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犯罪?法律能做些什么?

最高检日前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携手各方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势头。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能做些什么?如何尽量减少乃至预防此类恶性事件?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法律能做什么

@SELINAA:刑责年龄是不是该下调了?10岁以上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智和自主行为的能力了,下调之后是否就能减少一些犯罪?

雷槟硕:责任年龄是否应下调,我觉得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点:第一,是否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网络环境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年龄整体提前。如果有这个关键数据支持,我想社会公众、法学学者、立法者应该能够相对一致地认为,要适当调整责任年龄。

第二,调整责任年龄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调整的目的是要威慑式预防,可能需要考虑这个措施的有效性,在《孩子为什么遵守规则》一书里,作者通过数据论证(如果他的数据是正确的话),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存疑。一者,威慑可能不一定让未成年人不违法犯罪了,而是更谨慎地违法犯罪,采取更隐蔽、不易被抓获的方式实施犯罪。

二者,如果认为能威慑一个是一个,只要能威慑一个,就起到作用的话。还有一些数据表明,就是认为简单的威慑措施非但没能减少,反而是增加了违法犯罪的情况。当然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都有待讨论。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无论是否下调,各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在这个目的下,要采取相应措施。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是一个多因一果问题,寄希望于某一因解决,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可能需要多方(家庭、学校、社会)综合采取措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点不一定对,只是一种观点。因为下调带来的作用,不只是威慑式预防。下调也可能是为了让行为人承担相应责任。问题再次回到原点,让未成年人承担相应责任是否与心理各方面的情况匹配。反对下调的论者通常的理由之一就是,有数据表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不同。如果能够提供更坚实的依据与理由,下调责任年龄将更有说服力,更有可能说服立法者,在未来的立法中进行调整改变。

遭3名同学杀害的初中生遗体发现现场。

@澎湃网友Jv6V3y:有专家建议犯罪者的家长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个能够实施吗?

@饱了等饿呗:在没有针对未成年严重刑事案件审判的法律依据时,是否可能增加新的条款,对他们判决死刑呢?

@澎湃网友zqiYBv:法律是为了保护犯罪分子的吗?

雷槟硕:首先,直接回应您的问题,以及从否定角度来说,法律不是为了保护犯罪分子。

其次,从肯定角度来说,法律有许多功能,比如,刑法的目的之一是打击犯罪,在这个意义上,法律的功能是落实刑法的这个目的。

最后,法律的功能是一种应然的价值期许,如果不持有一种绝对理想主义的观点的话,可以得出法律无法完美的实现其功能。但整体而言,法律实现了其功能,否则,就无法说明绝大多数犯罪分子被抓起来的现象。可能有的疑惑,或者进一步的追问是:“有犯罪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这实际上说明了法律的应然期许与实然情况之间的必然差异。因为法律的实施一方面可能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完美的发挥作用。可能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了法律的不完美,我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趋近于完美,发现存在问题,不断地去完善法律。

如何防治校园霸凌

@喻娇阳光:这种恶性事件不只是毁了几个孩子的家庭,更让我们反思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雷槟硕:首先,最为紧迫的是,这个案件发生后,如何救济这个案件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因为你、我,或者社会公众的讨论都是以“他者”的角色,无法根本地体会被害人或其家属的痛苦。尽管我们作为人,基本的情感是共同的,能涌起心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愤怒、泛起心中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共情,甚至愤怒难以遏制,伤感无法释怀,但还是要以被害人及其家属为中心。如何尽可能地帮助、救济被害人及其家属是最为紧迫的。

当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个案件最为紧要,既是处理类似问题的切口,也是社会与法律温度的直观体现。

3名涉嫌故意杀人的初中生已被刑事拘留。

@橙子靓靓:如果发生校园暴力,孩子到底该怎么求助?感觉很多时候求助老师、家长也未必有用。

@陆川有许多树:真的会有人天生就是罪恶的吗?这种年纪小小的恶劣少年,是与生俱来的吗?

@ZQinging:学校有的小混混让老师总是在管纪律,以至于想听课的同学都没办法听课。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小孩,就不用管了,听之任之,让他们自生自灭,何必强迫他们。您有何见解?

雷槟硕:其一,纪律教育应该也是教育的一个方面。

其二,不管纪律,他们可能会影响教学秩序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其三,放任不管,一是可能他们会“越滑越深”;二是把问题遗留给了未来社会。我想教育如果能够更好地引导的话,可能仍然是重要和值得尝试的。

《孩子为什么遵守规则:法律社会化与合法性发展》,汤姆·R.泰勒/里克·特林克纳著,雷槟硕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7月

THE END
1.为什么有法律4、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https://m.haolvshi.com.cn/ztw/0-41594.html
2.为什么会有暴力拆迁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1、 为什么会有暴力拆迁? 暴力拆迁的原因是房屋征收部门不愿对被拆迁人作出相应的经济补偿,也可能是被拆迁人要求过高,使房屋征收部门无法满足其要求,同时也是征收行为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房屋征收部门未在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期限内与被征收人达成补偿协议的,或者被征收房https://www.lawpa.cn/changshi/1031303.html
3.为什么有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拿圆做了个比喻,我们制定法律的过程就像是画圆的过程,而我们对公道正义的保证就相当于画圆过程中对圆半径一致的保证。我们制定的法律可能不完善,就像我们画圆会有误差,但是不能说我们在画出圆形以前所有的半径并不相等。 虽然人有人的法,自然有自然的法,但是人类社会往往不像自然界那样治理得好,因为人并https://www.jianshu.com/p/827d97337c40
4.大山里为什么会有聪明的娃娃,因为天才在此陨落人物故事法律知识大山里为什么会有聪明的娃娃,因为天才在此陨落2024-12-10 18:32:40 娱蜀黍ss 山西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娱蜀黍ss 91粉丝 喜欢冲浪的八卦打工人们赶紧看过来吧 00:26 不敢想象,我融入这个家能有多快乐 00:55 从小透明到大https://www.163.com/v/video/VGI4SODJ4.html
5.案件已经结案了,钱我也都交给法院了,为什么还会有执恢?您好,执恢是指的执行恢复,是指的法院针对当事人申请对本来原先暂停执行的案件,进行恢复执行而做出的https://www.lawtime.cn/wenda/q_19056566.html
6.乡土社会(乡土中国)书评(三)可靠性地方性会造成人们所处的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所有人彼此之间都非常的熟悉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害怕空口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产生法律但在乡土社会,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在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52028/
7.为什么探视权行使会有障碍为什么探视权行使会有障碍 导读:探视权执行之障碍有如下情形:1、探视权内容不明确。2、当事人亲属不协助。3、被探视者拒绝探望。4、执行尺度把握难。 探视权的行使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探视权的行使有很多的障碍,并引发纠纷,本文就探究一下这些障碍和纠纷产生的原因。https://www.64365.com/zs/6443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