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国家、广东省、封开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要求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且明确规定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9年3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广东省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系统地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保障治理设施长效运行。
2019年6月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会上指出,各地要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等政策要求,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对接交流,切实推动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成效,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紧密结合聚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当前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路径,要按照“摸情况、搭平台、抓起步、建机制、出标准、见成效”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2019年7月,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初见成效;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
2022年6月3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印发《广东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明显提升,新增完成545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基本要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渠;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2年7月4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肇庆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方案要求以村民治理需求迫切及水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为重点范围,以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黑臭水渠集中区、“三带”(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等为优先区域。到2025年底,全市共新增完成101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设施有效运行率稳定达到85%以上,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全市共完成2130个自然村老旧农村污水管网与设施的修复和提升改造任务。
2022年8月17日,封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方案要求优先治理人口规模大且集中的自然村和中心村,重点推进高水片(长安镇、金装镇、南丰镇)等重点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到2025年底,全县共新增完成10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1.1%以上,设施有效运行率稳定达到85%以上,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全县共完成266个自然村老旧农村污水管网与设施的修复和提升改造任务。
2023年2月11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的目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引领,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提升村容村貌,以美学思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文明生活。到2025年,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无害化公厕按需建设,厕所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稳定运行,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乱倒乱排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全市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2023年4月,经封开县委、县政府同意,制定《封开县乡村振兴示范带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展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围绕创建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和三镇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年初成型、两年提质、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短板为主攻方向,重点治理县道449都平镇至侯村口、省道266线南丰山口至长安镇上黄冈沿线全部村庄。其中长安镇今宝村,金装镇望高村、安靖村,南丰镇开明村、侯村村等规划建设的节点村率先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长安镇宝山村、长安社区、东山村,金装镇万安村、新圩村、大林村、水石村,南丰镇金楼村、万寿村、富孟村、尚岗村、簕竹村、金岗村、山口村等省道沿线的自然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其他村庄全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实际情况,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本项目优先治理S266省道南丰至长安沿线急需治理的村庄、圩镇周边村庄、长金河沿线村庄及精品段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封开县北部南丰、金装、长安三镇庄,包含南丰镇山口村、万寿村、富孟村、尚岗村,金装镇望高村、民益村、水石村、新圩村、大府村、大田村,长安镇今宝村、中良村、万岗村、宝山村、东山村等村。同时,推进个别镇街的农村黑臭水渠的治理,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黑臭水渠为重点,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例如已产生农村黑臭水渠以及村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的村庄,包含平凤镇平岗村、平原村,渔涝镇渔涝社区及戴村、贺江等村。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新增完成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平凤镇、渔涝镇共5个镇19个行政村、1个社区、97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工作。项目共分三期完成,一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和平凤镇共4镇10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二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和长安镇共3个镇7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三期涵盖南丰镇、渔涝镇共2个镇3个行政村、1个社区15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总服务户籍人口为22673人,共新建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32座污水处理设施,3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1460吨/天,其中2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67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其中,一期工程总服务户籍人口为10656人,共新建1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17座污水处理设施,2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780吨/天,其中1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39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二期工程总服务户籍人口为6124人,共新建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9座污水处理设施,1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415吨/天,其中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2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三期工程总服务户籍人口为5893人,共新建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6座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总规模为265吨/天,其中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1、符合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
建设美丽乡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增进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态福祉的重要举措,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
