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我不是潘金莲》(上):一场事先张扬的官司真的判错了吗?

“法内无情”还是“法律无外乎人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其根据和理由。专业的法律界人士,如何看待这些电影的解读?我们可以听听不同的声音。

《我不是潘金莲》故事的发端,源于农村妇女李雪莲为分房子、生二胎,与丈夫秦玉河“假离婚”,此后李雪莲却遭遇丈夫的背叛和中伤。这一“假离婚”事件成为整个故事的导火索,法官王公道判决李雪莲败诉,让她走上了漫长的“维权”道路。尽管故事折射了诸多社会现实,但在不少法律界人士看来,撇开影片中复杂的人情关系和细微心态,法官的判决其实“没有问题”。

王公道的判决其实很“公道”

“结婚自愿、离婚自由”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民政局提供了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以及离婚协议书,对财产问题达成了一致处理意见,民政局经审查后,为其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当场发放离婚证。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电影中李雪莲和丈夫离婚,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是他们自由意志的真实表达。两人在民政局的离婚登记行为,符合婚姻法原则,符合法律规定程序,因此法院认定民政局作出的离婚登记行为合法,并不存在问题。

李雪莲提出的和丈夫离婚行为无效的想法,基于她“和被告协商好办理离婚手续是为了分房子、要二胎”。但从法律上来说,双方办理离婚登记的意思表达是真实的,其离婚行为是合法有效的。这种有其他动机的离婚行为,并不必然导致离婚登记行为的无效。

“法律上从来没有‘假离婚’这个概念。”一些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现实中的确有人为了买房、生二胎等一些现实原因走上“先离婚再复婚”的道路,但这样的做法本身有悖婚姻法的本义,也是对其他法规政策的规避手段:“这是一个悖论:既然离婚是为了享受一些结婚状态下无法依法依规获得的东西,那么就必须承认离婚行为的合法性;承认了离婚行为的合法性,发生问题又要求认定系‘非法离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在他们看来,既然行为超越法律,就难以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当事人为自己的投机行为所必须承担的风险成本。

因此在影片中,法官王公道的判决,是合法有据的,称得上“公道”。此后影片中法院工作人员对李雪莲表示,“不服判决可以自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提出上诉。如果认为法官枉法裁判可以去检察院或者纪委检举、举报。”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并不是“敷衍塞责”,而是法律必经的程序:法院裁判一经作出,非经法定二审、再审程序,原审法院不能撤销。

法官判决“看似无情却公平”

然而电影中的李雪莲遭遇了最残酷的后果:丈夫拒绝复婚,二胎又夭折。因此李雪莲这桩官司,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观众的感情上和道德上的同情,继而对后续的判决产生质疑。

“电影中李雪莲碰到的问题,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官司。即官司开打之前,电影已经讲述了前情,因此观众会同情李雪莲。”在法律界人士看来,现实中如果遇上这样的官司,无论是民政部门还是法院,很难调查离婚究竟是“感情破裂”还是“为其他目的离婚”,更不可能如看电影的观众一样采取“上帝视角”,事先就已知道详情,并在道德与情感上有了预判。恰恰相反,法官如果在审判时也“同情”某一方,才会真正造成不公平:“在法庭上,一切讲证据、讲程序、讲法律。这样看起来‘无情’,却是最能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办法。”

在电影中,作为法官的“王公道”其实与原告李雪莲算得上远房亲戚,对于李雪莲离婚详情也略知一二。在现实中,这样的“知情”不但不能帮助李雪莲,反而可能要让王公道退避三舍。在法院审判中有回避制度:为保证案件公正审理,在法定情形下,原审判人员不得参加审理工作,而更换其他审判人员参加案件审理工作的制度。审判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就包括“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情况。而这所以这样做,就是为让法官保持严格中立的态度。

“人情”与“法治”是否二元对立?

