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鹏:十八大以来,我们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打印页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的基本经验

左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效批判与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包括:站在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高度,全面客观研判重大社会思潮的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浅出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分领域做好社会思潮的批判与引领工作;加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建设,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的稳定化、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面对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在辨析中引导,在批判中抵制,既廓清了理论是非,也校正了工作导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的基本经验,对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科学应对各种社会思潮,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站在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高度,全面客观研判重大社会思潮的影响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这是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基于历史上的“深刻教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他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这就把意识形态工作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之下,明确意识形态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就不会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犯下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4]导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而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集中表现就是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社会思潮长期恶性泛滥。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就一直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强势打压之下。在军事进攻失败之后,它们把重点转向思想文化领域,妄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对此,毛泽东有着高度警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5]“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客观研判意识形态领域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先进和落后相互交织的社会思潮对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影响,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强了对辨析与引导、批判与引领社会思潮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剧,使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涌入,严重扰乱人们思想,威胁国家发展与安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但没有放弃它们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反而把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一方面,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诬称中国是破坏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为它们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制造舆论;另一方面,它们面向中国大肆传播新自由主义、“宪政”、“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全方位推销西方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7]

第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相互叠加、集中呈现,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出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动摇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反映人们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其中既有积极的、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消极的。就消极的、落后的一面而言,“有的人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有的人借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攻击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人极力歪曲、丑化、否定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和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有的人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有的人恶意编造、肆意传播政治谣言”。[2]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避免一些具体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性事件。

第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中新媒体具有的数据流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各种思潮和观点交会其上,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多传播渠道、更新传播方式,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学说主张也有了广阔的传播空间、强大的传播能力,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2]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2]

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错误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波涛汹涌都直接挑战与威胁着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据此,“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7]就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的突破口。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粉墨登场,与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处于对立和交锋状态,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而且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影响和冲击着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然而在一段时期内,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锐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用“不争论”、“不炒热”、“让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导致部分错误社会思潮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意识形态领域出现被动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2]与此同时,他积极作出表率,对影响颇大的错误社会思潮予以坚决批判,既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模糊和错误认识,也为研判和引领社会思潮、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对于新自由主义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13]当然,新自由主义制造的负面舆论不止试图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也不限于这一个方面。针对新自由主义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歪曲为全面“私有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做法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14]针对新自由主义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歪曲为“彻底市场化”,他指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既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5]针对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化”来误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他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6]

对于“宪政”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而是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17]针对有人将西方所谓“宪政”视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援引邓小平的话说:“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18]进而,他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17]

对于“普世价值”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2]针对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7]

在旗帜鲜明地批判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和主张,有力回击了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质疑。关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7]这就明确了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采取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9]这就划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

三、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分领域做好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工作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2]“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宣传思想部门要担当重要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无论是理论研究、宣传报道,还是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线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2]为了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党中央两次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分领域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好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工作。

1.理论研究阵地。

2.宣传报道阵地。

社会思潮之所以为社会思潮,就是因为它在相当数量的群众中传播和扩散,而传播和扩散的媒介主要是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所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都负有批判和引领社会思潮的职责和使命。特别是对于错误社会思潮,不仅不能为其提供传播渠道,而且应该举旗亮剑。但在现实中,“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标榜西方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少数人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专挑重大政治原则说事,公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7]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如何在网上舆论斗争中守住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2]“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2]“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7]由此,党以自觉、主动的姿态,以回应、亮剑等方式,有效批判与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3.文艺创作阵地。

传播、扩散社会思潮,不仅要用说理的方法以理服人,而且要用感染的方法以情感人。文学艺术具有生动、直观、通俗易懂等特点,最能以情感人,是传播社会思潮的生动载体和有效形式。所以,在社会思潮的批判与引领中,党一贯高度重视发挥文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2]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2]在文艺创作中“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7]“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7]在文艺批评中“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裁剪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2]如此加强文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引领了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极大削弱了错误思潮在文艺领域的影响。

4.思想教育阵地。

四、加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建设,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的稳定化、常态化、长效化