本项目优先治理S266省道南丰至长安沿线急需治理的村庄、圩镇周边村庄、长金河沿线村庄及精品段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封开县北部南丰、金装、长安三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治理S266线南丰山口至长安镇上黄冈沿线村庄,包含南丰镇山口村、万寿村、富孟村、尚岗村,金装镇望高村、民益村、水石村、新圩村、大府村、大田村,长安镇今宝村、中良村、万岗村、宝山村、东山村等村。同时,推进个别镇街的农村黑臭水渠的治理,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黑臭水渠为重点,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例如已产生农村黑臭水渠以及村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的村庄,包含平凤镇平岗村、平原村,渔涝镇渔涝社区及戴村、贺江等村。
2、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解决封开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需要
4、是保护贺江水体安全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加强贺江水环境保护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增强对贺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保护力度,让封开的母亲河碧水长流。
编制范围包括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技术要求、建设方案、产出说明、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和投资估算等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
(5)《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3年)
(6)《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4年实施)》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
(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
(1)广东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第二版)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6)《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7)
(7)《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14)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环境保护部)
(17)《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建村〔2010〕149号)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
(1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2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21)《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16)
(22)《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23)《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24)《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
(25)《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120-2008)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2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3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3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等,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技术规范,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3)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涵盖封开县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平凤镇、渔涝镇共5个镇19个行政村、1个社区、97个自然村。项目共新建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32座污水处理设施,3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146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23147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17928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5219m。具体为:
一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和平凤镇共4镇10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10656人,共新建1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17座污水处理设施,2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78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8825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4949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3876m。
二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和长安镇共3个镇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总服务户籍人口为6124人,共新建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9座污水处理设施,1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41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252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7135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17m。
三期:涵盖南丰镇、渔涝镇共2个镇3个行政村、1个社区15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5893人,共新建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6座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总规模为26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070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5844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226m。
以上各期工程的新建设施规模及管网长度为可研暂估数值,最终具体由实施单位根据实际村选点、污染源调查情况、排水体制、管网布置方案等确定。
(1)就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需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排入标准,处理后排放标准与所接入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致;
(2)结合本项目所处的水环境现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远期发展,本项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执行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一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1)本项目大部分村庄在补短板工程中已完成管网的敷设,以分流制污水收集为主,接管到户,原则上接户率不低于80%,具体的分流方式或污水管道敷设方式根据村的实际情况而定;
(2)村内已建有暗渠的可以截流式合流制为主,沿村面空地或道路、核心巷道等敷设干管道,可对现状合流排水暗渠进行截污;
(3)实现旱季污水全收集,基本消除污水横流现象,地表、路面无明显污水痕迹及污水滞留。
(2)地下干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3)末端截污模式,需考虑后期雨污分流改造的衔接。
(4)采用暗渠化收集的,需考虑采用活动盖板或每一段距离设施活动开口。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生态型公园式,美观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见污水,无臭味,必要时仅允许用电器及数据仪表的电表仪器间外露设计;
(2)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运维便捷,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3)污水处理设施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扩大绿化面积,并留有发展余地,原则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以不超过3.0~4.0m2/(m3/d)标准设计。
(4)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推荐采用生物工艺为主,生物工艺处理效果稳定,流程先进、成熟、可靠,能确保达标排放。
本项目总投资为3680.6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3302.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59.73万元,工程预备费为18.31万元。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84公里,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东面与德庆县毗邻,南面与郁南县接壤,东北面与怀集县相连,西北面与广西苍梧县、梧州市、贺州市交界,素有“两广门户”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地在西江与贺江的汇合处——江口镇,西距梧州市22公里,东距肇庆陆路142公里,水路152公里;与广州相距陆路255公里,水路281公里。
