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舟:西方与中国到底谁抄袭谁

冷战思维加种族主义:怀疑中国抄袭西方的思想根源

例如,1999年,籍贯为台湾的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李文和被指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窃取了关于美国核武库的机密,同年10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扩大所谓“间谍案”调查范围,并审查从1984年至1995年协助设计、制造和维修W-88核弹头的数百名核科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海军人员等,调查他们是否泄密。最终,美国政府未能找出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的任何证据。

这种种族主义的倾向,不仅施加到中国,也及于在冷战中同属一个阵营的日本。该文作者称:“记忆力好的读者还记得,以前我们西方人也曾这样说过日本。尼康和佳能只能生产德国莱卡和禄来的低档产品,索尼仅能制作山寨版的美国晶体管收音机,当然,丰田汽车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

西方向中国学习很多发明和技术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这三大发明,都是中国人的杰作。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的著作《简明新全球史》称12世纪初,欧洲人通过在船尾安装尾舵,船的灵活性得到改进。尾舵是中国人的发明,后来传到了印度洋。在帆船上,最重要的导航仪器是罗盘(决定方向)与星盘(决定纬度)。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11世纪传入印度洋地区,12世纪中期传给了欧洲水手。

恩格斯对军事史很有研究,他在1857年发表的军事论文《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恩格斯总结了火药西传路径:从中国到印度,再从印度到阿拉伯,然后从阿拉伯到欧洲。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写道“在十五世纪以前,西欧的技术可以说是落后于旧大陆的其他任何地区”。李约瑟指出,中国人在公元1到18世纪传到欧洲的主要发明包括:龙骨车、石碾、水排、风扇车和簸扬机、活塞风箱、水平织机和提花织机、缫丝纺丝和并丝机、独轮车、加帆手推车、磨车、挽畜用的胸带式和颈带式马具、弓弩、风筝、竹蜻蜓和走马灯、深钻技术、铸铁术、常平架、弓形拱桥、铁索吊桥、河渠闸门、防水隔舱、高效率空气动力帆、船尾舵、火药、此罗盘、纸、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瓷器、纸币、煤的使用等。相反,18世纪以前西方传入中国的机械技术,只有螺旋、液压唧筒、曲轴和钟表装置等寥寥几种。

西方引进茶叶、丝绸和瓷器的生产

在日常生活方面,当代西方几乎每个家庭生活中必备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都是从中国引进的。

最早把茶叶带到西欧的是葡萄牙人,此后荷兰上流社会饮茶成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君主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的女儿凯瑟琳,约翰四世准备的嫁妆中就包括一箱茶叶,饮茶的习惯随之被带到英国。欧美人饮茶初期,喝的几乎全是产自中国的茶。19世纪,英国殖民者将茶叶引入印度。1834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将近代世界第一个国有企业——东印度公司变为一个政府机构,东印度公司随之失去与中国的贸易特许权,无法通过垄断的方式维持高额利润,这让它产生了在印度种植茶叶的动力。中国茶叶的种子被带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印度的加尔各答,然后在印度东北与中国南方丘陵地区气候接近的阿萨姆邦试种。1838年,阿萨姆出产的12箱茶叶被运往伦敦,在伦敦茶叶拍卖会商卖出高价。东印度公司发现种茶利润丰富,就不惜工本驯化野生大象承担茶叶在山区的运输工作。今天,印度已经发展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茶叶生产国。

要知道,当年流入印度的茶叶种子都是中国茶农经过了上千年才培育出来的,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种子是很珍贵的资源,当代一些西方公司千方百计保护其种子权益,要求农户每年都购买种子,农户如果保留自己田里作物的种子来年种植,都被视为侵权行为。

东起中国、西到欧洲的欧亚大陆商路长期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养蚕缫丝的技术也沿着这条漫漫长路向西传播。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西域流传的有关中国养蚕技术西传的故事。欧洲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效力的僧侣把蚕卵藏在中空的手杖里面,从中国走私到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意大利的城邦国家从12世纪、法国从15世纪开始大规模的丝绸制品生产。

