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记者杨柳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可以概括为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殊为不易。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康义表示,2023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新进展,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在增强。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强大内需市场潜力,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明显增强。第二,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面对外需收缩等不利影响,我国加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出口实现了正增长。横向比,要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总体稳定。第三,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我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
康义称,在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大循环还存在一些堵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国际循环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康义在发布会上表示,从2023年总体情况看,我国价格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全年CPI上涨0.2%。近几个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从结构性来看,最近价格下降,主要因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CPI保持稳定,表明这种价格的下降并不是普遍的、全面性的,而是局部的、结构性的。从阶段性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总需求也要扩大,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有基础、有条件。近期春节假期临近,食品消费需求也在增加,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这些都会助推CPI季节性回升。
康义还表示,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短期内需求不足会导致价格下行。中央对于需求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并且明确指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向。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长期健康发展有较好基础
康义还谈到,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一是城镇化数量和质量提升还会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处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近五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每年都会有超过一千万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新市民的规模比较大,也会带来大量新增住房的需求。存量上尽管我们国家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不小,但是有很多房子功能和结构都不尽合理,不少人民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比较迫切,这也会形成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2024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具备五方面有利条件
近期,多个国际机构和商业机构都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展望2024年,康义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所以我们预判,2024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康义分析,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经济增长“势头好”,2023年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环比都是正增长的,经济规模也在逐季扩大,这种回升向好的势头比较好,反映出经济运行在整体好转。
第二,经济发展“韧性强”。我国产业基础雄厚,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的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比重近1/3,货物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达1/7。同时,我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教育、医疗等短板领域在不断补强,人才、资金等要素供给质量在显著提升。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保障能力建设也取得了实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余地,也是经济能够行稳致远的底气。
第三,高质量发展“活力足”。新产业快速增长,新业态持续向好,新的模式在加快培育,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提档升级,经济发展的潜能有望进一步激发。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持续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在不断发展壮大。
第四,改革开放“红利多”。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些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包括外商投资企业。2023年1—11月份,新设的外资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2%,我国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第五,宏观政策“空间广”。2023年出台的增发国债、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政策效应将在2024年持续释放。2024年还将储备优化一些新的措施,这些新的增量措施和存量政策还会叠加发力,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通胀率较低,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断充实,财政、货币以及其他政策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有条件、有空间。
对2024年消费走势保持乐观
据康义介绍,总的来说,2023年消费市场恢复向好。一是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二是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提高了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三是服务消费较快恢复。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快于商品零售额14.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四是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态势持续。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
康义认为,下阶段,支撑消费持续回升的有利条件比较多,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好增长。一是消费潜力仍然巨大。14亿多的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加之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医疗、健康等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二是消费基础不断巩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居民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将有力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三是消费亮点不断涌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娱消费等都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升温,不断为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增添动力。四是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相继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着力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将继续对稳定消费市场、促进消费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康义称,“所以,我们对2024年消费走势保持乐观。”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