封开县辖江口街道、长岗镇、平凤镇、江川镇、大洲镇、白垢镇、罗董镇、杏花镇、渔涝镇、河儿口镇、莲都镇、都平镇、大玉口镇、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共16个镇(街),设178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2021年,封开县全县户籍人口52.68万人,常住人口37.4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4.32亿元,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7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额89.27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亿元,同比增长7.2%;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万元,同比增长9.8%。
封开县境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和南部较低。东部多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西部多300—700米低山丘陵。西江从西南部穿过县境,贺江斜贯中部于江口街道注入西江.多为河谷冲积平原。
封开县境内地貌,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平缓的丘陵(包括北境葫芦形盆地,属低山丘陵区)。北部的长安、金装、南丰,属低山丘陵区;西部贺江沿岸的渡头、大玉口、都平、大洲、白垢和封川部分乡村,属高中丘区;中部的渔涝、莲都,属高丘低山山区;南部的杏花、罗董属丘陵区;西江沿岸的平凤、江川、长岗,以及封川的新进、胜利,江口街道曙光,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间凹,南北低。其主要特征为:丘陵广布,山区偏东,高丘偏西,呈带状分布。
封开县境山地,为南岭西南山系,属云开山脉的东延部分。从县东北向南伸展,主要山岭分布于东境及东北境。海拔800米以上的15座山峰均集中于东部边境。
封开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风向季节转换明显,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封开县境属西江流域范围,西江从西南通过县境,贺江从北部南丰连岐注入境内,呈北东向南贯穿全境,蜿蜒曲折,至县城江口汇入西江。境内的次一级宛溪流发育,地表径流均流向贺江。封开县内河流纵横交错,约占陆地面积13.2万亩,总长度523.3千米。
西江:属珠江水系。正源南盘江,流经黔、桂,从县西部梧州流入境内长37.5千米,向东流经郁南、德庆、肇庆、三水等地汇入珠江;常年可航船,水位差异大,一般冬天枯水期8—10米(最低是1902年1.9米),洪水期18—20米,特大洪水在20米以上。
贺江:属西江支流。源出广西富川县石龙,南流入县境,经渡头、南丰、大玉口、都平、白垢、大洲等地,至县城江口街道注入西江。流经县内长104千米,占全江总长338千米的30.7%。流域面积2086.2平方千米。占全江流域面积11536平方千米的18.1%,江面宽约200米,水深4—10米,县境内常年可航机动船,河流比降0.58‰,县内落差50米。
东安河:贺江支流之一。源于广西贺州市石排顶,从北向南流经沙头、石桥、梨埠、木双后,流入封开县境,经大洲镇的大和、岐岭、泗科、上律、东坡、东畔等地,于大洲圩注入贺江。河流经县境20千米,占全河总长128千米的15.8%。流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占全江流域总面积2745平方千米的6%。广西苍梧木双常有船只来往江口,清至民国时期,粮食、生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均从江口运抵木双。河流比降0.45‰,县内落差9米。
渔涝河:古代称广信河,源于杏花老鸦迳(大平顶),从杏花镇到渔涝镇汇集黄岗河后经河口注入贺江。河面宽阔,20世纪50年代可从河口通木帆船经渔涝至河儿口,但因泥沙淤积水浅。20世纪60年代以后,木帆船已无法航行。河长60千米,流域面积626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21‰,总落差262米。
谷圩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东岸。源出罗董镇寨岗村芙蓉天堂山,主流长度35千米,流域面积124平方千米,河流比降3.28‰,总落差114米。
蟠龙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西岸。源于郁南县桂圩鸡心顶山,在县境河长30千米,流域面积213平方千米,河流比降2.73‰,总落差82米。
绿水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东岸。源出县境内杏花三礼九学村,河流总长30千米,上游流入德庆县境迂回封开再经德庆注入西江。县境区流域面积80.9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167平方千米的48%。
金装河:属贺江支流。发源于怀集县大帽顶,流经金装、南丰金塘村汇长安河,于莲岐注入贺江境内河长43千米,境区内流域面积203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400平方千米的50.7%,总落差85米。此外,还有长安河是金装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长安镇新地谭双,在金装两合口处汇入金装河,河长24千米,流域面积153平方千米。
贯河:又称莲都河,属贺江支流。源于莲都清水黄茅顶,流经莲都镇长罗、四村、芬守、冷水、大塘口,在都平镇官河口流入贺江。河长47千米,流域面积261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56%,总落差214米。
1、水资源
水量:封开县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479毫米,过境客水年径流量99.46亿立方米(未含西江客水),已利用30.23亿立方米。全县年平均产水量为24.5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量5842立方米,比全省人均3520立方米多2322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算,每亩平均599.78立方米。但由于降雨时空分配不匀,加上林业资源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河床不断增高,枯水期流量下降,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2、水能:封开县内溪河纵横,大小河流共129条,河流多且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3条,二级支流4条,三级支流2条。还有100余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溪涧。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175万千瓦,可开发量11.8万千瓦,其中贺江蕴藏量9.47万千瓦,占全县的77.8%,可开发量9.1万千瓦。占全县的70.7%。
3、水域:封开县水域面积13.0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3%,其中河流水面8.95万亩,水库水面1.38万亩,坑塘水面(含平塘、山塘)2.35万亩,还有村庄鱼塘、坑洼、沟渠2万亩。
4、土地资源
根据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对全县土地的现状调查,土地现存状况是:封开县总面积408.49万亩。其中:耕地;51.96万亩,占总面积(下同)12.7%;园地面积4.87万亩,占1.19%;林地316.93万亩,占11.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66万亩,交通用地1.13万亩,占0.28%;水域15.43万亩,占3.77%;未利用土地9.78万亩,占2.39%。牧草地0.033万亩。
5、矿产资源
封开县境内矿产主要有黄金、水晶、锡、铜、钨、锰、云母、钛、铁、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矿泉水等,其中花岗岩蕴藏量达30亿立方米,大理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300亿立方米。
6、林业资源
封开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2011—2015年,全县营造生态景观林带35.67千米,面积52450亩;完成人工造林27.3万亩,其中森林碳汇造林10.1万亩;2009年—2015年,完成155条自然村的“万村绿”工程,种植降香黄檀、桂花等珍贵树种10万多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万多亩,准备将2个保护区整合,申报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建立贺江湿地公园1个,面积420亩;森林公园16个,面积34.75万亩。截至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311.1万亩,有林面积达299.2万亩,林地绿化率达97.16%,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1296万立方米。
(1)本项目就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需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排入标准,处理后排放标准与所接入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致;
(2)结合本项目所处的水环境现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远期发展,本项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执行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一级标准和三级标准。具体标准值为:
表3-1设计进出水水质表
指标
CODcr
SS
NH4+N
进水浓度(mg/L)
≤150
≤100
≤30
一级标准出水浓度(mg/L)
≤60
≤20
≤8(15)
三级标准出水浓度(mg/L)
≤50
≤25
(2)污水干管沿着排水渠布设,简洁顺直,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埋深较浅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自流排出,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
(3)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重力流截污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
(4)仔细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的要求,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
(5)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污水管起端覆土考虑使所服务街坊污水管能顺利接入,并满足与其他管线竖向交叉的需要。
(6)根据国内管材的情况,合理选用截污管和污水主干管的材质。
(1)自然村常住人口数据;
(2)镇区提供的供水数据;
(3)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
(4)《镇(乡)村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JJ/T246-2016);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6)《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
