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刑事自诉案件相关法律规定汇总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导读:刑事自诉,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一、自诉案件的受理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

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应当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等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被害人等没有证据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自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具体包括:

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关联法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

(2)生产、销售假药罪刑法第141条

(3)生产、销售劣药罪刑法第142条

(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取消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罪名)第143条(《刑法修正案(八)》第24条)

(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法第144条

(6)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刑法第145条

(7)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刑法第146条

(8)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刑法第147条

(9)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刑法第148条

⒎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

(1)假冒注册商标罪刑法第213条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第214条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刑法第215条

(4)假冒专利罪刑法第216条

(5)侵犯著作权罪刑法第217条

(6)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刑法第218条

(7)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第219条

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注: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包括:

(1)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

(2)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第233条

(3)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4条

(4)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第234条之一第1款(《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第1款)

(5)过失致人重伤罪刑法第235条

(6)强奸罪刑法第236条

(7)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刑法第237条第1款

(8)猥亵儿童罪刑法第237条第3款

(9)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

(10)绑架罪刑法第239条

(11)拐卖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0条

(12)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1条第1款

(13)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2条第2款

(14)诬告陷害罪刑法第243条

(15)强迫劳动罪(取消强迫职工劳动罪罪名)第244条(《刑法修正案(八)》第38条)

(16)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刑法第244条之一,刑法修正案四

(17)非法搜查罪刑法第245条

(18)非法侵入住宅罪刑法第245条

(19)侮辱罪刑法第246条

(20)诽谤罪刑法第246条

(21)刑讯逼供罪刑法第247条

(22)暴力取证罪刑法第247条

(23)虐待被监管人罪刑法第248条

(2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刑法第249条

(25)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刑法第250条

(26)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刑法第251条

(27)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刑法第251条

(28)侵犯通信自由罪刑法第252条

(29)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刑法第253条第1款

(30)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第253条之一第1款(《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第1款)

(31)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第253条之一第2款(《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第2款)

(32)报复陷害罪刑法第254条

(33)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刑法第255条

(34)破坏选举罪刑法第256条

(35)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刑法第257条

(36)重婚罪刑法第258条

(37)破坏军婚罪刑法第259条第1款

(38)虐待罪刑法第260条

(39)遗弃罪刑法第261条

(40)拐骗儿童罪刑法第262条

(41)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刑法第262条之一(《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

(42)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第262条之二(《刑法修正案(七)》第8条)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包括:

(1)抢劫罪刑法第263条

(2)盗窃罪刑法第264条

(3)诈骗罪刑法第266条

(4)抢夺罪刑法第267条第1款

(5)聚众哄抢罪刑法第268条

(6)侵占罪刑法第270条

(7)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第1款

(8)挪用资金罪刑法第272条第1款

(9)挪用特定款物罪刑法第273条

(10)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4条

(11)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275条

(12)破坏生产经营罪刑法第276条

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依据有关司法解释,所谓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等书面决定。

二、刑事自诉案件受理的条件

●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注: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事诉讼法》已经进行第三次修正。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有关自诉案件的范围规定于第二百一十条)、《刑诉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

(二)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自诉人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三)被害人告诉

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或者代为告诉,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原因的证明。

(四)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自诉人起诉时应明确提出控诉的对象,如果不能提出明确的被告人或者被告人下落不明的,自诉案件不能成立。

自诉人起诉时还应提出具体的起诉请求,包括指明控诉的罪名和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何种刑事责任。如果提起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还应提出具体的赔偿请求。

被害人提起刑事自诉必须有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

《刑诉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对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自诉人不撤回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

(一)不属于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案件的;

(二)缺乏罪证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被告人死亡的;

(五)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对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再次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三、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指引

1.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一份,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对两名以上被告人提出告诉的,应当按照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

自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诉人(代为告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

(三)具体的诉讼请求;

(六)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

2.自诉人的身份证明资料(身份证复印件或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复印件等);

4.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现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还应提交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明材料,以及自己人身、财产受侵犯的证明材料。

刑事自诉状格式

刑事自诉状

自诉人:

被告人:

案由: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附:自诉状副本份,证据目录及证据份。

自诉人签名:

年月日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说明】

1.刑事自诉状是公民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自行提起刑事诉讼时使用的文书。

2.当事人基本信息应当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

3.案由及诉讼请求写明请求判处被告人的罪名和刑罚。

5.自诉状副本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

6.证据目录写明提交的所有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十章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二百五十九条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本解释第一条的规定;

(二)属于本院管辖;

(三)被害人告诉;

(四)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第二百六十条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或者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或者代为告诉,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原因的证明。

第二百六十一条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第二百六十二条自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对两名以上被告人提出告诉的,应当按照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

第二百六十三条对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

第二百六十四条对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再次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百六十五条自诉人对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查明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有错误的,应当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查明第一审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有错误的,应当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第二百六十六条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告知其放弃告诉的法律后果;自诉人放弃告诉,判决宣告后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并告知其不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视为放弃告诉。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解释限制。

第二百六十七条被告人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对自诉部分的审理,适用本章的规定。

第二百六十九条对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第二百七十条自诉案件,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自诉案件,参照适用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二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刑事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第二百七十二条判决宣告前,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撤回自诉确属自愿的,应当裁定准许;认为系被强迫、威吓等,并非出于自愿的,不予准许。

第二百七十三条裁定准许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自诉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解除。

第二百七十四条自诉人经两次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按撤诉处理。

部分自诉人撤诉或者被裁定按撤诉处理的,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第二百七十五条被告人在自诉案件审判期间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被告人到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第二百七十六条对自诉案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和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依法宣告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

第二百七十七条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

(二)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

(三)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

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

第二条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五条刑事自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

(六)有证人的,载明证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

第六条当事人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

(三)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

(四)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

第七条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人民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期间,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坚持起诉、自诉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第八条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

(二)对刑事自诉,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起诉、自诉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应当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并载明理由。

第十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自诉不予登记立案:

(一)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第十七条本规定的“起诉”,是指当事人提起民事、行政诉讼;“自诉”,是指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

THE END
1.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刑法》第232条是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规定,该条文的内容是: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情节较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比如甲故意杀害了乙,但只是一时情绪激动,没有蓄谋,情节较轻,应该判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如果是情节较严重的,比如蓄谋5年,并且杀害手段极其残忍,应https://m.64365.com/tuwen/aaajzjm/
2.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律师普法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2022-04-16 13,729 普法内容《刑法》第232条是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规定,该条文的内容是: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情节较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比如甲故意杀害了乙,但只是一时情绪激动,没有蓄谋,情节较轻,应该判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如果https://www.110ask.com/tuwen/11330457084689708772.html
3.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我要发光 好评回答 《刑法》第232条是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规定,该条文的内容是: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情节较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比如甲故意杀害了乙,但只是一时情绪激动,没有蓄谋,情节较轻,应该判处3年到10年有期徒刑。如果是情节较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hR2BzxpVKj2.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题目标签:情节较轻故意杀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死刑; 无期徒刑;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47ceef6e0e4242e596e16e60982dc8ce.html?fm=bda35c89c24df6b4834023101d468849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232条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条文注释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构成条件为:第一,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故意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动机如何不影 第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xingshifagui/xingfa/93955.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6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6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法律解答 法界智行顾问团 帮助75844人· 响应3分钟内 咨询我 196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5784776.html
7.2024年刑法第232条所涉罪名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头条新闻导读: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是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此犯罪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刑法第232条所涉罪名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对故意杀人罪的基本量刑规定,具体刑https://www.maxlaw.cn/n/20240325/11030322844953.shtml
8.周文涛律师整理刑法典: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https://www.fakuyun.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id=3021
9.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属于转化犯。《刑法》第292条第2款:“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属于转化犯。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国外刑法一般将广义的共犯,分为正犯、教唆犯与帮助犯。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https://m.ppkao.com/wangke/daan/72ebf4a05e0f41c9822a050a9d660795
10.刑法第232条规定是什么刑法第232条内容是什么? 刑法第232条内容是什么?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 查看全文 杨振军律师 执业18年 资质认证 2023-01-12 解答律师 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08266025368663925.html
11.司法考试刑法20022008年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解析:《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A项http://www.yuloo.com/news/2009-01-04/18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