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学论文范文10篇

摘要:结合青年主体,比照经典作家的青少年成长,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说服力;改善话语体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感性化、亲民化、日常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感染力。回应利益关切,通过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让青年学生体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解决切身利益问题时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号召力;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青年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与素质,完善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原著诵读;青年;政治思;想及道德提升

一、结合青年主体,比照经典作家的青少年成长,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说服力

二、改善话语体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感性化、亲民化、日常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感染力

一南朝文学形式美学倾向的哲学基础

二形式美学观照下的

文学观、语言观南朝哲学思维的语言策略,促使文士在创作中对语言潜在表现功能的进一步发掘。在先秦学术的“自家争鸣”和秦汉以来文学创作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受玄学思辨及佛经的转译等风气的影响,南朝文人对语言和社会文化、思想情感的表达之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表现功能在和梵文的对比中更加明确。玄学讲“寄言出意”,佛教也以为“非言无以畅义”。“言意”关系是重要的玄学命题。王弼、荀粲一派及佛家虽认为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手段,但意的表达义不得不依靠语言。所以他们虽然在理论上讲“得意忘言”、“不落言筌”,认为“名”“言”皆非实相,但实际仍很重视语言。欧阳建、王导等主言能尽意论的一派则充分肯定语言对哲学实践的重要性,认为是语言给了人认知世界的契机。欧阳建《言尽意论》云: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鉴识显而名品殊,言称接而情志畅……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

与为二矣。这段话十分精辟地说明了语言和思想情感的依存关系:理得于心,非言不畅,二者犹如形影,不能分割。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近十年来各层次、各专题的中国哲学学术会议比较多,学界也发表、出版了大量学术论文、专著,学术争鸣、研讨、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哲学研究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新生力量逐渐增加。这些都表明中国哲学研究的形势日益“走高”,这是思想繁荣的表现,也是学术繁荣的必然。

从学界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国内外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沿、重点与热点问题或领域有:

第一,关于方法论的检讨或反思。许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积极检视以西方现代化理论、启蒙理性、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等来研究东方历史文化传统及学术文本的局限性,借鉴海外中国学家(或汉学家)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经验并检讨其得失,总结中国哲学学科创建百年来从依傍、模仿西方哲学到逐步建立起学科自主性的经验,研究哲学与史学、哲学史与思想史路数的区别与联系,试图摸索、建构更切合东方、东亚或中国哲学的方法学系统。

第二,中国经典的诠释成为主潮。“经典文本—思想学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和语言张力,关键是时代背景及学者们的学术方式或思想理路。由于中国典籍的丰富、深刻与远久,由于时代性问题的凸显和学者的理论自觉,由于中西之间的学术、学者的交流与对话,经典诠释的问题是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哲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2006年,我去台湾辅仁大学参加一个关于国学的国际会议。当时也有一些北师大文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学习。我询问他们与台湾学生交往过程中,大陆学生有何优势和劣势。他们回答说:要是谈宏观问题,我们可以侃侃而谈;要是谈具体的某篇文学文本问题,甚至到其中的字词的解释,我们就往往无法跟他们对话,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阅读过这些原著或阅读得不够细致或读过而忘记了。我后来常想这次与学生的对话,思考我们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1.原创性。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根据著作时的情况发现了人类知识某些方面,从而成为人类智慧的种子。那些开宗立派之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管理社会或开发自然或创造艺术的观念或优美的篇章。就诸子百家的著作而言,那是西周之后,中国社会陷入混乱,所谓“礼崩乐坏”,原有的“礼乐”不能维系人心,诸侯纷争,战争频仍,社会失序,人民痛苦不堪,怎么办?这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人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差不多无所依凭的情况下,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所以提出的思想完全是新的,具有原创性的。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技术哲学在我国传播的历程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技术哲学在我国传播的特征

这一时期,西方技术哲学也开始抵达久违的中国文化界,并呈现出这样三个特点:

第二,科学技术哲学成为自然辩证法改革开放的一扇窗。改革开放以来,被久闭的国门再一次被打开,国外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学科蜂拥而至,许多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边缘学科研究遍地开花。“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科学学、科技政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都在国内落地发芽。西方技术哲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的重要论文、著作的被翻译出版,同时研究介绍西方技术哲学的本土著作也开始出现。到70年代末,科学哲学作为自然辩证法中一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解和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哲学流派,吸引了一批哲学爱好者的研究兴趣,并使之最后成为与国内已有的自然辩证法哲学传统相区别的另一种传统。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2017年江苏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表了一批挖掘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学术论文,为我们“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真懂真信”作出了努力。《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刊发的近20篇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研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思想的实践意义研究

