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专项法律意见核查要点业务研究

公司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拥有动态激励机制已成为优秀企业的标准配置。根据荣正集团于2024年1月发布的《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统计与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有2929家实施了股权激励2,股权激励广度(即,股权激励的覆盖率=实施股权激励家数÷上市公司家数×100%)为54.90%。另据易董大数据统计,2023年度主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案例数量为248例(沪主板127例,深主板121例),其中单独实施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145例(沪主板77例,深主板68例),占比59.47%3——由此可见,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仍系主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

本团队基于为多家上市公司客户提供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提供专项法律服务的成功经验,通过本文对上市公司聘请律师事务所就主板上市公司常用股权激励手段之一——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需要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情形以及核查要点进行梳理,以期为上市公司实施该类激励计划提供有益参考。

通常而言,狭义的股权激励方式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其中限制性股票又分为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就概念而言,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系指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获得转让等部分权利受到限制的本公司股票,上市公司/激励对象需完成预先设定的考核条件后方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受益;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目前仅限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适用)系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在满足相应获益条件后方可分次获得并登记的上市公司股票。就实施逻辑而言,第一类/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本质上都是上市公司以附加限制条件的形式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两者之核心区别在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时无需出资,激励对象可待全部考核条件达标、归属条件满足之后再进行出资——该种激励具有股票期权的特性,更符合双创板块上市公司的激励需求。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8修订,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实施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触及下述主要项目节点时,需要聘请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针对具体事项发表专业意见:

1、监管要求

根据《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存在如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实行股权激励:

2、核查方式

根据《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中载明下列事项:

3、主要核查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若违规向“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人员实施了股权激励,则将会面临被监管部门、交易所施以责令整改的监管措施、监管函的风险。

2023年12月25日,安徽证监局向安徽某上市公司送达责令整改措施决定,内容包括:“2022年7月20日,公司发布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告,其中1名激励对象非公司员工,不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48号)第八条的规定。”2024年1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针对上述违规事宜向公司下发了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

(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

(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的50%。

《管理办法》第五章“实施程序”,对激励计划的履行程序予以明确。

2、主要核查内容

与前文“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核查内容不同,本节内容系针对具体激励对象(自然人)的核查。

2、核查方法

确认激励计划的具体激励对象不存在《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所述的下列情形:

查阅公告文件,对上市公司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就实行股权激励事项披露\提供信息进行核查。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在实践中可能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为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但这种做法损害了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亦会面临被监管部门、交易所施以责令整改的监管措施、监管函的风险。

根据《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应当就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是否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表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独董新规并结合监管反馈意见,独立董事无需就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影响发表独立意见。

根据《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董事会应当依法对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作出决议,拟作为激励对象的董事或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董事应当回避表决。”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股权激励计划时,拟为激励对象的股东或者与激励对象存在关联关系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

查阅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及公告文件。

1、《报告》所述A股以533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沪主板共1692家、深主板共1505家、科创板共566家、创业板共1333家、北交所共239家。

2、系指狭义的股权激励方式,包括限制性股票(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

3、未含混合工具数据,其中采用混合工具股权激励的案例:深主板16例,沪主板17例。

4、本文暂仅针对激励计划(草案)及授出权益部分法律意见出具的核查要点进行详述。

律师

上海

合伙人/苏州分所主任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528号上海证券大厦北塔1701-1703室

THE END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意见书范文.doc文档分类:办公文档|页数:约38页 分享到: 1/38 分享到: 1/38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意见书范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意见书范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38 收藏数:0 顶次数:0 https://www.taodocs.com/p-117894998.html
2.建设工程(项目)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17页)(XX审字 [2020] XX号)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 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变更项目备案告知书》指《XX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具的变更项目备案告知书》元(万元) 指人民币元(万元) 二、律师应声明事项 1、本所已对本所律师认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所需的文件以及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12/8113131110005120.shtm
3.关于项目可研报告的法律意见书.zzplan.net关于项目可研报告的法律意见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案例模板·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可研报告/项目计划书.zzplan.net1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第四章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第五章场址选择第六章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第七章原辅材料分析第八章工艺流程方案第九章https://www.docin.com/p-2594250724.html
4.[图]企业境内国有股权转让项目法律意见书要点解析本文中所称法律意见书,仅指企业境内国有股权转让项目在内部可行性研究(内部决策阶段)以及挂牌交易(进场交易阶段)所必备的法律文件,并不包括IPO、M&A等资本市场业务中,律师主笔起草或参与修订的法律意见书、重组备忘录/专题备忘录、法律尽职调查报告、针对特殊事项的访谈问卷、相关信息汇总记录表格以及载述实质性法律意见http://www.cqlsw.net/business/theory/2019111833644.html
5.立项管理9769商会最早发布会必开期2.项目可行性分析 3.项目审批 4.项目招募(招投标) 5.项目合同谈判与签订 立项管理 解决问题 主要是解决项目组织战略符合性问题。即项目值不值得去做的问题 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申请) 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需的文件,是对拟建项目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https://blog.csdn.net/u010209842/article/details/89419699
6.律关注┃南京律协发布律师承办企业法律顾问业务操作指引法律服务主体接受企业的聘请,为完成或处理某个单项法律事务提供的动态化、专业性法律顾问服务。 2.5 法律意见书 应顾问单位要求,针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或法律文书,根据已掌握的事实和材料,正确运用法律作出分析、判断,并据此向顾问单位出具的载有正式律师意见的书面文件。 https://lawyers.66law.cn/s260339a922d7e_i1408855.aspx
7.2022年项目投资合同法律意见书(12篇)项目投资合同法律意见书篇3 甲方: 乙方: 根据市城市规划城区西段和区产业调整及发展方向,乙方愿在市区投资开发市场和房地产项目(综合性商住小区),并于年月日签订意向书一份。现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签订的意向书的基础上,就乙方投资开发的项目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第一条甲方同意将http://cooco.net.cn/zuowen/171553.html
8.置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昆明?广州?成都?宁波?福州?西安?南京?南宁?香港?巴黎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泰康金融大厦9层?邮编:100026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30719000283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