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D
A有没有法律
C法律的好坏
B法律的多寡
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2.“雪山可以崩塌,汉子不会倒下。在经历了被砍17刀、4根肋骨被打断、头盖骨被掀掉一块的抢劫之后,他本可以提前退休了;在伤到经络、肌腱断裂、复原几无可能的情况下,他本不能再开车了。然而,他没有放弃,顽强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回到了他忠诚、热爱的岗位上——小小邮车,凝结着这位钢铁汉子对职业、对人生的坚守与痴情。”这就是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美多吉。既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的是A
A奉献社会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服务群众
3.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指的是C
A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斗争精神、伟大复兴精神
B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拼搏精神、伟大奉献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C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奉献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4.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身。人权保障是法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人权保障前提和基础是(A);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B);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C)
A宪法保障
B行政保护
C司法保障
D立法保障
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原则是C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党的领导
6.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的实际,可将集体主义分为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作为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且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是(A);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是(B);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C)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7.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C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
B起点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C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D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8.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其中,作为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的是A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9.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但法律义务更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义务法定,一方面是说义务的设定必须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说法定的义务应当履行,否则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D
A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赔偿责任、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社会责任
D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0.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中,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的是C
A爱岗敬业
B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11.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B
A国家之间文化产业力量的竞争
B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C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的竞争
D不同国家文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的竞争
12.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B
A根本性、终极性、统一性
B根本性、决定性、统一性
C根本性、决定性、多样性
D根本性、辩证性、决定性
二、多选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关于法治和德治,以下内容正确的是BCD
A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
C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D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关系体现在ABC
A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B一律平等
C互利互赢
D具有顺序性
3.在法治国家中,不存在只享受权利的主体,也不存在只承担义务的主体。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这体现在ABC
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
D一个行为不可能同时既是权利行为又是义务行为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这种平等体现在ACD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
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没有区别
C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D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5.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体现在ABC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内在精神之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它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真实性,它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它不仅是新时代我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永恒价值追求
6.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机会公平是指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机会公平包括ABC
A国家和社会要积极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努力创造平等的起点
B社会成员的发展进步权要受到同等尊重,不断拓展社会成员的发展领域
D对所有人适用同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
7.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公平的含义包括BCD
A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B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非歧视”
C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D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8.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平等有效的救济。救济公平包括ABD
A司法救济公平,即司法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致力于实现司法公正
B行政救济公平,即政府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区别对待
C市场救济公平,即市场要素和生产要素要实现对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的公平,不得偏向,损害非公有制企业或个人的利益
D社会救济公平,即社会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厚此薄彼
9.规则公平是指对所有人适用同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这一规则的内容包括ABC
B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制定面前人人平等
10.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ABCD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
11.法律权利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其特征体现在ABCD
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C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B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12.法律义务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障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违反法律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具有的特点体现在ABCD
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C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D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其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B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C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原则,立改废释并举,实现从粗放立法向精细立法转变,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D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ABCD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5.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具体体现在BC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16.依法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即必须满足ABCD
A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
B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
C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
D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
17.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是指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具体体现在ABCD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18.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体现在ABC
A理想具有超越性
B理想具有实践性
C理想具有时代性
D理想具有永恒性
19.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在我国,权力制约分为ABCD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20.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ABC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全面领导性
21.一般来讲,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其中,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BCD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22.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地论述了道德的起源问题,为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道德的本质体现在BCD
A道德是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B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C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D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3.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是BCD
A激励功能
B认识功能
C规范功能
D调节功能
24.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D
A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B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C个人品德是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D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ABC
A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B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C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D我国宪法是宪政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
27.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体现在ABCD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