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律"讲人情"亲亲相隐不为罪

除重大外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瞒不法行为

若藏匿与自己无亲属关系的人则构成窝藏罪

犯罪分子在被抓获之前可能会隐藏逃匿,历朝法律对窝藏罪犯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但从汉朝开始,法律规定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瞒各自的犯罪行为,法律并不因此而追究窝藏犯人的亲属的刑事责任,这就是“亲亲相隐”原则;而如果窝藏的是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话,则会构成窝藏罪,并要受到一定的刑事处罚。

西周

毁弃礼仪者藏之则犯罪

按照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关于窝藏罪的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那个时候的法律就有了“窝藏罪”的成文规定。

西周《九刑》规定“掩贼为藏”,这里的“贼”不是指偷盗行为,而是指毁弃礼仪的行为,也即如果窝藏毁弃礼仪的人,就构成窝藏罪,要按照《九刑》规定的刑罚来进行惩罚,而且不能赦免。

战国

窝藏罪犯者要处以

史书记载,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此处的“匿奸”即窝藏罪犯的行为,由于秦国对于投降敌国的人要处以死刑,因此犯有窝藏罪的,要被处以死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原来秦国的法律在整个秦帝国内推行。因而之后有关窝藏罪的规定应该与上述规定相似。

汉朝

藏匿死刑犯首犯处死刑

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初年对窝藏罪规定的处罚特别严厉。《史记·季布传》曾经记载,刘邦在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之后,对曾经屡次打败自己的项羽手下爱将季布恨之入骨,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通缉令,并规定如果敢窝藏季布,就要对犯罪人的全家及其亲戚处以刑罚。但由于季布一诺千金,因而无人举报,此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在汉朝的一代大法《九章律》制定之后,法律规定“凡首匿者,言为谋首而藏匿罪人”。按照此项规定,只有图谋窝藏犯罪人,并且实施了藏匿犯罪人的行为的主犯才构成窝藏罪,否则不构成窝藏罪。

法律对于犯有窝藏罪的人的处罚是根据其所窝藏的犯人所犯的罪行来确定的。如果窝藏的是犯有死罪的人,那么窝藏者的首犯一般应处死刑,但有爵位者可以通过免除爵位的方法来赎死罪;如果窝藏的是死罪以下的罪犯,则对窝藏者的刑罚也相应减轻。亲人犯了罪可相互隐瞒

THE END
1.法律讲人情吗法律讲人情吗 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3-12-30 02:36:54 免费咨询 一、法律与人情的联系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以明确、普遍和强制性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人情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纽带,它以非正式、非强制性的方式,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渗透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63091219
2.法律到底要不要讲人情我们知道,法律应该是站在正义和弱者一边,否则就有可能成为邪恶的帮凶!在这位老法官面前,只要你讲的是实话,而且能够证明你在触犯法律的当时,确实有情非得已的理由,而且没给其他人造成什么伤害,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得到他的原谅。老法官让人们感觉到法律庄严的一面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法律仁慈的一面!我实在是控制不了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490172454/m1473d622603300hqd4
3.中国游客在瑞典的遭遇:我讲人情,你讲法律在瑞典以及许多西方国家,解决冲突的依据就是法律而不是人情,60几岁在西方也不被视为老年弱者,例如公交上罕见给60几岁的人让座的。因此酒店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的冲突,店员自己并没有动手,而是坚持他们的规则不妥协,同时尊重法律,让警察来执行规则。在警察眼里,两位“老年人”实际上就是不守秩序的成年人,而不是“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39944
4.何勇海对待“下铺之争”讲法律还应讲人情法治时评当然,在对待“下铺之争”上,法律之外还应讲人情。下铺乘客注重隐私,想保持和陌生人的边界感,享受舒适的出行体验,这并没有错。但不妨对中铺、上铺乘客多些包容,理解他人的难处,允许借坐片刻。解决这个困境,有时还是需要道德手段。而中铺、上铺乘客在被下铺乘客让渡部分使用权时,显然不能将礼让当作天经地义、理所当http://www.mzyfz.com/html/1873/2024-04-25/content-1619599.html
5.法律在哪里,天理,国法与人情光听自然法这个名字,你就知道自然法不是人类制定的法律,自然法表面意思是自然之法,大体上可以用中国人熟知的“天理”这个概念来理解自然法。传统中国一谈到法律,就喜欢讲天理、国法、人情,天理大致等同于自然法,人情大致等同于习惯法,国法大致等同于后面要讲的判例法和制定法。 https://www.douban.com/note/840008106/
6.中队活动(六7华芳)班级活动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http://www.baxx.tn.czedu.cn/html/article3029895.html
7.“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韩明的儿子看到有同学被霸凌,勇敢伸出了援手;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看到女乘客被男子欺负,激愤下将男子砸伤……电影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
8.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4.1 不做违反法纪的事情,知道违反法纪的后果 4.2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3 初步了解一些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高段 4.1 初步了解一些契约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4.2 在成人帮助和指导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环境与保护 低段 5.1 认识大自然,知道爱护环境 中段 5.1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5.2 知道资源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9.《法律讲堂(文史版)》20230508中华法谚·法不外乎人情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常言道,“法不容情”,为了法律正义,甚至不惜大义灭亲;可常言又道,“法不外乎人情”,于是有了亲亲相隐的法律传统,此次就将解析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讲述如何去平衡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更多精彩尽在本期节目。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230508https://tv.cctv.cn/2023/05/08/VIDEhbj6OhdcnfytDsGhwAlg230508.shtml
10.法制与人情(精选14篇)因此,我们应该在法律制定之初,争论、推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让即将制定的法律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个人的利益,为此我们可以强烈要求并适当妥协。一旦法律获得通过,就应该坚决执行并要求所有其他人切实遵守。如果有人在此时依然借着人情的理由与法律争执时,如果有人在执行中以人情为借口人为出现偏差甚至不彻底执行,实际上挑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r7x4l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