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丨法律学者:“醉驾入刑”毁掉当事人一辈子甚至株连子女凤凰网资讯

根据2020年、2021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31.9万件;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28.9万件。这一罪名从数量上已碾压盗窃罪,成为“刑法第一大罪”,而这些审结案件绝大部分属于醉驾类。

面对这样一个不小的数字,人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引发诸多探讨。反思论者认为,每年有这么多人打上罪犯的烙印,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醉驾者,都是巨大的损失;坚持论者认为,醉驾的危害有目共睹,入刑尚且屡禁不止,依靠普通的处罚手段恐怕无济于事,因此应该维持高压状态。

如此针锋相对的态度,有必要让我们在不轻言修法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在司法上限定醉驾类危险驾驶罪的适用范围,这样才能既实现刑法应有的震慑效果,也打消路上行人对飞来横祸的担忧。

醉驾入刑影响一生,甚至株连子女

人人都知道,醉驾后果相当严重。保险公司不理赔、吊销驾驶证这些都不值一提;最严重的后果是,行为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需要对一系列的附随后果负责。

我国存在前科制度,只要某人曾经因犯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几乎就会终生丧失很多行业的就业资格,比如从事不了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教师、公证员等职业。

因此,醉驾被判刑的人,会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公职人员将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特定从业者如律师、医师等,执业资格将被吊销,出租车、货车司机更是面临终生失业的风险。

此外,按照法律规定,被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很明显,醉驾能够让行为人的一生受到影响,甚至还会“株连”子女。凡是受过刑罚的人,其子女在报考公务员、警校、军校或在安排关键、重要工作岗位时,难以通过政审。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将有不少人的人生故事因此被改写。

有人会说,《刑法》摆在那里,明知有那么严重的后果,还要以身试法,就应当自己承担责任。话虽如此,但从治理效果、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醉驾者大多无前科,缓刑比例却过低

醉驾的缓刑适用比例低,是本罪治理有失均衡的一个体现。

就拿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相比,交通肇事罪法定最高刑是3年,但有不少的交通肇事犯宣告缓刑,免罚的也不少。

而醉驾者大多没有造成直接后果,是一种抽象危险犯,法定最高刑是6个月拘役,属于轻罪。但在司法实务中,此类罪犯大多被判处实刑,缓刑比例较低,定罪免刑的情形更少。

而醉驾的行为人,往往是没有犯罪前科的人,一旦入狱与其他前科犯接触,还增加了再犯罪风险。罪犯的增加会导致社会治理难度更大,整个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今年,有代表建议参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建立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使醉驾犯罪行为人能真正回归社会、改过自新。这一建议,就是考虑到了上述风险。

在法治社会下,虽然不动辄喊打喊杀,但要求用刑法解决社会问题,仍然是一种惯性思维。因为较之于其他复杂的社会治理措施,将某种行为入罪或者提高其法定刑,能够立竿见影地起到震慑作用,无疑是相对容易的。

但从《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来看,它属于法律体系中的第二次法。也就是说,如果民法、行政法能实现有效的干预与规制,就不需要《刑法》的介入;反之,才需考虑刑事归责的可能。

轻罪入刑,可引发另一种犯罪

在十一年前,我国将醉驾入刑,这和当时的舆论压力与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刑事政策有关。有学者事后指出,《刑法》并不是遏制危险的良药,更不能成为公众情绪的“晴雨表”。

在论及轻罪入刑后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这个议题时,刑法学者往往以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为典型力证。首先,这种轻罪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危害后果,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恶性的主观感知不强;其次,行为人留下犯罪前科,不但失业且难以再就业,或因失业积累下对社会的怨恨而再次犯罪。如果刑事治理,惩处了一种犯罪,却又引发另一种犯罪;这样的治理,既得不偿失,又于事无补。

因此,对于轻罪入刑的不良后果,刑法学界已有清醒认识;随着实证数据的增加,对于醉驾一律入罪的机械执法提出了批评意见。

前述人大代表提出直接取消该罪名,取而代之以行政处罚,略显激进。但在实践中,至少可以考虑把《刑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好衔接,如驾驶人初次违法,且未造成实际危害,自身态度良好,可由公安机关进行行政处罚,从而减轻“一部刑法治天下”的嫌疑和风险。

总之,不少法律学者认为,《刑法》如果保持克制,行政法能够起到应有的缓冲作用,普通民众才更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告别机械执法,让刑罚亦有温度

近年来,对于醉驾入刑中的机械执法问题,有关司法机关也已有所认识,并开始在司法实践中进行某种程度的“纠偏”。

比如,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举例来说,张三宿醉,代驾回家。第二天睡到下午才开车上班,仍发现其血液酒精含量超过醉驾标准。这样的情节,是否可以成为从轻减轻、定罪免刑或者不起诉的辩护理由?

