/details/12379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