(7)《广州市农村污水治理适用技术指引修订版》(广州市水务局,2010年);
(8)《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
(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环境保护部,2013年版)。
1、水量预测基础
(1)生活用水定额标准
农村生活用水量指标选择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选取,具体指标见下表。
表3-2广东省农村住宅生活用水定额
住宅类型
卫生器具设置标准
用水定额
(L/人·d)
普通住宅
Ⅰ
有大便器、洗涤盆
60~100
Ⅱ
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热水器和淋浴设备
90~130
别墅
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集中热水供应(或家用热水机组)和淋浴设备
120~180
备注:摘自《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
表3-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
农村居民类型
用水指标(升/人·日)
经济条件好,室内卫生设施齐全
120~150
经济条件较好,室内卫生设施较齐全
90~120
经济条件一般,有简单的室内卫生设施
80~100
无卫生间和淋浴设备,无自来水
60~90
备注:摘自《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
(2)农村给水排水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调研情况,本项目农村整体建设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以砖瓦房为主的旧村落。总体来说,除部分旧式砖瓦房外,大部分居民住户一般建有淋浴、蹲便器、洗涤盆等室内卫生设施,大部分农村住户接有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参照上表3-1,本项目农村居民住宅生活用水指标基本属于普通住宅中的第Ⅱ类“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热水器和淋浴设备”。结合实际情况,本项目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污水量参考值为120L/d。
2、污水量确定
(1)排放系数
(2)收集率
(3)地下水渗入系数
由于污水管道材质及接口形式的差异,检查井破损等原因,污水管存在一定的渗入及渗出量。由污水管道渗入及渗出量很难准确测算,所以工程中要提高管道和检查井的质量,减少渗入及渗出量。本项目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较高,旱季污水收集渗入率大于渗出率。故地下水渗入系数采用1.1。
(4)计算方法
污水量收集=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口数×排放系数×收集率×地下水渗入系数。
人口数——设施服务范围常住人口。本项目考虑节假日等因素对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影响,人口数取常住人口的1.2倍。
应按照市域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振兴、中小流域治理规划、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要求,合理根据各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农村污水治理的村庄范围和实施规模,确定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位置,总体选址原则为:
(1)符合各村长期发展的需求;
(2)选址应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环境敏感区;
(3)与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等公共设施相结合,建于易管理的地方;
(4)位于农村相对低洼处,但应避开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易涝区;
(5)要充分利用地形,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满足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土方工程量;
(6)靠近农村邻近水体,便于尾水排放;
(7)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处理终端和排放口的选址,应同时满足设施用地、供电、防洪、防灾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各村选址详见建设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对确保处理设施的运行性能和降低费用最为关键,因此需根据确定的标准和原则,从整体优化的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点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需求,选择切实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方案,从而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和实施方式。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设施分散,出水标准要求较城镇污水处理厂低,为配合农村综合整治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出水的要求、污泥处置的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宜选择易于管理的处理工艺,工艺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工艺处理效果稳定,流程先进、成熟、可靠,确保达到排放要求
(2)经济实用优先选用技术成熟可靠、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和能耗低的处理工艺。
(3)运行管理简便,选择易于维护管理的工艺和设施。
(4)易检耐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体积小,尤其一体化设备更需要重视设施性能的耐用持久性以及检修的简便性。
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A2/O工艺、MBR工艺和人工湿地等。
1、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另一项技术实质是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这样,这种技术又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充填供微生物栖息的填料。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污泥产量少且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管理简便,工艺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但该工艺的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会增高,生物膜过厚脱落可能会导致填料的堵塞,因此需选用合适的填料,否则会严重影响接触氧化法工艺的正常使用。
2、A2/O及其改良工艺
A2/O处理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2/O工艺于70年代由美国专家开发而来,该工艺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是一种深度二级处理工艺。国内许多早期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都使用A2/O工艺,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A2/O处理工艺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也有许多改良型的A2/O工艺进入污水处理市场。
A2/O工艺具有工艺流程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及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等优点。但是该工艺出水水质不稳定,不适合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站点,脱氮除磷效果难以提高,同时污泥产量较大。
3、MBR工艺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膜分离组件及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膜的种类繁多,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有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性质分类,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有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等。
MBR工艺具有剩余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及不受设置场合限制等优点,但是该工艺的膜造价高、能耗高,并且容易造成膜污染,操作管理不便,此外膜还需要定期更换,增加维护费用。
4、人工湿地工艺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但是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影响,同时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本次工艺选择主要在接触氧化工艺、A2/O工艺、MBR工艺、人工湿地和厌氧水解酸化组合工艺中进行比选,比选重点从出水效果及稳定性,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管理维护复杂程度、经济及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从而选择出适合本工程的方案;下述对比主要是对比生化处理部分,预处理部分及公用部分基本相同。
(1)污水处理方案工艺特性及设备比较分析
根据理论和目前国内运行的工程实例来看,其主要技术比较如下:
表3-4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比较表
项目
接触氧化工艺
A2/O工艺
MBR工艺
人工湿地
出水效果及稳定性
效果好且稳定
效果不稳定
效果较好,水量适应性差
效果较差,需用组合工艺
占地面积
较小
较大
最大
抗冲击负荷
最强
一般
较强
污泥产量
污泥量小
污泥量较大
污泥量较少
无污泥
设备及维护
设备较少,运行稳定,维护工作简单且少
设备较少,维护简单
设备较多,需要专业人员维护,工作量大
设备繁多,控制管理复杂。
(2)污水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污水处理设施五种污水处理方案的工程投资情况见下表。