事实上,影视剧作品中关于“情、理、法”的纠葛,无论中外一直存在。以今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美国队长3:内战》为例,关于超级英雄的行为要不要受到国际法律制约,成为导致双方对立的根本原因。

“从道德与情感上,人们总是偏向于‘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式的快意恩仇,也因此很多电影作品会有‘英雄人物’做出超越法律的行为却广泛受到欢迎;但现实社会中没有人和电影观众一样,采用的是知晓全情的‘上帝视角’,这也是法律存在的意义:法律框架下,不能凭个人的道德观对他人进行审判,一切应以法律为准绳。”

同样以“超级英雄”为主人公的电影《蝙蝠侠》系列,就有追求“绝对公正”的检察官最终变为动用私刑的怪物;即使身为“正义化身”的蝙蝠侠,也一直有另一个身份——“通缉犯”。

现实中,和李雪莲一样相信人情而不相信法律的人不少。但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任何权利的行使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法律虽脱胎于公序良俗,却有其与个人道德不同的标准性、严肃性和稳定性。

从《秋菊打官司》到《我不是潘金莲》,“人情”与“法治”的冲撞,显示着时代的变化。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从官员到群众,唯有真正尊敬法律、相信法律、依法办事,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THE END
1.法律讲人情吗法律讲人情吗 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3-12-30 02:36:54 免费咨询 一、法律与人情的联系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以明确、普遍和强制性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人情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纽带,它以非正式、非强制性的方式,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渗透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63091219
2.法律到底要不要讲人情我们知道,法律应该是站在正义和弱者一边,否则就有可能成为邪恶的帮凶!在这位老法官面前,只要你讲的是实话,而且能够证明你在触犯法律的当时,确实有情非得已的理由,而且没给其他人造成什么伤害,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得到他的原谅。老法官让人们感觉到法律庄严的一面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法律仁慈的一面!我实在是控制不了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490172454/m1473d622603300hqd4
3.中国游客在瑞典的遭遇:我讲人情,你讲法律在瑞典以及许多西方国家,解决冲突的依据就是法律而不是人情,60几岁在西方也不被视为老年弱者,例如公交上罕见给60几岁的人让座的。因此酒店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的冲突,店员自己并没有动手,而是坚持他们的规则不妥协,同时尊重法律,让警察来执行规则。在警察眼里,两位“老年人”实际上就是不守秩序的成年人,而不是“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39944
4.何勇海对待“下铺之争”讲法律还应讲人情法治时评当然,在对待“下铺之争”上,法律之外还应讲人情。下铺乘客注重隐私,想保持和陌生人的边界感,享受舒适的出行体验,这并没有错。但不妨对中铺、上铺乘客多些包容,理解他人的难处,允许借坐片刻。解决这个困境,有时还是需要道德手段。而中铺、上铺乘客在被下铺乘客让渡部分使用权时,显然不能将礼让当作天经地义、理所当http://www.mzyfz.com/html/1873/2024-04-25/content-1619599.html
5.法律在哪里,天理,国法与人情光听自然法这个名字,你就知道自然法不是人类制定的法律,自然法表面意思是自然之法,大体上可以用中国人熟知的“天理”这个概念来理解自然法。传统中国一谈到法律,就喜欢讲天理、国法、人情,天理大致等同于自然法,人情大致等同于习惯法,国法大致等同于后面要讲的判例法和制定法。 https://www.douban.com/note/840008106/
6.中队活动(六7华芳)班级活动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http://www.baxx.tn.czedu.cn/html/article3029895.html
7.“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韩明的儿子看到有同学被霸凌,勇敢伸出了援手;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看到女乘客被男子欺负,激愤下将男子砸伤……电影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
8.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4.1 不做违反法纪的事情,知道违反法纪的后果 4.2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3 初步了解一些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高段 4.1 初步了解一些契约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4.2 在成人帮助和指导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环境与保护 低段 5.1 认识大自然,知道爱护环境 中段 5.1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5.2 知道资源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9.《法律讲堂(文史版)》20230508中华法谚·法不外乎人情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常言道,“法不容情”,为了法律正义,甚至不惜大义灭亲;可常言又道,“法不外乎人情”,于是有了亲亲相隐的法律传统,此次就将解析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讲述如何去平衡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更多精彩尽在本期节目。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230508https://tv.cctv.cn/2023/05/08/VIDEhbj6OhdcnfytDsGhwAlg230508.shtml
10.法制与人情(精选14篇)因此,我们应该在法律制定之初,争论、推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让即将制定的法律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个人的利益,为此我们可以强烈要求并适当妥协。一旦法律获得通过,就应该坚决执行并要求所有其他人切实遵守。如果有人在此时依然借着人情的理由与法律争执时,如果有人在执行中以人情为借口人为出现偏差甚至不彻底执行,实际上挑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r7x4l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