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容隐制度重新入法的思考袁铸律师律师文集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关键词:容隐制度;价值;人权;法治;道德

容隐制度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规定一定范围的亲属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而不受处罚。这一制度体现了法律对亲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包容,被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因此,改变容隐制度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缺失的现状很有必要。

一、对中国容隐制度法律化的历史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容隐制度作为封建糟粕被彻底废除了。我们以前认为容隐制度是封建社会特有的制度,事实并非如此。从希腊古罗马时代到近现代,无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社会主义法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容隐制度。很多国家由于法律传统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因而容隐制度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体现。

二、对不同国家容隐制度法律化的比较分析

1.欧洲大陆法系国家

2.英美法系国家

3.亚洲国家

4.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刑法、刑事诉讼法典也都有隐匿亲属的一般犯罪不罚或减罚,及亲属不得作证的规定。如前《捷克斯洛伐克刑法》第163条规定,近亲属窝藏包庇一般犯罪不罚,但窝藏包庇犯叛国罪、怠工罪、间谍罪的亲属应罚。前《东德刑事诉讼法》第46条、第49条规定,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任何证人有拒绝回答危及自己近亲属之问题的权利。

综上可见,法律对亲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几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作法。容隐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法系、不同的社会制度都有反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容隐制度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容隐制度作为封建糟粕被彻底废除了,这是否恰当和慎重。

三、对在法律体系中重新确立容隐制度的价值分析

1.容隐制度的确立符合刑法上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2.容隐制度顺应了对人权保护的要求

3.容隐的确立符合法治精神

4.容隐制度的确立符合系统论的观点

5.容隐制度的确立符合对更高价值的选择

6.容隐制度的建立符合犯罪构成理论和证据证明力理论

犯罪应当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事惩罚性三个特征。隐匿亲属的行为无疑是有社会危害性的,因为隐匿亲属的行为可能放纵了犯罪,即使没有造成这样的后果,至少会给发现犯罪设置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打击犯罪。而对于刑事违法性,如果刑法、刑事诉讼法明令禁止隐匿亲属的行为,并把其定为犯罪,也就具备了刑事违法性要素。而行为的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理性对此行为的评价。隐亲行为主观上基于护亲的动机,出于自然的人性所至,无加害国家和他人的直接故意,虽然不排除间接的有害于国家秩序,但主观恶性不大。同时这种隐匿行为,一般人会认为是人之常情,社会对它不会十分痛恨,不会认为是可恶的罪行。由于主观动机的自然性和社会评价的宽容性,决定了一般的隐匿亲属的行为不具有刑事应受惩罚性。而强迫亲属履行作证义务,其证言可信性因为非出于自愿而大打折扣。在赋予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国家,已经考虑到了亲属证人的身份特殊性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证言的可靠性。既然亲属证言可信度低,如允许其进入诉讼程序作为证据,可能会干扰或影响其他证据的证明力,造成不应有的诉讼拖延。而建立容隐制度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四、容隐制度在当代中国立法缺失的现实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6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做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由刑法的上述规定可知,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隐匿罪证、窝藏、包庇的行为,不论其与被隐匿的犯罪分子有何身份关系,都同样要定罪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该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根据该规定,除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具备作为证人的资格以外,其他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这一规定显然否定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现行不容隐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执行。证人作证难是我国公认的司法一大怪,而要证人为自己近亲属犯罪作证,更是难上加难,在司法实践中是少而又少的。司法实务中,对近亲属犯窝藏、包庇、伪证罪的,也都是从轻处罚,也都是考虑到了特殊血缘亲属关系,主观恶性不大。法律是一定时期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更是人们思想状况水平的反映,法律可以是超前的,但决不是脱离实际的。可见,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这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我们长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体现在立法上便是侧重于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其次,在证据制度上奉行实事求是的政策,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再次,拒绝、排斥、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法律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抛弃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不加分析地一律废置。