表3-5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方案的工程投资比较表
污水处理方案工程项目
总投资
较低
高
中
单位运行成本
低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选用就接触氧化工艺,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效果和稳定性、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管理便利性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三个工艺。A2/O工艺是传统工艺,能实现同步脱氮除磷,但是在应对水质水量波动大的进水情况下,出水难以长期稳定达标。MBR工艺设备较多且复杂,投资成本高,需要专业人员维护,且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人工湿地对N、P的去除效果较差,基本需要外加组合工艺来实现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同时占地面积大也是人工湿地的一个缺点。从经济比较得知,接触氧化工艺不只总投资较低,而且在运行成本也具有优势。因此,本项目选用基于接触氧化工艺开发而成的ANAO(安诺)工艺。ANAO工艺对接触氧化法进行了改良,针对农村的水质水量波动,接触氧化工艺可稳定达标,结合自动化控制后可实现无人值守,总结包括以下三点优势:
一是抗负荷冲击能力好。本工艺基于接触氧化法,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效生物填料,填料表面积大,大幅度增大了系统微生物的数量和稳定,加强了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低温适应性。
二是污泥产量低。污泥产量大幅减少,在达到高标准出水水质的同时,污泥产量少。
三是运行费用低。生化处理效率高,系统的电耗低,系统污泥产量低,大大降低了工艺的运行成本。
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工艺主要包括格栅井、提升泵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中格栅井和提升泵井采用地下式砖混结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玻璃钢结构。
1、格栅:于进水口处设置人工格栅,阻挡截留污水中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大块固形物,如草木、塑料制品、纤维及其他生活垃圾,以防止阀门、管道、水泵等其他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
2、提升泵井:格栅井出水进入提升泵井,经提升泵对污水进行水位提升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4、沉淀池:生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将混凝后产生的絮体进行沉淀,保证出水的SS稳定达标。经过沉淀池后,水中的SS被去除,沉淀池出水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机物含量较高,含有大量病菌及寄生虫,并且具有不稳定、易腐化的特点,若不经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污泥进行妥善的处理处置。污泥处理的目的有:
(1)减少有机物含量,使污泥稳定化;
(2)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后续处置费用;
(3)减少污泥中有害物质;
(4)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质,化害为利。
(1)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按其产生的污泥量、污泥性质,结合项目地的自然环境及处置条件选用符合实际的污泥处理工艺。
(2)根据城市污水厂污泥排除标准,采用合适的脱水方法。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砂和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污泥处理目的在于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达到性质稳定,并为进一步处置创造条件,其一般流程为:浓缩→脱水→处置。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优先治理S266省道南丰至长安沿线急需治理的村庄、圩镇周边村庄、长金河沿线村庄及精品段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封开县北部南丰、金装、长安三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治理S266线南丰山口至长安镇上黄冈沿线村庄,包含南丰镇山口村、万寿村、富孟村、尚岗村,金装镇望高村、民益村、水石村、新圩村、大府村、大田村,长安镇今宝村、中良村、万岗村、宝山村、东山村等村。同时,推进个别镇街的农村黑臭水渠的治理,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黑臭水渠为重点,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例如已产生农村黑臭水渠以及村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的村庄,包含平凤镇平岗村、平原村,渔涝镇渔涝社区及戴村、贺江等村。
本项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涵盖封开县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平凤镇、渔涝镇共5个镇19个行政村、1个社区、97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22673人,共新建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32座污水处理设施,3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146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23147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17928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5219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均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2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67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为保障项目的环保技术要求和工程质量,切实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同时为了快速形成实物工程量和加快资金支出,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分三期实施,由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封开分局牵头协调,每期实行统一打包立项、统一打包设计、统一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各镇负责实施工程建设。本项目总投资约3680.66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约1620.26万元,完成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和平凤镇共4镇10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第二期投资约1212.88万元,完成南丰镇、金装镇和长安镇共3个镇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第三期投资约847.52万元,完成南丰镇、渔涝镇共2个镇3个行政村、1个社区15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
具体实施内容为:
一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和平凤镇共4镇10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10656人,共新建1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17座污水处理设施,2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78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8825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4949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3876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均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1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39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二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和长安镇共3个镇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总服务户籍人口为6124人,共新建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9座污水处理设施,1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41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252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7135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17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均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2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三期:涵盖南丰镇、渔涝镇共2个镇3个行政村、1个社区15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5893人,共新建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6座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总规模为26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070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5844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226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均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各自然村建设方案如表4-1所示。