一哲学逻辑词义的历史演变

最早[论\文\网LunWenNet\Com]明确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的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他在《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一书(1929)中,指出:“数理逻辑,除了它的初创形式之外,就连最现代的形式也不直接具有哲学上的重要意义。在初创以后,它就属于数学而不属于哲学了。我将要扼要论述的,是数理逻辑的初创形式,只有这个部分才真正称得上哲学逻辑。往后的发展,尽管没有直接的哲学意义,但是对哲学研究有很大的间接用处。”①他还认为,哲学逻辑的真正对象乃是为各种命题和推理所共有的逻辑形式,哲学逻辑乃是对逻辑形式的研究。以往的哲学由于被语言表面的语法形式所蒙骗,未能认清其隐藏着的真正的逻辑形式,而犯了许多重大的哲学错误。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

论文摘要:关于法律命题的叙述马克思鲜有专论,论文Ⅰ是其少有的因而愈加显得弥足珍贵的关于法与自由这样的经典法理学论题的著作范例之一。马克思对于辨论的总体评价是无论是出版自由的辩护者也好,还是出版自由的反对者,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倾向上的不同。马克思对这些人的态度是坚决而明确的“愿上帝让我摆脱我的这些朋友吧!”



关于法律命题的叙述马克思鲜有专论,论文Ⅰ是其少有的因而愈加显得弥足珍贵的关于法与自由这样的经典法理学论题的著作范例之一。其中汇集众多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引证的经典论述。几乎不加掩饰的,激情洋溢的批判与戏谑令我们读来唏嘘不已,或许这是不成熟的马克思,而是保留过多黑格尔、费尔巴哈印记的马克思,或许这也不像稳重而隐晦的哲学家,而更像激情而武断的批判者,但这些能够成为我们阅读的障碍吗?在光明缺失的暗夜,即便是门缝中挤进一缕灯光也会给人带来过豁然开朗的喜悦和欢欣鼓舞的快乐。

文本的内容是直白又明显的,我们从中几乎看不到黑格尔那种类型的论说。叙事的风格也是层次清晰而又流畅的,完全不见德国哲学家惯有的晦涩。单就哲学价值而言,本文可能算不上什么上层之作,但是对于法科学生而言,要研读马克思法律理论文本又是必读文本之一。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基于对普鲁士社会状况和政治的洞察入微了解,首先展开了对国家权力的批判,包括对君权、立法权、行政权这三大权力的批判。本文是其早期著作系列中对于立法权深刻批判的集中之作。通过对第六届莱因省议会的辩论中关于出版自由和等级议会的探讨,旨在说明辩论的实质不过是等级特殊利益的集中亮相,当时的普鲁士仍然处于自由不完善的境地,出版自由还不曾成为一种真正的普遍的自由。自由需要通过法律加以实现,那么出版法因而显得不可或缺。以下我将立足于法理学学科来具体分析文本中关于自由思想的表达。

THE END
1.法律人必看的十大经典著作法律书籍排行榜前十名有关法律的书籍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荐 值得一看的十大哲学书籍 法律人读书最重要的是提高法律专业素养,开阔视野,锻炼法律思维的能力。读书不在多,应多读原典、多读经典,才会受益匪浅。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法律人必看的十大经典著作,上榜的有《美国宪政历程》《洞穴奇案》《批评官员的尺度》《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论犯罪https://www.maigoo.com/top/432716.html
2.法学专业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推荐法学专业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推荐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https://wfxy.hist.edu.cn/info/1024/1362.htm
3.必读的30本股票投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推荐度:★★★作者:本必读的30本股票投资经典著作 《聪明的投资者》 推荐度:★★★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证券分析》的作者,沃伦·巴菲特的老师 被誉为:投资界的金科玉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格雷厄姆的“投资指南”是每一位华尔街人士的“圣经”,它对全球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证券市场造就了,包括当今世https://xueqiu.com/7606807174/109769889
4.头条文章《专业投机原理》自出版以来,已经使无数股民获益,无论他们是散户、交易员,还是投机者、投资者。这本书也借此荣列“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十佳专业理财书”、“必读的投资学经典”、“100本最有影响力的书“。 它之所以如此畅销不衰,是因为其内涵丰富,每读一遍都另有领会,读之如练功,层层增进:对道氏理论的理解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05716681064490
5.法学必读经典书单,每本都是重量级!(论法的精神)书评它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z教、历史、地理等领域,独具风格的法学百科全书。《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在二十多岁时出版,很薄的一本小书,但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论述刑罪问题的著作。《论法律》西塞罗所著法哲学经典名著,是美国大学生必读书目,是美国开国之父烂熟于心的传世佳作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379027/
6.政治学专业经典书目(通用6篇)政治学专业经典书目(通用6篇) 篇1:政治学专业经典书目 1.必读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5]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6]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1kb9qny.html
7.德鲁克管理经典著作集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总统自由勋http://baike.soso.com/v63713839.htm
8.一生必读的经典世界十大名著排行榜排行榜123网用户列举了,为您推荐了必读的世界名著经典排行榜前十名,其中包括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书籍。告诉您经典的世界名著书籍有哪些,世界名著书籍排行榜前十名均为用户票选,供您参考。https://www.phb123.com/shenghuo/shuji/vtihit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