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中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

呕吐毒素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今天聊一聊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

田间镰刀菌毒素产生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干旱、降水等,当小麦扬花抽穗期遇到湿冷天气,赤霉病就会流行,大流行年的病穗率达5%一15%;虫害的发生会促进镰刀菌的传播,加重小麦赤霉病和玉米穗腐病的严重性;此外,地形也能够影响镰刀菌毒素的产生,如山顶和洼地的差异导致土壤水分和空乙又湿度空间分布不均一,而湿度是影响谷穗上镰刀菌毒素产生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己经得到了研究证实。

谷物收割阶段温湿度也会影响谷物呕吐毒素的含量。每年在我国小麦的收获季节,由于连阴雨天气的影响,都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小麦。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的河南、江苏、湖北、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超标小麦比例接近30%或更高。

温度和湿度是真菌生长和产毒的重要因素,储藏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促进病菌在谷物上继续繁殖蔓延,加重谷物毒素污染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真菌的最适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真菌生长和产毒。关于湿度与呕吐毒素的生成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地集中在粮食防霉的研究上,粮食的水分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真菌的生成和产毒,如小麦在相对湿度63%时、水分含量在14%以下时,基本不发生霉变,当水分含量太高时,真菌会因为营养吸收不良而发育不好。通过降低谷物水分含量,也可使谷物中的镰刀菌难于生长和产毒。

目前国内外针对去除或破坏粮食中的DON成分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等,其中生物降解法是一种新兴且具有光明应用前景的去毒方法。

人们尝试了许多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对赤霉病麦进行去毒,对天然污染DON的小麦,加工前利用风力,过筛等方法将干瘪,比重轻、易碎的赤霉病麦粒去掉,再进行机械加工去皮和化学试剂处理脱毒,去毒效果优于普通的小麦制粉工艺,可使面粉中DON含量得到有效控制,陆刚等对剥皮制粉去除霉变小麦种致DON的去毒效果进行了研究,霉变小麦经碾米机碾去6%和11%的外皮后,再磨成粉,在第一次磨出的面粉中,DON减少了53.3%和88.9%最后成品面粉中,霉素分别下降了30%和55.6%,其去毒效果优于普通小麦制粉工艺。

在饲料中添加毒素吸附剂是目前畜禽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毒素脱毒方法。吸附剂在动物体内与毒素结合形成复合体,使毒素经过消化道时不被动物体吸收并随吸附剂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和血液中毒素浓度,并且减少器官中毒素含量。用于真菌毒素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硅酸铝(沸石,水合铝硅酸钠钙,粘土)、膨润土,斜发沸石·合成树脂及酵母细胞壁衍生产物等。其中,对黄曲霉素有效的吸附剂比较广泛,而适用于DON的吸附剂种类较少及效果较差。在众多的吸附剂当中,只有活性炭对DON具有较高的吸附率,1g活性炭可以吸附35.1mol的DON,并降低了DON的吸收率。但目前欧盟还不允许使用吸附剂来解决饲料中毒素污染的问题,针对中国畜禽生产的现状,吸附剂的研究仍是十分必要的。

DON的生物降解包括毒素分子的去环氧化、脱乙酷、经化、水解和糖苷化,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酶,作用于DON并将其转化为低毒的化合物。由于生物降解具有条件温和、产物专一且产物毒性较低而受到重视,目前有关DON毒素的生物转化研究主要针对DON结构中的环氧基团和C3羟基展开。动物消化道系统细菌能降解DON毒素及其它单端孢霉烯毒素环氧化基团,形成脱环氧的9,12-双键衍生物,脱环氧DON(DOM-1)的毒性远低于DON,其抑制DNA合成的IC50为DON的54倍。目前,针对C3羟基的研究主要包括:氧化和差向异构化,乙酰化及糖苷化作用。土壤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以把DON氧化为3-酮-DON,菌属根瘤菌E3-39可以将转化DON为三种产物,主要产物为3-酮-DON,其抑制免疫力的值为DON的1/10。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的起源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在: 1、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2、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cjqrAZDYuy.html
3.法的演进法的起源 第一,法的起源:神创说、暴力说、契约说、发展说、合理管理说 法产生的过程和标志 第一,法产生的根源: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社会的发展。 第二https://www.jianshu.com/p/ac6152f248f3?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4.法的起源(精选三篇)2. 从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看道德的基础作用 考察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一个基本规律就是法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最初的法律规范大都是由习惯演变而来的,在法律制度形成的过程中,统治阶级所控制的国家按照现行社会秩序的需要对原有习惯规范进行甄别取舍,继承一部分习惯规范,如关于宗教祭祀的习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5.第一节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2.法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即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 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本质区别:原始习惯是氏族组织的公共行为规则,反映着氏族全体成员的愿望和要求,主要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首领的威望来维持;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确认和维护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并以统治阶级掌握的国家强制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05604185_1105604185.html
6.《招标投标法》应明确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拒签合同的法律责任如对我国《合同法》产生重大影响的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十一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FIDIC则明确认为,“以中标函形式签发的通知书将构成合同的成立(The notification by the letter of acceptance http://zbcggl.ctba.org.cn/web/showinfo?nkey=402883BE-6A95-16DB-016A-D45750320048
7.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三)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四)法产生的基本形式 (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十八、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与条件 (三)奴隶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四)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2.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 (五)资本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 (六)社会主义法的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8.罗马法上的侵权行为法第三时期是帝政前期,从公元前27年的帝政建立到公元284年帝国分裂时期。这段时期的法律主要是成文法,成文法的产生主要通过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长官的谕令和法学家的解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古斯都上台后,授予某些有名望的法学家以“公开解答权”,从此法学家的解释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了。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76.html
9.博联法硕提供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硕士考研资料法理学(2)从任务上看,法学必须对法律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 (3)从层次上看,最浅层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和手段;次层是法学原理、原则;最深层是法的规律性。 https://m.douban.com/note/560428202/
10.细说亚硝酸盐的产生危害预防和处理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减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此外氧化法降解亚硝酸盐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 在生产中出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氧化法方法:http://www.chinaeel.cn/index.php?c=content&a=show&id=36154
11.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但是,作为世界法律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学流派思想的集大成者,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对今天的法学界也始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萨维尼法学观最大的贡献在于,在自然法学在欧洲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18、19世纪,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路径。萨维尼提出的“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的观点,与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8170
12.第6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谱分析法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早在1859年德国学者基尔霍夫(Kirchhoff G R)和本生(Bunsen R W)合作,制造了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分光镜,从而使光谱检测法得以实现。以后的https://sky.taru.edu.cn/course/yqfx/ziyuan/textbook/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