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新确立容隐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容隐制度作为法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有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界限,它的作用不是不受限制的。其一个限制应该是容隐制度的建立的立法初衷在于重视和保护亲情。因此,规定亲属容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其一是容隐行为必须是纯出于爱亲属的目的才能免罚,不能有别的动机;其二是若亲属谋杀或伤害近亲属,则不得为其隐匿,因为容隐制度是为了亲情的正常存续发展,不能让其成为背叛亲情的人掩盖犯罪的手段。容隐制度另一个限制是当容隐制度的运作会有害于更大价值的实现,即容隐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其积极作用时(如某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犯罪)则应对该制度给予必要的限制,这些理念都应在立法中有所体现。下面分述如何修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重新确立容隐制度。

1.刑法

2.刑事诉讼法

首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5条第三款,在“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后增加一款:“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有近亲属关系的人除外。”其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章即证据一章中的第48条,在保留原条文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第三款,规定“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有近亲属关系的人,可以拒绝作证,但自愿作证的不受此限。近亲属范围按照刑法总则(指已按上述建议修改了的刑法)的规定确定。”再次,对例外情况也要加以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章即证据一章中的第48条中增加第四款,规定“对亲属拒绝作证可能会严重危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刑事案件,近亲属不得行使拒绝作证权。”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成就,将容隐制度重新入法,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64.

[2]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20.

[3]H.L.A.Hart.Theconceptionoflaw[M].OxfordUniversityPress,1961.181-182.

[4]姜兴宏.社会系统分析标[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THE END
1.关于自首的司法解释(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8号《关于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自首和立功解释”)对“自动投案”作出了具体阐释,即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同时,该司法解释又规定了https://wuxiaoyun.com/law/13953.html
2.自首认定司法解释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开宗明义,量刑的基础与定罪一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节,只有对自首情节的正确认定,才能保证量刑的准确得当。https://www.lawpa.cn/changshi/634404.html
3.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精雅篇)从法律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律师的社会价值,对设定和保障律师职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新律师法将旧律师法第3条中“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变更为“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律师的合法权益”;再次,将旧律师法第30条第2款规定的“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其辩论或者辩护的权利应当依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ndg05m.html
4.逮捕必要性审查意见6篇(全文)(一)逮捕必要性条件的价值重塑 逮捕必要性是一种未然性条件,或称社会危险性条件,即如果不采取逮捕措施将具有的危险性。其要求检察机关在做出是否逮捕决定时,应体现不得已而为之的精神。作为刑事诉讼法规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逮捕具有如下法律意义:一是确定有犯罪事实发生,确定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系犯罪嫌疑人实施;二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mpxt6v1.html
5.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律师普法价值:1、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3、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悬而https://www.110ask.com/tuwen/17228717743588386140.html
6.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该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决定上海市市长的任免应当属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a、B、C三项 均排除。根据该法第八十九条第(十六)项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人 紧急状态属于国务院的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99808
7.一品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对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的,发行人将依 1-1-11 一品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法回购本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且发行人控股股东将购回已转让的原限售股 份;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2、公司控股股东广润集团,实际控制人李捍雄、吴美容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110600000188_67.shtml
8.《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9.河南高院刑案办理四个文件汇编用法律;要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策目的,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定罪量刑在考虑刑 法规定的同时,还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公众的朴素认知。 尤其是罪与非罪争议较大案件、界限不明案件,一定要站在社会公众的视角进行 考量,综合考虑法、理、情等因素,研判作出裁判后会不会引起舆论质疑。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506/13/832246_1122503355.shtml
10.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共四卷)含答案华图教育10.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担任下列哪一职务的人员,应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予以任免?() A. 国家副主席B. 国家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C.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D. 国务院副总理 1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https://www.huatu.com/a/wflwd/sikao/2007/0131/6456.html
11.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双重管辖的科学要义和制度初衷从“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字面意义上看,检察院只有在侦查监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执行检察等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中主动发现了案件线索,才能立案侦查。在《监察法》关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应当向监察委员会移送”的规定下,检察院在接待群众信访工作、从http://sass.cn/109000/6174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