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与商法的公平价值之辨光明日报

法律是调整人们一定社会关系的工具,而公平是法律的重要价值追求。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包含前提公平、分配公平、交换公平和矫正公平。前提公平指的是民事主体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即法律地位的平等;分配公平是指社会在分配权利义务时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交换公平强调的是双方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矫正公平则是指当事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将在救济手段和后果上一视同仁。公平价值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实施过程及法律结果之中,它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非确定性和非规范性特点。

在价值取向上的显著差异是区别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而民法和商法则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最常接触的部门法,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那么,公平价值在这两个部门法中是如何体现的,又有何异同呢?

公平价值在民法中的体现

《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领域的重要立法,其“基本原则”一章中,规定了诸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但哪个原则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公平是民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民法区别于经济法、商法的最根本的标志。这是因为,法律之所以要尊重当事人表达的自由意志,就是因为只有在当事人充分表达自由意志的情况下,其行为结果才符合当事人所认可的公平理念,符合当事人的选择和愿望。考察民法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众多民法研究者始终围绕着对公平的解释、修改和弘扬展开研究。可以说,民法的发展就是不断探索与改革“公平”的过程。

公平价值体现在民法中以法律行为或法律结果予以彰显。商品经济是民法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商品经济恰是以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民法的适用对象之所以具有广泛性,就是因为人的生存发展需求除了人格尊严之外就是对公平的追求。从伦理道德层面讲,公平是最符合人类理性的一个层面,所以公平一直是民法追求的价值核心。对于立法者而言,则要考虑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从而彰显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价值。

公平价值在商法中的内涵及与民法的差异

现代商法要有四大基本原则,即强化企业组织、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交易公平和保障交易安全。其中,维护交易公平原则是商法公平价值的体现。维护交易公平就是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主要体现为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具体到行为和制度,则表现为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权原则、禁止内幕交易、董事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等。由于商事交易活动追求利润,凡进行商事交易活动者大都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为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反映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必须贯彻交易公平规则,即以利润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协调商事交易活动,确定商事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商法维护商事交易公平的规则,主要体现在商事交易活动中对平等交易、诚实信用等方面的要求之中。另外,商法的公法化和社会性也对公平价值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商法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政府职权干预,个人自由意志受到一定限制等,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商事活动中,效益与公平、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效益只有建立在安全和公平的基础之上,才能称得上是持久和稳固的效益,才能在促进个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实现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各种效益的不断提高必然能够带来社会财富和经济发展的不断累积,从而为社会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从两者的关系来讲,公平和安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安全体现和巩固公平,公平促进和保障安全,二者共同为不断提高商事效益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商法中,欲解决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问题,需秉持最佳效益原则,即以效益为先导,兼顾公平。

由此可见,在公平价值的追求方面,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当公平价值与其他价值发生冲突时,民法采取公平至上、兼顾效益,而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效益,在处理效益和其他价值目标的冲突时,采取的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并且,民法上的公平主要是保护个体之间的公平和平等,即形式上的公平与机会上的平等,而不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追求实质上的公平和平等;而商法上的公平和平等则更多地强调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和保护。

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与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相适应的法律文化、法律精神、法律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法治的精神不仅体现为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复杂的执法工作机制,更在于公平正义精神与价值在法治各个环节中真实的体现和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这里的“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不论是侧重于公平的民法,还是倾向于秩序和效率的商法,均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相契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公正价值理念必将会在引导政府部门制定决策、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THE END
1.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把法治建设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主http://www.henanpeace.org.cn/news.html?aid=80904
2.法律对正义的保障汇总十篇西方对于法与正义的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自然法学的“正义优先于法”的理论。在自然法学派看来,正义与法是始终保持一致的,正义是法与非法的衡量标准,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法律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和维护正义。徒有法律外壳的法在自然法学派的眼里并不是法,即恶法非法,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正义之上。二是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8532.html
3.法律分析范文12篇(全文)三、法律理性的内涵 (一) 价值理性。 法律理性是一套具有自由、正义的价值体系。法律理性是构成法律的精神价值核心, 法律理性中也存在很大的价值倾向。近代以来,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来越强, 主观价值是人们一直的追求。因此, 世界开始追求事物的价值, 还需要确定其合理性。法律理性的价值能够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8q1y15i.html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1.公正的内涵 公正,即公平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公正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理性社会制度设计的一项基本准则,更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的基http://www.rh163.cn/posts/42961
5.初中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第一课时)教案.docx大哥001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公平教学内容分析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表达了法治的根本精神。本课时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和自由、平等、正义等法治观念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公平的内涵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让学生逐步从理论认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8/8116070107004077.shtm
6.和谐语境下社会保障的价值解读E·博登海默将正义价值的目标解释为:“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要求,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社会内聚性的程度——这是维持文明社会生活方式所必要的——就是正义的目标。”[7](P238)显然,社会正义所要体现与达致的正是利益分配的平等、公正,进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实质平等。社会保障作为一种逻辑自恰的制度安排,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211545_7572.html
7.#法考##法硕##马工程##法理学#核心知识必背##法的价值#读书笔记2、按照教材的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体系是不同的。 3、【拓展】法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价值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角度阐释法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理论逻辑联系。从价值论来看,法律的价值内涵和价值目标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性。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01242962051614
8.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研究当然,从中可以看出,盖尤斯等法学家所指出的上述情况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完整内涵,不过却充分体现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基础,即法的正义性、公正性,反映了一罪一罚的古朴正义观念,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现代意义上刑法当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06/id/209533.shtml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公正的内涵教育济宁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社会公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正的内涵 公正,英语对应词是justice,在当代中国语境里,公正的同义语是“公平正义”。公正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价值追求。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把公正视为理想政体的重https://www.jnnews.tv/jiaoyu/p/2021-12/22/861683.html
1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 ,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 、实施 ,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 、彰显和弘扬 。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 ,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 、实实在在感受得到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6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