表4-1建设方案一览表
序号
镇/街
行政村
自然村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设计人口
设计
规模(t/d)
管网工程量(m)
农村黑臭情况
治理
模式
拟选址情况
备注
主管网
支管
入户管
是否黑臭
现状照片
选址位置
选址位置现状图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一期)工程
南丰镇
万寿村
文村、田心、前进
1152
500
600
50
400
否
污水处理设施
选址于田心,村外竹林旁空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
万寿
大元、竹根、社面
730
562
是
选址于大元,村外稻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需新建纳污主管
山口村
东山村
393
300
360
30
584
96
选址于东山村,村外稻田处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部分支管损坏,需新建主管和部分支管
玉岗、枧塘
728
720
60
444
215
选址于玉岗,村外荒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需新建主管
金装镇
望高村
大元、三座、下圳、上屋、下屋、新屋村
960
806
967
80
选址于大元村,村外西边河边空地处(现生态池旁)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
民益村
下莫
190
170
204
20
6
选址于下莫,村外北边路口污水收集池处
上圳、西江、巷口
606
540
648
选址于上圳,村外西边污水收集池处
水石村
肚袍、一组
537
450
157
选址于肚袍,村外南边路口草地处
二组、三组、上直、上巷
792
350
420
40
75
选址于二组,村外南边水渠旁空地处
六组、七组
614
选址于七组,村内南边主路旁菜地处
大
153
160
192
15
54
选址于大,村外东北方向水渠旁空地处
新圩村
西水
200
100
120
10
62
简易化设施
选址于西水,村外西侧水塘的北侧塘基处
长安镇
中良村
藕心村、藕上村
392
470
387
2102
649
选址于藕心村,村外西边草地
补短板未完成管网敷设,需新建纳污主管和支管
藕新村、藕关村
320
260
312
25
364
选址于藕关村,村外西边水沟边空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需新建纳污主管和部分支管
今宝村
司地村
221
70
220
66
选址于司地村,村内北边空地
思东、思西
419
384
453
选址于思东,村外前边空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需新建纳污主管
宝山村
汶井、汶口、马安
231
140
168
301
选址于汶井村,村外前边农田
补短板已经铺设支管网,需新建纳污主管
平凤镇
平岗村
平岗一、平岗二、平岗三、平岗四、平岗五
1400
1200
1440
309
选址于平岗村,村内东南角沟渠一角
平原村
罗寨一、罗寨二
560
480
406
122
选址于罗寨二村,村内空地(水塘西部旁)
补短板已经铺设部分主管网和支管,需新建纳污主管和部分支管
小计
10656
7648
9177
780
4949
3039
837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二期)工程
富孟村
白屋、花厅、力江、榕根、水坔、新丰
839
800
297
90
27
选址于榕根,村外池塘塘基处空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支管排污口,需新建部分支管和纳污主管
寺塘、巷口、新屋、门楼
629
1656
选址于寺塘,村内一片玉米地处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支管排污口,需新建纳污主管
上屋、沙片、片玉
432
1229
选址于沙片,村外水塘旁空地处
大府村
七队、八队
299
240
65
选址于八队,村外水塘处
上屋
198
164
197
667
选址于上屋村,村中沟渠旁一片空地
补短板已完成支管敷设,主管尚未敷设,本项目新建纳污主管
大田村
井巷、园、江头、苏村
1080
920
1104
1202
选址于园村,村中蕉地旁
田咀、下园、珠边
1145
选址于田咀村,村外西边污水收集池处
三房、井背、大寨
703
180
216
17
选址于井背,村西边水塘边塘基处(现为化粪池)
万岗村
石条村
245
294
567
选址于石条村,村外前边洼地处
上石一
295
选址于上石一,村外路口处空地
李宅、李户
1134
接入已建城镇管网
6124
4589
5507
415
7135
2023年封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三期)工程
尚岗村
大岗、横洞、尚礼
3921
1378
1654
3814
选址于大岗,村外河道旁河滩
渔涝镇
渔涝社区
加
选址于加蒗村,村外东北角蕉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需新建纳污管
戴村
带村六、带村七、带村八、井村九、井村十
485
280
336
268
335
101
选址于带村八,带村八村外鱼塘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2个排污口,需新建纳污主管和部分支管。
黄塘、力马一、力马二、力马三
530
430
516
702
选址于力马三,村外东部空地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排污口以及部分支管,需新建纳污主管。
江波
139
125
150
235
608
182
选址于江波村,村外东部竹林
补短板管网未完成,村内无主管和支管,需新建管网。
古榄
368
465
选址于古榄村,村外北边
补短板已经铺设管网至两个排污口。
5893
2623
3148
265
5844
943
283
总计
22673
14860
17832
1460
17928
4072
1147
说明:本表中网工程量及管径为估算值,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以实际建设为准。
(1)污水管道的布置应结合村庄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接管短、埋深合理、尽可能利用重力自流的原则进行布置。
(2)优先采用顺坡就势、沟底铺管(在现有排水沟底铺设污水管道)等建设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的管道布设方式。
(3)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布置方案,使工程投资省、运行成本低。
(4)污水管径的确定应考虑远期规划和现状污水收集情况。
(5)管材选择应考虑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地质和地面荷载等情况,选择大品牌优质管,优先考虑本地区已有符合要求的生产厂家。
(6)排水体制以分流制为主,人口少、居住分散的,可以采用暗渠化收集,能就地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零散农户,可利用原有排水管渠。
1、设计基本参数
(1)设计流量
污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口数×排放系数×收集率×地下水渗入系数。
①人口数按设计人口计;
②排放系数按80%计;
③收集率按80%计;
④地下水渗入量按10%计。
(2)污水总变化系数: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取值如下:
表51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L/S)
5
≥1000
总变化系数
2.3
2
1.8
1.7
1.6
1.5
1.4
1.3
(3)设计最大充满度
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取值,合流管道按照满流计算。
表5-2设计最大充满度
管径或渠高(mm)
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0.75
(4)设计流速
排水管计算公式:
υ=R2/3i1/2/n
其中:υ——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坡降
n——粗糙系数,混凝土成品管n=0.014,玻璃钢夹砂管n=0.010。
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污水管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合流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5)管道最小设计坡度表
表5-3管道最小设计坡度表
管径(mm)
坡度
d160
0.005
d800
0.0008
d200
0.004
d900
0.0007
d300
0.003
d1000
0.0006
d400
0.0015
d1200
d500
0.0012
d1400
0.0005
d600
0.001
d1600
d700
0.0009
d1800
2、管渠尺寸要求
(1)沿村内主干道铺设的主干管或截污管管径一般为DN300,坡度不小于0.002~0.003,沿村内巷道铺设的支管管径一般为DN160~200,不宜小于DN160。
(2)农户化粪池污水管道管径不小于DN110,炊事、洗衣、洗浴等污水排出管道管径不小于DN50;
(3)采用明渠或盖板渠收集污水时,过水断面宽度不小于200毫米;
3、管道敷设要求
(1)考虑到建设检查井的投资较大,井内落入垃圾后易发生堵塞,与农村的经济和卫生条件不符,且排水管管径小,农村巷道支管污水排水宜采用检查口代替检查井,直线管段上每隔30—40m设置污水检查井(检查口)。
(2)排水管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改变处及跌水处应设检查井(或检查口);DN300及以上管道,直线段每隔30米处设置检查井(或检查口);DN300以下排水主管,间隔按15~20米设置;为了保证水流的畅通,应选用600×600mm或d700检查井,检查井宜带沉砂室,方便管道清疏;井深1.5米以上检查井应安装防护网。
(3)生活污水接户管应接纳厨房污水和卫生间的冲厕、洗涤污水。
(4)卫生间冲厕排水管径不小于110mm,坡度不宜小于2.0%。巷道支管管径不小于160mm,条件允许的采用200mm。
(5)生活洗涤水排放管管径不宜小于50mm,坡度不宜小于2.5%。
(6)排水管在进入化粪池前应做水封装置,阻隔臭气。
(7)采用雨污分流模式的农村,居民房屋出户管包括厨房出水管、化粪池出水管、淋浴、洗手盆出水管等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出水管应尽可能接入污水收集管道,并在接入口处须考虑防倒流、隔臭等设计,防止污水收集管道污水倒流入户、产生异味等。
(8)村庄内的小工业、养殖场产生的生产污水需要独立处理,不得进入生活污水收集管渠;小型餐饮店产生的污水需独立处理,或经过隔油池及预处理工艺后,再进入生活污水收集管渠。
(9)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模式的村庄,截污管不得设置在河涌、鱼塘等水体内。村内原合流明渠(沟)保留排水使用功能的应加设盖板。
(10)地埋管道在行车通道下,管顶覆土厚度应不小于0.7米的要求;在非行车通道下宜采用浅埋的方式铺设,但覆土厚度不小于0.3米。
(11)盖板渠一般采用活动盖板;采用固定盖板时应每隔10米设置活动开口。盖板渠位于行车通道下时,盖板强度应满足农用载重车通行要求。
(12)污水管道敷设后,应对开挖路面施工面进行修复,少数农村巷道未硬底的,应在敷设污水管道后对该巷道未硬底部分进行硬底化处理。
(13)生活污水未经化粪池直接排入污水收集管道的,应在接驳处设置格栅或格网,拦截固体物,避免造成管道堵塞,格栅间距宜为10—15mm。
