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2024年7月期末考试思想道德与法治形考作业答案

1、所谓的自我修养就是人们按照自我意志的要求在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2分)

正确

错误

2、“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时提出的()(2分)

3、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2分)

4、社会理想与个人无关,每个人理想的实现,就是社会理想的实现。(2分)

5、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分)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2分)

7、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知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同一个人不会有截然相反的信念。(2分)

8、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分)

9、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2分)

10、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分)

多项选择题

11、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2分)

A、

没收财产

B、

罚款

C、

剥夺政治权利

D、

驱逐出境

12、下列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2分)

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在任何条件下,理想都能够转化为现实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13、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2分)

干一行,爱一行

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以辛勤劳动为荣

14、下列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说法正确的是(2分)

是社会和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

主要通过劳动、创造和贡献表现出来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1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信仰,其原因在于(2分)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已经穷尽了世间一切真理

16、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包括(2分)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17、以下体现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是()(2分)

夙夜在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8、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分)

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19、下列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2分)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质(2分)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单项选择题

21、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1分)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人。

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实施了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的人

22、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说过:“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有有奉献才能有索取。这种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1分)

个人的社会存在

个人需要的最大满足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下列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点的是(1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有的人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有的人在顺境中却长吁短叹,有的人笑对人生,有的人看破红尘,,这些都是()的表现。(1分)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理想

人生信念

25、下列选项,既属于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法律原则和基本国策的是()。(1分)

男女平等

邻里团结

勤俭持家

尊老爱幼

26、下列行为中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是()(1分)

干一行爱一行

诚实劳动合法致富

追求利益不择手段

公道公正不徇私情

27、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1分)

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起源于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28、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1分)

社会意识

社会实践

社会认可

社会规范

29、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根源于(1分)

社会经济关系

在法律上的反映

全体人民的意愿

统治阶级的意志

30、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道德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1分)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社会实践无关

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单一心理成分构成的纯粹道德体系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内心状态和心理特征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1、()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分)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32、人类在脱离动物状态而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

劳动

语言

思维

环境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些内容体现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1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关于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

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无关

人生态度既受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决定,又影响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

35、我们应该树立的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1分)

功利主义的人生目的

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极端个人的人生目的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36、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力。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能和效力,是道德的()(1分)

调节功能

认识功能

激励功能

惩治功能

37、“人为什么活着”体现了人生观中的(1分)

人生价值

人生准则

38、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分)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39、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是指法的()。(1分)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40、“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1分)

明大德

成大才

担大任

立大志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前者是后者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分)

社会主义道德

中国梦

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2、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1分)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1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的土壤之中。(1分)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5、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1分)

人生价值观

46、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分为:()(1分)

基础要件和充足要件

先决要件和补充要件

基本要件和非基本要件

必备要件和选择要件

4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1分)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48、在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1分)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组织

4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1分)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50、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体现了道德的(1分)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规范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导向功能

51、做忠诚的爱国者,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一个爱国者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1分)

爱国情怀

爱国思想

爱国情感

爱国行为

5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1分)

理想就是现实。

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5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1分)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奉献社会

5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1分)

传统

公有制

5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1分)

局部行为准则

最高行为准则

基本行为准则

56、某学生到风景区旅游,在离开时在一柱石上写道:某某某到此一游。以示纪念,此生行为是()(1分)

可理解的

有失文明与风度的

有违公德的

有纪念价值的

57、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的特征的是(1分)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单一性

58、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的关系。(1分)

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从职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业、职业与职工

59、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必须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1分)

基础

本质

核心

关键

60、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1分)

集体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有矛盾的

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个人利益是暂时利益,集体利益是长远利益

填空题

61、学习可以让个人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2分)

62、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个人发展出正面的品质和个人美德。(2分)

63、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塑造个人品格的关键要素之一。(2分)

64、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诚信、公正、勇敢、负责、尊重等多个方面。(2分)

65、可以为个人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2分)

简答题

66、当代大学生如何锤炼高尚道德品格(5分)

保存

段落格式

字号

字数统计

67、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5分)

奥鹏作业答案-泽学网是专业的奥鹏作业答案,奥鹏离线作业答案及奥鹏毕业论文辅导型网站,泽学网致力打造中国更专业的远程教育辅导网站。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中华文明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重视“人”,但这种“人”,与西方作为“原子”形态出现的“人”不同,而是以整体性的“群”的形态出现,法律重在处理“群”与“国家”的关系,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本主义基础的群体性的“人”,与西方早期文明中原子式的“人”明显存在区别,但中华传统文明对“群”与“国家”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理学进阶复习总结一. 法律与意志 1.马克思对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国家性,阶级性,物质制约性 法总是公共权力按照一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法总是依靠正式权利机制保证实现,法借助正式的表现形式公布,法的正式性表明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主要体现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制约。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6596075
3.07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第二节法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法的阶级本质的一系列论述,我国法学界一般以“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来表征法的本质。此处的“统治阶级”,泛指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剥削阶级社会分别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指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所构成的人民。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067013/
4.思想政治道德试题(精选6篇)正确 错误 2、德育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正确 错误 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4、在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正确 错误 5、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正确 错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33m768a.html
5.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2)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组织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另一部分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思想、观念体系,即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学理论等等,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关系,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https://chengkao.eol.cn/a/2018051010305.html
6.党校考试部分内容及提示4篇(全文)(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kgyk9je.html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测验4.【答案要点】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极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对社会存在一种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5.【答案要点】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并有历史的继承性,因而随着阶级的消灭,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思想同各http://www.sdgwy.org/html/ggjczs/zz/201302/52_12708.html
8.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思想工作。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是( ) A. 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B.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5c7fdb48f5d4a4c8d004fcda4fa749f.html?fm=bd10416562bd679c4a985c0e46c42e8ca4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179867_1058066091.html
10.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36、 义务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37、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哪些情形之一予以处罚? 38、 新义务教育法对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哪些要求? 第五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39、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0、 未成年人过马路须知哪些交通安全事项? https://yzh.km.gov.cn/c/2023-06-12/6649958.shtml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精神章“自身异化了的精神”部分读书笔记意识之所以无法在法权状态中看到自身,是由于意识还是抽象的自我。于是意识会进而从法权状态向教化的世界过渡。直接地,自我会从直接的、现存的、无本质的世界(它要么是由城邦的人/神法律构成的,要么是由罗马式的自然权利构成的【Hyppolite, 375】)回退到哲学当中,从而找到了自身的确定性(这一方面主要阐述于历史哲学中)https://m.douban.com/note/864936841/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单选题(附答案)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1-11/201111080920228314.html
13.中外法学过刊总之,法人的本质要素是内在要素,具有规范性,对于发起人设立法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规范效力,一旦被违反,则不产生特定法人形态成立的法律效果;非本质要素是外在要素,有的有规范性,不规范发起人设立法人的行为,而是规范法人成立后的行为,有的甚至无规范性,仅是对现有的法人形态的其他特征的描述。 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71
14.郝贵生: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同样主张教育的培育人的功能,那么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育人功能与以往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涉及到两个理论问题,一是对人的本质的回答,二就是对文化本质或者说对意识形态本质的回答。 (1)对人的本质的回答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包括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质的回答,也包括对人的本质回答。哲学发展史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xiang/2021/05/43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