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生导师(职称、是否博导)
1
理论法学(含法律史)
主要研究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熟悉主要法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研究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律史,熟悉和掌握中外法律制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杨心宇教授
郭建教授(博导)
姚荣涛教授
王志强教授(博导)
张光杰副教授
侯健副教授
2
宪法与行政法
主要研究宪政制度、宪政基础理论以及宪政制度在社会领域中的体现和发展;研究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理论理解能力以及实践参与能力。
董茂云教授(博导)潘伟杰教授(博导)
朱淑娣教授(博导)
王蔚副教授
刘志刚副教授
3
民商法
刘士国教授(博导)
季立刚教授(博导)
胡鸿高教授(博导)
王全弟教授(博导)
段匡教授(博导)
陈乃蔚教授
孙晓屏副教授
徐新林副教授
白国栋副教授
许凌艳副教授
4
诉讼法
章武生教授(博导)
谢佑平教授(博导)
马贵翔教授(博导)
徐美君副教授
段厚省副教授
5
国际法
主要研究国际法领域基础理论以及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学科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张乃根教授(博导)
陈治东教授(博导)
孙南申教授(博导)
龚柏华教授(博导)
何力教授(博导)
陈梁教授(博导)
陈力教授
陆志安副教授
杜涛副教授
王伟副教授
马忠法副教授
6
经济法
季立刚教授(博导)胡鸿高教授(博导)
张建伟教授
7
刑法学
主要研究刑法学和犯罪学,在刑法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陈浩然教授(博导)
刘希贵副教授
汪明亮副教授
杜宇副教授
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主要研究国内、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张梓太教授(博导)
冯忠秋副教授
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学生修满57学分(其中,必修课36学分,选修课10学分;法律实践6学分;学位论文5学分)方可毕业并申请硕士学位。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公共学位课,须修2门,5学分学位基础课,须修10门,22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4门,9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5门,10学分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MAST6118
英语
54
第一
大学英语部
MAST6100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社科部
学位基础课
JM6024
法理学专题
法学院
JM6025
民法学专题
JM6026
刑法学专题
第二
JM6027
宪法学专题
JM601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三
JM6005
民事诉讼法学
JM6006
刑事诉讼法学
JM6009
国际法学
JM6030
经济法专题
JM6029
中国法制史专题
学位专业课
JM6031
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
JM6032
法律文书训练
JM7015
法律谈判课
JM6028
模拟法庭训练
专业选修课
JM6003
商法学
LAW7041
国际投资法研究
JM6022
知识产权法
MAST6216
专业外语
JM7010
金融法
JM6023
环境资源法
JM7006
国际贸易法
LAW7019
公司法与破产法研究
学位论文标准:1、在确定选题前要求对法学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深入法学理论。2、论文选题应进行开题报告,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由研究生独立完成。3、论文观点鲜明、正确,所引资料翔实、可靠,内容结构严谨,行文流畅。4、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5、按两年制的学制安排,论文开题工作在第3学期进行,第3学期、第4学期进行论文写作,第4学期结束前参加论文答辩。6、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的标准和程序要求,按复旦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