(14)采用末端截污模式的,需对巷道明渠进行暗渠化处理,避免污水横流,同时,仍考虑后期雨污分流改造的衔接。
(15)管道、检查井等的材质、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和《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等标准、规范的规定。
(16)其他未尽事项应满足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污水处理设施构(建)筑物主要包含格栅井、提升泵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出水槽等。
1、功能
于进水口处设置人工格栅,阻挡截留污水中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大块固形物,如草木、塑料制品、纤维及其他生活垃圾,以防止阀门、管道、水泵等其他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
2、主要设计参数
建设规模:50m3/d
变化系数:Kz=2.3
池体尺寸:D×H=1.5×H(m),H根据进水管网标高确定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数量:1座
备注:地埋式
3、主要设备
(1)人工格柵
栅间间距:10mm,非标定制
数量:1套
由于污水管网埋深较大,通过设置提升泵井,将污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以满足工艺要求。
数量:2座
(1)提升泵井提升泵
提升泵参数:Q=9m3/h,H=6m,N=0.4kw
数量:2台(1用1备)
(2)液位控制器
测量范围:0~10m
数量:2套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成生化池,除磷池和污泥池。其中,生化池是整套工艺中的核心单元,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降解污水中污染物质。生化池内采用独特的新型纤维填料,该填料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不堵塞板结,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物填料,充分实现有机物、氨氮的高效去除,并去除部分总磷。除磷池中投加除磷药剂,药剂与污水中的磷通过曝气搅拌混凝形成絮体,在后续沉淀单元中实现磷的去除。沉淀池将混凝后产生的絮体进行沉淀,保证污水的达标排放。除磷污泥定时排入格栅井,在格栅井通过重力静压方式浓缩污泥,定期清掏至固定污泥处理点进行污泥压滤。
BOD容积负荷:Nv=0.6BOD5kg/(m3·d)
沉淀池表面负荷:q<2.0m3/(m2·h)
工艺污泥产量:1.0m3/100t污水
设备单套尺寸:L×B×H=φ1.25×1.95m
结构形式:玻璃钢结构
3、主要设备:
(1)高效填料
数量:1批
(2)曝气系统
电磁驱动空气泵参数:Q=500L/min,P=20kpa,N=0.47kW,数量:1台,
微孔曝气器规格:φ40mm,数量:1批
(3)加药系统
加药泵参数:Q=3L/h,P=10bar,N=0.014kW,配加药桶V=30L
(4)污泥泵
污泥泵参数:Q=9m3/h,H=6m,N=0.4kW
数量:2台
(5)自动控制系统
非标定制,数量:1套
(6)管材管件
污水经过一体化设备处理后进入出水槽,出水槽供取样及参观使用。
出水槽尺寸:1.28×0.98×0.6(m),结构形式:砖混
本设计在建筑空间、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推敲,从丰富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的角度入手,力图使整个污水站给人深刻的印象。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ABJ16-87(2001年版)
(2)《民用建筑隔声计标准》(GBJ118-88)
(3)《民用建筑照时设计标准》(BGJ133-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6)《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7)《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平面布置,力求做到既符合工艺的要求,又能美观大方。
遵守国家现行规范,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J50069-2002)
(2)《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建(构)筑物设备及操作荷载由取决于所采用的设备。
(2)作用于构筑物上的侧向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当构筑物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水位以下部分侧向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与地下水位静水压力之和。
(3)作用于构筑物内部水压力按设计最高水位的静水压力计算。
(4)按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最高水位计算地下构筑物的浮托力。
(5)其他荷载的取值及相应的系数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取用。
1、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采用C25或以上,抗渗等级S6,钢筋采用I/Ⅱ级。部分大型构筑物混凝土采用C30。
2、砖砌体
砖块强度等级为MU10,用M5水泥砂浆砌筑。
本工程电气设计执行的规范如下: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
(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
(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0)其他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污水处理厂(站)内主要用电负荷由工艺设备、辅助用房的生活用电等组成。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的规定,污水处理站的供电可按三级负荷等级设计。
本工程电压等级为三相四线制,线电压380V,相电压220V低压用电设备,就近引入电源,接入智能监控一体柜内,由智能监控一体机通过埋地敷设的电缆接至污水终端内各动力设备。
本工程为厂内配套工程,供电系统按三级负荷设计。
(1)用电负荷配电电压
污水处理装置所有用电负荷配电电压均采用220V低压设备。
(2)配电间设置
依据的建设规模以及用电设备的性质、特点、分布情况,本工程设一座低压配电间。配电间深入负荷中心,供电半径小、输配电系统能耗低、供电质量及可靠性高。
配电间是本处理装置的0.4kV配电中心。
本工程配电系统主要采用树干式+放射式组合配电,发生故障时影响范围小,切换操作方便,保护简洁可靠。
可灵活组合方案,安装灵活紧凑,通用性大,易于实现安装构件的标准化。
低压侧总进线断路器采用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应具有过流、过电压、缺相、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等功能;
站内主要工艺设备的启动和控制均由厂家成套的控制系统提供,现场仪表信号及控制信号均采用电缆接入控制系统实现遥测。
(1)防雷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确定各构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并按规范要求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
(2)防电涌
为防止或减少因雷电波侵入时对站内设施的破坏,在站内动力照明配电柜内设置电涌保护器进行过电压保护,电涌保护器的接地就近连至共用接地装置。
(3)接地保护
接地装置采用人工接地地网与自然接地网相结合,按规范要求设置。
(1)预装式箱式变电站由厂家成套设计,要求耐候性强、高、低压设备、变压器成品字形布置,变压器选用免维护油侵密闭式。
(2)室内照明光源选用节能型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灯具选用敞开型,灯具效率不低于75%。
(3)电缆选用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屏蔽电缆。
(4)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型管。
本工程节能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出水水质状况和季节变化,控制鼓风机的供风量。
(2)设备选型杜绝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选用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产品。
(3)污水处理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联络管渠的水头损失。
(4)重视计量、仪表、监控设计,而根据不同的水量和工况调整设备运行情况,既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工程施工废弃物的管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考虑为本工程利用,与有关部门制定本工程弃土计划,选择合适弃土地点。
噪音防护:施工期间噪音主要为运输车辆的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及覆土压路机声等。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昼间施工时要尽量避免各种施工机械同时启动,最大限度减少声源叠加。
开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外,要及时外运,堆土尽可能少占道路,以保证交通顺畅。
污水处理站在下述几个方面有可能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及解决建议:
(1)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尾水
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尾水是指处理站处理后的出水。本工程设计中主要设备采用国产优质设备,因此,废水处理站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出水水质能达到排放。
(2)废水和污泥产生的气味
(3)噪声
(4)废气
污水处理站的主要构筑物基本上为封闭设计,废水所散发的异味较轻微。但在选址时仍考虑了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不会对附近的区域产生影响,厂区内的建筑物布置上,也考虑了风向及必要的绿化等。
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维护、维修规程、防火规程及安全监察制度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与工业卫生措施。车间内的安全通道、消防设备、危险机械或设备等处均设明显的安全指示标记。
