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

1.用人单位能否以新冠肺炎疫情属不可抗力为由中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体不适用新冠肺炎疫情属不可抗力的界定,不得因此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被依法隔离的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由医疗机构或政府依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在隔离期间的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劳动者,企业按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有关规定支付其工资。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受政府紧急措施影响的劳动者工资权益?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认定劳动者以处于居家观察期为由拒绝提供正常劳动的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动者依法隔离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医疗机构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二是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规定采取隔离措施或者其他紧急措施。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的标准发放劳动报酬。

除上述情形外,物业公司从住宅小区管理角度采取的居家观察等防控措施,不属于前款规定的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形。

5.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而部分停工停产的,能否按照停工停产规定支付工资待遇?

用人单位各部门工作如具有相对独立性且所依赖的复工条件不同,个别部门(客户接待、对外餐饮服务等)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对该部门劳动者可以按照停工停产规定支付工资待遇。

6.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复产期间,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单方安排劳动者休带薪年休假?

因疫情防控导致停工停产的,用人单位可在履行协商程序后单方安排劳动者于停工停产期间优先使用带薪年休假。

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乡社区工作者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二、劳动人事关系认定

8.如何认定“共享用工”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在将劳动者安排到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前应当征求劳动者意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共享用工期限不应超出劳动者与借出企业(原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

9.“共享用工”是否变更借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将劳动者安排到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借出企业(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在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借出企业(原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补偿办法可与借入企业(缺工企业)约定。

10.“共享用工”的借出企业无法继续履行协议时,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共享用工”模式下,借出企业(原企业)因破产等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共享用工协议,劳动者与借出企业(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借入企业(缺工企业)继续用工的,劳动者与借入企业(缺工企业)直接建立劳动关系。

11.如何界定人民法院民事审判部门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范围?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仅以订立聘用合同方式建立的人事关系,属人事聘用关系。由此引发的人事争议,符合人民法院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范围的,可以由人民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系经过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后建立的人事关系,无论是否另行订立聘用合同,均属行政任用关系。由此引发的人事争议,不属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围。

12.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成立属人民法院审理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属特殊劳动关系,双方因履行用工协议发生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争议属政策性问题,不属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范围。

13.用工主体责任如何理解?

用工主体责任是在不存在劳动关系前提下,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行业由相应主体参照劳动关系项下用人单位义务而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或工资支付责任。

用工主体责任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予以认定。

三、社会保险

14.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中,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含未足额缴费情形)但办理了商业保险,能否据此免除其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不得以商业保险来免除或减轻其应当承担的工伤保险赔偿责任。

四、工时及劳动报酬

15.如何认定“996”工作制的加班时长?

如“996”工作制未依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规定履行行政审批手续,则应认定为标准工时工作制,对超出标准工时部分均应计算为加班时长。

16.劳动者虽然有休息日加班的情形,但每周工作总时长并未超过法定标准,能否主张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劳动者虽然每周工作6天,但每日工作时长均不足8小时、每周工作总时长亦未达到法定上限40小时的情形下,劳动者于双休日工作1天不宜认定为休息日加班。

17.如何理解劳动者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加班的补休和加班费问题?

工作日延时加班和法定休假日加班,均不安排补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支付加班费。

休息日加班的,可以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费。

五、时效

18.人民法院能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问题?

在一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及一审诉讼阶段连续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后,人民法院方可审查仲裁时效问题。否则,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六、法律适用

19.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起诉后又撤诉的,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后,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起诉后又申请撤诉并获人民法院准许的,该不予受理通知书因不具有实体内容而不发生法律效力。该方当事人再次申请仲裁并起诉的,人民法院不得因之视为重复起诉。

20.仲裁裁决未支持仲裁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但仲裁申请人未提起诉讼,仲裁被申请人起诉后一审法院的审理范围是否包含仲裁申请人未获仲裁机构支持的仲裁请求?

仲裁裁决作出后仅有仲裁被申请人起诉的,诉讼请求仅涉及仲裁裁决内容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部分(包含仲裁申请人未获支持的仲裁请求和被申请人未起诉的仲裁裁决内容),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明事实部分叙明后径行在裁判主文中作出与仲裁裁决一致的表述。

21.仲裁裁决作出后仅有一方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能否推定未起诉当事人已认可仲裁裁决内容并据此径行作出裁判?

仲裁裁决因一方当事人起诉而不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确认的事实和作出的裁决内容亦不具有法律意义,人民法院不得因一方当事人未起诉而视为认可仲裁裁决内容并据此径行认定仲裁裁决内容。

原标题:《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时期立法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中国立法机关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经济立法,在规范市场主体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规定适用的对象、时间、地域等范围。一般来说,法律适用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用对象:法律规定适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2. 适用时间:法律规定适用的时间范围,包括法律的生效时间、适用时间、失效时间等。3. 适用地域:法律规定适用的地域范围,包括国家、地区、城市等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55915.shtml
3.无照经营行为的主体确认及法律适用(5页)无照经营行为的主体确认及法律适用.doc,PAGE PAGE 5 无照经营行为的主体确认及法律适用 一、无照经营行为主体的确认。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由此可见,从事无照经营行为的主体应该为单位和个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8/7164130154004061.shtm
4.浅析个体工商户诉讼主体法律适用问题浅析个体工商户诉讼主体法律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为当事人。有字号的,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经营者的基本信息。”该条对于有字号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6/id/2906577.shtml
5.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在法律适用上,虽然新《土地管理法》第63条未囊括此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但第59条和第61条为此类用地行为提供了行政审批依据,集体土地所有者的设权权能则可以依据“法无禁止即可为”推导。 三、合同甲方:入市主体和入市实施主体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属于土地所有权人派生用益物权的行为,作为意定物权,其设立以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10503.htm
6.法律法规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座谈会重点讨论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有关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并就其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了共识。经整理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纪要如下: 一、关于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犯罪的主体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刑法中所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http://criminal.yingkelawyer.com/ArticleView.aspx?link=1a61283fd7852be585535c8ad3f14412a36f03f204ebb160e29a6f93e817e398
7.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是怎样的邵如阳律师精选解答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不同于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法律的适用,它有以下特征: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2、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第二次适用法律。3、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解决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4、法律适用的范围限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2条https://mip.64365.com/tuwen/kpz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