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哪一种社会关系应由民法调整?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C丙对女友书面

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哪一种社会关系应由民法调整?

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

丙对女友书面承诺:“如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去欧洲旅游”

丁作为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

A项:说法错误,不当选。《民法总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不是不当得利,因为是不平等主体之间所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基于这种行政法律关系所产生的利益不当变动,应由行政法规范和调整。只有平等主体之间所形成的不当得利关系才受民法规范和调整,如甲去银行存款或者取款,发生错误,银行和甲之间就会存在不当得利关系。

C项:说法错误,不当选。只有行为人在从事行为时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并且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该行为会依法产生法律上权利义务时,才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行为人的行为即为法律层面之外的行为,又可称为好意施惠或情谊关系,民法不予规范和调整。

D项:说法错误,不当选。丁和福利院之间的关系应属于社会法调整范围,不属于民法来调整,因为彼此之间并没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但是,如果是帮工中发生侵权,则发生帮工侵权之法律关系。(切记:题干中没有交代的信息一律推定为没有,此选项并没有交代在帮工中发生了侵权,所以推定为没有侵权。)

多做几道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甲、乙、丙三家公司生产三种不同的化工产品,生产场地的排污口相邻。某年,当地大旱导致河水水位大幅下降,三家公司排放的污水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致使河流下游丁养殖场的鱼类大量死亡。经查明,三家公司排放的污水均分别经过处理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丁养殖场向三家公司索赔。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三家公司均无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家公司对丁养殖场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的诉讼时效是2年

三家公司应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承担责任

某洗浴中心大堂处有醒目提示语:“到店洗浴客人的贵重物品,请放前台保管”。甲在更衣时因地滑摔成重伤,并摔碎了手上价值20万元的定情信物玉镯。经查明:因该中心雇用的清洁工乙清洁不彻底,地面湿滑导致甲摔倒。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甲应自行承担玉镯损失

洗浴中心应承担玉镯的全部损失

甲有权请求洗浴中心赔偿精神损害

洗浴中心和乙对甲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甲的儿子乙(8岁)因遗嘱继承了祖父遗产10万元。某日,乙玩耍时将另一小朋友丙的眼睛划伤。丙的监护人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2万元。后法院查明,甲已尽到监护职责。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因乙的财产足以赔偿丙,故不需用甲的财产赔偿

甲已尽到监护职责,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用乙的财产向丙赔偿,乙赔偿后可在甲应承担的份额内向甲追偿

应由甲直接赔偿,否则会损害被监护人乙的利益

田某突发重病神志不清,田父将其送至医院,医院使用进口医疗器械实施手术,手术失败,田某死亡。田父认为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违规操作,应对田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THE END
1.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一、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以人为本、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文件,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引领者。那么,民法典与过去有何区别呢? 二、立法创新:从碎片化到全面的制度构建 在前代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422.html
2.法律调整是一种()法律调整是一种规范性调整。法律调整,是指按照经济基础的要求和一定社会需要,为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实行的有结果的规范性调整。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主要的社会调整形式。法律调整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所进行的有目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5491485.html
3.法律调整是一种()。法律调整是一种( )。 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 参考答案: B --- 解析: 暂无https://m.yunfu.huatu.com/tiku/2547521.html
4.法律调整是一种()。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https://www.274949.com/8372/t13032064.html
5.法律冲突的直接调整方法是指以下哪一种规范()【单选题】灭鼠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经常进行搬家式的大扫除,它属于(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视盘对应的视野区域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食品容器消毒“四过关”的内容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白内障是( )类型的疾病。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https://www.shuashuati.com/ti/b84029da0f504821b2e33b07423e31bb.html
6.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调整收益分配原则并相应修订法律此外,为更好地满足基金运作需求、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及《汇添富中证A500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以下简称“《招募说明书》”)等有关规定,经与基金托管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一致并履行适当程序,本公司将同步调整本基金的收益分配原则,并相应修改法律文件。 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0224694210798.htm
7.王伟:社会信用法论纲——基于立法专家建议稿的观察与思考1. 诚信价值观融入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是社会信用立法的普适性要求。 在这里,笔者首先针对第一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即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否入法?当前有一种看法认为道德就是道德,法律就是法律,不能用法律来调整属于道德层面的诚信问题。这种观点,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误解,有失偏颇。 https://credit.shandong.gov.cn/28/122507.html
8.函授法学考试真题14、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15、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公私混合法律关系的是 A婚姻法律关系B。购销法律关系C租赁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 16、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https://chengkao.eol.cn/hanshoubenke/2020070817394.html
9.信贷域——信贷基础概念银行信贷也是一种商事活动,但是我国民商不分,商法未成体系,信贷涉及的商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针对这些法律,最高法院还经常出台司法解释和下发指导性判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605937/article/details/141306644
10.社会法的理论体系法律也随着国家而产生。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就法律调整而言,社会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使用一种手段进行调整,也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在法律的演变过程中,我国存在着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研究这两条发展道路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在社会法域研究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https://www.lawtime.cn/info/laodong/ldhtln/2010110572228.html
11.暴风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根据会计估计确认负债及会计估计调整的会计处理原则 A、根据会计估计预提奖励金并确认负债 由于方案规定的是以甘普科技、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承诺期实际实现的净 利润总和超出承诺期承诺净利润总和的 30%或 50%作为奖励,在承诺期最后一 个年度的专项审核报告及减值测试报告披露后才会实际支付,因此,公司拟在承 诺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400003251_93.shtml
12.一级建造师考试计量与支付:合同价款调整复习资料一级建造师一、调整的事项及程序(考点3) (一)合同价款应当调整的事项 ◇15种可能:法律法规变化;项目特征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市场价格波动;暂估价;不可抗力;提前竣工(赶工补偿);误期赔偿;索赔;现场签证;暂列金额;发承包双方约定的其他调整事项。 https://www.jianshe99.com/jianzao/ziliao/ca1812065283.shtml
13.[上一页]人大2005年刑法专业课试卷新浪教育5. 法律调整是一种 正式的社会调整/外在的社会调整/规范性的社会调整/肯定性的社会调整 二、辨析题(20) 1. 高度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会在全社会自发形成,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灌输(对) 2. 法的历史类型变更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体系自身的矛盾运动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5-11-17/2317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