社会思潮的批判与引领是一个思想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物质层面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对错误的社会思潮在批判中揭示其本质和危害,防止其对人们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对正确的社会思潮在引领中阐释其理念,促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其融入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在思想理论层面开展的工作。如果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就应该将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上升为制度,在以后的工作中长期执行下去。但是,单纯的制度设立、制度执行还不能使错误社会思潮在批判中一定会被彻底“消灭”,正确社会思潮在引领中一定会被真正接受,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0]马克思主义能否成功批判与引领社会思潮,最终要看诱发这种思潮的现实社会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种思潮反映出来的人们的现实利益诉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所以,在批判与引领社会思潮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2]可以说,服务群众、满足需求同制度设立、制度执行一样,都是在现实物质层面开展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这些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实现了社会思潮批判与引领的稳定化、常态化、长效化。

参考文献: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3][8][9][10][12][20][30][31][32][33][34][35][36][37][39][40][42][43][46][5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3-34,21,52-53,28-29,29-30,45,27,34,30,26,75-76,59,64,67,84,25,27-28,154-155,182,170,26.

[4][22][26][27]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4-5,4,57.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7][11][21][23][24][28][38][41][44][45][48][4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50,340,149-150,90,228,224,184,339,264,114,152,153.

[13]习近平.论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39.

[14]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8-09-30.

[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7-58.

[16]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5.

[17][19][5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7-28,11,7.

[18]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5).

[25]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2.

[5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5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23.

[5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26.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中华文明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重视“人”,但这种“人”,与西方作为“原子”形态出现的“人”不同,而是以整体性的“群”的形态出现,法律重在处理“群”与“国家”的关系,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本主义基础的群体性的“人”,与西方早期文明中原子式的“人”明显存在区别,但中华传统文明对“群”与“国家”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理学进阶复习总结一. 法律与意志 1.马克思对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国家性,阶级性,物质制约性 法总是公共权力按照一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法总是依靠正式权利机制保证实现,法借助正式的表现形式公布,法的正式性表明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主要体现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制约。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6596075
3.07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第二节法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法的阶级本质的一系列论述,我国法学界一般以“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来表征法的本质。此处的“统治阶级”,泛指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剥削阶级社会分别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指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所构成的人民。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067013/
4.思想政治道德试题(精选6篇)正确 错误 2、德育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正确 错误 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4、在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正确 错误 5、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正确 错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33m768a.html
5.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2)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组织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另一部分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思想、观念体系,即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学理论等等,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关系,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https://chengkao.eol.cn/a/2018051010305.html
6.党校考试部分内容及提示4篇(全文)(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kgyk9je.html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测验4.【答案要点】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极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对社会存在一种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5.【答案要点】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并有历史的继承性,因而随着阶级的消灭,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思想同各http://www.sdgwy.org/html/ggjczs/zz/201302/52_12708.html
8.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思想工作。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是( ) A. 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B.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5c7fdb48f5d4a4c8d004fcda4fa749f.html?fm=bd10416562bd679c4a985c0e46c42e8ca4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179867_1058066091.html
10.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36、 义务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37、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哪些情形之一予以处罚? 38、 新义务教育法对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哪些要求? 第五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39、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0、 未成年人过马路须知哪些交通安全事项? https://yzh.km.gov.cn/c/2023-06-12/6649958.shtml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精神章“自身异化了的精神”部分读书笔记意识之所以无法在法权状态中看到自身,是由于意识还是抽象的自我。于是意识会进而从法权状态向教化的世界过渡。直接地,自我会从直接的、现存的、无本质的世界(它要么是由城邦的人/神法律构成的,要么是由罗马式的自然权利构成的【Hyppolite, 375】)回退到哲学当中,从而找到了自身的确定性(这一方面主要阐述于历史哲学中)https://m.douban.com/note/864936841/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单选题(附答案)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1-11/201111080920228314.html
13.中外法学过刊总之,法人的本质要素是内在要素,具有规范性,对于发起人设立法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规范效力,一旦被违反,则不产生特定法人形态成立的法律效果;非本质要素是外在要素,有的有规范性,不规范发起人设立法人的行为,而是规范法人成立后的行为,有的甚至无规范性,仅是对现有的法人形态的其他特征的描述。 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71
14.郝贵生: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同样主张教育的培育人的功能,那么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育人功能与以往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涉及到两个理论问题,一是对人的本质的回答,二就是对文化本质或者说对意识形态本质的回答。 (1)对人的本质的回答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包括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质的回答,也包括对人的本质回答。哲学发展史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xiang/2021/05/43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