还有些醉驾行为,可能并不具有实质的危险性,或者危险性很小;对这些行为,如果依然采取刑罚处罚,难以获得社会观念的接受和认同。例如,张三醉酒后代驾回家,代驾离开后,他将代驾没有停好的车辆进行挪动,或者将代驾停错车位的车辆进行挪动,是否也属于刑法评价的醉驾行为?

立法上醉驾入刑所预设的,是针对公共安全的抽象危险;如果这一危险几乎不存在,也有可能成为司法中对其出罪(有罪判为无罪或重罪判为轻罪)的一种考虑。

总之,醉驾入刑旨在通过严格立法控制醉驾行为,减少醉驾导致的伤害和死亡事故发生,保护公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刑法对司机赋予特殊的法律义务,体现出“司法为民”的目标;但是,入刑并不算有效地解决醉驾问题,每年醉驾的人数逼近30万,这不是成果,而是对立法着眼点的提醒。

在此罪的司法适用上,法律工作者可以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一方面,提高醉驾的定罪门槛,让罪轻者有机会回头;另一方面,《刑法》作为“守夜人”,要对真正造成抽象危险的醉驾行为保持严惩。

THE END
1.“医路春风”普法宣传《宪法》与我们的一生从出生到年老,从婚姻到职场,宪法都与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宪法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宪法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我们。你我的一生都与宪法息息相关。弘扬宪法精神,从你我做起。 来源:人民网 责编:罗静 一审:罗静、陈亮 二审: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Q0NDU3Nw==&mid=2247584838&idx=2&sn=24909094a6ea458f804a78013a455cda&chksm=eb327e0d2c6de0fd60d3fb643d9cf15df8bedb99b5586e314ab49b07ae5043e7ea33519d30ac&scene=27
2.宪法如何守护我们一生高院乌兰浩特市正宸文旅体育中心(一期)项目发生高坠事故,致1人死亡 中国基建报 上海一高校食堂食物疑致多名学生呕吐腹泻,校方:已送检 大象新闻 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山东教育电视台 5-1!3-2!欧冠狂欢夜:拜仁3连胜,皇马创历史,2场绝杀 叶青足球世界 22岁女子裸死酒店,法医鉴定突发疾病,6年后查出被警察https://m.163.com/dy/article/JILOHP610514JN5T.html
3.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用法律维护权利和义务,伴随着每个公民的一生。【普法视频】用宪法去守护一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用法律维护权利和义务,伴随着每个公民的一生。作者:富民县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3-12-05 09:52 来源:富民县人民政府 友情链接 富民县人民政府 主办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783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402000111号 地址: 富民县永定街88号 http://www.kmfm.gov.cn/c/2023-12-05/6777599.shtml
4.看漫画,学法律!《民法典》这样守护我们的一生……看漫画,学法律!《民法典》这样守护我们的一生…… 《民法典》被誉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从出生到成年, 从成家到归老, 生命中每个重要的时刻, 这部法典都伴随着我们。 1260条法条让人望而生畏? “法言法语”让人摸不着头脑? 让我们通过一组趣味漫画https://m.hbtv.com.cn/p/2418541.html
5.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评述——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二、卢梭悲剧的一生 卢梭在《忏悔录》写道:"没有显赫的门第和出身,但却又另外一种我所特有的、化了重大代价换得的显赫,即我的人所共知的厄运。有关我的议论传遍欧洲,才智人士感到震惊,善良的人为之同心。"[2]卢梭之所以能成为卢梭,天才的因素是一方面,同时决不可忽略的是生活本身铸就了他。卢梭的思想是人生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9755
6.出生到什么法律伴随我们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法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保护公民生命、健康、财产等权益的重要法律。特别是其中的第二百三十五条,关于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量刑标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过失重伤害的定义与构成 过失重伤害,是指行为人因过失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到重伤的损害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960937508d85cf001104
7.关于法律的征文500字(通用25篇)法律的征文 6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最大的规矩可能就是法律了。作为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遵守法律,做一名向善向上的好少年。于是今天,我读了《法律在我心中》这篇文章,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增加了不少。 法律,也许能使某一个人一生平安,但也可以使犯罪的'人得到惩罚。国有国法,我们应当重视法律https://3g.yjbys.com/zhengwen/1608649.html
8.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生活与法律课件六年级道德与区分辨别不同法律调整和规范生活的不同领域,能在案例分析中运用相应法律解决问题。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伴随我们一生的法律 婴儿期少年期中年期《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国籍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30/5342314303011302.shtm
9.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作者: “医学、法律、商业、工程, 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 足以支撑人的一生。 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 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死亡诗社》https://xueqiu.com/2146735372/81179327
10.《人一生完全法律指南(双色图文版)(增订三版)》(李小草,王熹,等图书 > 法律 > 法律普及读物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人一生完全法律指南(双色图文版)(增订三版) 自营 中国法治出版社京东自营旗舰店 人一生完全法律指南(双色图文版)(增订三版) 李小草,王熹等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https://item.jd.com/121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