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先进事迹教育及事故教训教育等,提高安全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依照工人所在工序特点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本工程采用先进的、成熟的、合理的工艺技术,从生产工艺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上为生产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尘泥、毒物、噪音以及可能出现的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坠落危险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还为保证安全设置了安全供电、供水系统。较为完善的、性能可靠的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的配备,将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
总之,工程充分贯彻了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使安全与工业卫生水平与大型化、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水平相适应。
本项目不属于资源开发类型项目,属于污水收集处理项目,项目的建设能够将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减少生活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本项目的资源和原材料耗用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阶段。消耗的资源主要为水泥、钢材、钢管、塑料管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三材用量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用电用水消耗可以通过合理组织生产来降低。
本项目包含污水收集和处理两部分,污水主要通过自流方式进入污水处理厂,不消耗能源,能耗主要发生在污水的提升和生化池中的耗氧曝气。
本次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总规模为1460吨/天,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较城镇污水处理厂简单,综合单位能耗相对较低,污水处理设施平均耗电量按每立方米污水能耗0.58kW·h计。则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总能耗约为30.91万kW·h/年。
(1)选址节能措施
各污水处理设施应尽量选址在收集片区的低洼地,污水能自行汇集,减少污水提升能耗。
(2)工艺节能措施
1)在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能耗很大,因此曝气系统的节能是污水处理设施节能的关键,本项目选用降低能耗的高效隔膜式电磁驱动鼓风机。
2)使用高效率的水泵,降低污水、污泥的提升能耗。
(3)电气节能措施
1)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
2)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减小电网的无功损耗。
本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内容包括:
(1)投资估算: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措施费等。
(2)其他工程费用估算:工程监理费、勘测设计费、工程保险费等。
本项目总投资为3680.6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3302.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59.73万元,工程预备费为18.31万元,无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具体投资估算分项详见下表。
表7-1项目投资估算表
工程或费用名称
估算金额(万元)
技术指标
工程费估算
工程其他费用估算
合计
数量
单位
一
建设投资1+2+3
3302.62
378.04
3680.66
1
第一部分工程费
0
1.1
1166.06
1.1.1
污水处理站
535.75
510
吨/天
1.1.2
管网工程
630.31
9414
米
1.2
799.34
1.2.1
596.06
505
1.2.2
179.21
2383
1.2.3
24.07
685.94
1.3.1
213.57
1.3.2
383.05
6608
1.3.3
89.32
276.40
276.4
1.4.1
181.00
181
1.4.2
95.40
95.4
1486
374.88
1.5.1
196.49
1.5.2
178.39
3256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
359.73
2.1
建设管理费
104.63
2.1.1
建设单位管理费
19.82
2.1.2
建设工程监理费
84.81
2.2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
2.2.1
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费
勘察设计费
216.07
2.3.1
工程勘察费
82.57
2.3.2
工程设计费
121.36
2.3.3
施工图预算编制费
12.14
2.4
工程保险费
9.91
2.5
联合试运转费
9.30
3
预备费
18.31
3.1
基本预备费(一+二)*0.5%
二
建设期利息
三
铺底流动资金
四
总投资(一+二+三)
1、本项目优先治理S266省道南丰至长安沿线急需治理的村庄、圩镇周边村庄、长金河沿线村庄及精品段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封开县北部南丰、金装、长安三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治理省道266线南丰山口至长安镇上黄冈沿线村庄,包含南丰镇山口村、万寿村、富孟村、尚岗村,金装镇望高村、民益村、水石村、新圩村、大府村、大田村,长安镇今宝村、中良村、万岗村、宝山村、东山村等村。同时,推进个别镇街的农村黑臭水渠的治理,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黑臭水渠为重点,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例如已产生农村黑臭水渠以及村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的村庄,包含平凤镇平岗村、平原村,渔涝镇渔涝社区及戴村、贺江等村。
2、项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涵盖封开县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平凤镇和渔涝镇共5个镇19个行政村、1个社区、97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22673人,共新建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32座污水处理设施,3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146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23147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17928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5219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2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67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为保障项目的环保技术要求和工程质量,切实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同时为了快速形成实物工程量和加快资金支出,治理任务分三期实施,每期实行统一打包立项、统一打包设计、统一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各镇负责实施工程建设。
具体为:
一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和平凤镇共4镇10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10656人,共新建1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17座污水处理设施,2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780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8825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4949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3876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1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39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二期:涵盖南丰镇、金装镇和长安镇共3个镇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总服务户籍人口为6124人,共新建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9座污水处理设施,1座简易化设施),设计总规模为41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252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7135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17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2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三期:涵盖南丰镇、渔涝镇共2个镇3个行政村、1个社区15个自然村,总服务户籍人口为5893人,共新建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含6座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总规模为265吨/天,新建污水收集管长度约7070m,其中DN300主干管长度约5844m,支管及入户长度约1226m(最终管网长度及管径以实际建设为准)。其中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了4个自然村的黑臭水渠问题。
3、本项目总投资为3680.6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3302.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59.73万元,工程预备费为18.31万元,无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
尽快落实资金,推进项目实施,各村拟建污水设施的用地抓紧落实,加快开展勘察设计,细化项目方案,精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及农村黑臭水渠问题,推进封开县北部南丰、金装、长安三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