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革时期,曾经被视为终身就业保障的技能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意义。
阮芳蔡菁容·2019/12/2412:05
文|阮芳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放眼当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着数字经济大潮奔涌向前。社会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科技的迭代带来知识的不断更新,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全球化变革,唯有不断学习武装自身。
早在2017年末,BCG在《数字经济下的就业与人才研究报告(上篇):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中就曾提到,当时中国55%~77%的就业岗位在数字经济自动化生产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冲击,主要是因为这些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容易被机器取代。当数字科技开始影响工业生产的时候,大部分产业都需要积极拥抱变革,避免被时代抛弃。
虽然被机器人抢饭碗的情况不会立即发生,但是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快速变革时期,曾经被视为终身就业保障的技能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意义。
可以说,在全球各地,人们都认识到工作正在发生改变,这次调查的全球受访者中,平均61%认为他们目前的工作会受到宏观趋势的显著影响,尤其是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学等技术变革,以及全球化(包括贸易和外包)趋势。其中,42%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会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排名前三位易受影响的岗位分别是,数字化、分析与自动化;IT与技术;手工劳动与制造。
除提升当前工作所需的技能外,全球67%的受访者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均对新岗位技能重塑持开放态度,29%表示如果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会考虑技能重塑。仅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拒绝技能重塑以提升自己对新工作的竞争力。
与技能提升一样,技能重塑的意愿也显示出地区差异。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的受访者重塑技能更换工作的意愿最强,而波兰、德国和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意愿最弱。
报告显示,相比全球员工将自学、在岗培训、讲座与研讨会和传统教育机构作为发展职业技能的主要渠道,中国员工更青睐于通过在岗培训、自学、app,以及在线教育机构来进行职业技能的提升与重塑,而研讨会、线下教育机构、政府项目等传统学习形式则逐渐被边缘化。
另外,要在未来取得优异表现,人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分析技能,其次是领导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到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判断上,各地区也持不同意见。美英等国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沟通能力、领导力、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尤为重要,而情商和敏捷工作的重要性则相对较低。中国受访者在沟通、分析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上与美英等国意见一致,但大多数中国受访者对领导力和批判性思维不太重视,并认为情商将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还提出,企业和政府应该推广技能培养机会,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好准备,并避免员工队伍中出现一些人积极拥抱改变、而另一些人措手不及的两级分化局面。另外,报告得出结论:个人必须对自身的技能发展负责,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劳动市场永保竞争力。
【作者阮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亚太区及大中华区负责人,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负责人。蔡菁容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BCG组织与人才专项核心领导团队成员,BCG全球领导力与人才发展中心专家,亦是BCG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