16世纪,意大利城邦国家佛罗伦萨开始模仿中国的瓷器生产,但是成效很小。同一时期,葡萄牙人带回了对于生产瓷器至关重要的高岭土,但仍然不了解中国瓷器的成分与工艺流程。此后,欧洲各国都开展化学试验,试图破解瓷器的奥秘。1708年,德意志小国萨克森研制出一种坚硬的白色瓷器,萨克森的企业将其生产方法作为商业秘密严格保守。1712年,为大清康熙皇帝效力的法国耶稣会士FrancoisXavierd'Entrecolles(译名昂科雷克莱,中文名殷弘绪)在熟习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之后,给另一位神父写了一封信,描述了瓷器生产过程中胎土、釉料、烧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细节,这封信很快公开发表,此后欧洲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瓷器。

有记载显示,欧洲人在获得中国养蚕缫丝和瓷器烧制技术的时候,都违反了中国政府的法令,其实属于窃取行为,但西方人至今不以为耻。在欧美走红的模拟18世纪世界历史的战略类电脑游戏“帝国:全面战争”中,一个国家的“绅士”可以理直气壮的到别的国家的大学当中窃取技术。

西方从中国学习科举与法律

不仅在技术、日常生活方面,在政治、法律、经济制度的领域,西方也从中国学习了先进成果。例如,曾经跟随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英国贵族斯当东翻译了清朝法典《大清律例》,他认为,中国法律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很多地方是可取的,值得西方国家借鉴。他说:“中国法律……甚至对于我们这些幸运的、开化的西方国家,也许也是值得效仿的。……与我们的法典相比,这部法典的最伟大之处是其高度的条理性、清晰性和逻辑一贯性——行文简洁,像商业用语,各种条款了当,语言通俗易懂而有分寸……我们还没看到过任何一部欧洲法典的内容那么丰富,逻辑性那么强、那么简洁明快,不死守教条,没有想当然的推论。”

美国汉学家C·莫里斯、布迪在他的著作《中华帝国的法律》中也指出:“与西法相比,中华帝国的法律更加人道、更加合理。

西方人是在中国学到了纸币的使用。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中写道:“纸币的广泛使用也促进了商业。宋朝最早使用纸币,蒙古人予以进一步发展。马可·波罗一再对使用纸币表示惊讶。”

英国文官制度继承了科举制度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等选才原则。

对中外交流需保持健康心态

长期居于优势地位的国家或民族,往往会有认为一切好东西都是本国创造的倾向。与当代的西方一样,中国历史上也曾带有这种偏见。明末到清末的“西学东渐”中,一些中国学者不得不承认欧洲在某些方面比中国先进了,却没有根据的宣称这是“老子化胡”的结果,欧洲人带来的新知识不过是失传的中国古代的知识。

很有意思的是,西方一些人喜欢给中国输出政治经济制度,而却对于技术发明极为吝啬。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的忠告还是很有现实意义,送来的往往不是好东西,我们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THE END
1.文明冲突与和谐共生美国学者对于中国法律发展路径的思考从历史角度看,美国法律传统以宪政民主为核心,而中国则有着悠久的礼制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学者尝试探索如何将西方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期实现更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中美法律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法治观念 在《中美之间:不同律师世界》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两国在司法独立、公正等方面存在显著https://www.m43w04hobz.cn/tang-chao-ming-ren/802773.html
2.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发展第二,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集体本位观和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个人本位观的差异。第三,“德治”的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第四,以“刑治”主义为倾向的中国公法文化和以“权利法”为特征的西方私法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等方面,但是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0064n275610.html
3.经典案例中的东西方法律文化总结论文(精选10篇)老师的课讲的是“经典案例中的东西方法律文化”,听起来就要比“某某法律课”要有意思的多,事实也确实如此。通过不断的举例讲解,我对中西方法律的发展,以及两者的差异有了不少的了解。中国的法律发展相对较早,但最后我们选择了西方的法律模式。西方的法律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却更加系统完善,如今更是被成为了全球认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rh90ket.html
4.中西法律有什么区别中西法律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制度上。中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多个部门法,注重法治、民主和平等原则;西方则分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有特色。在具体法律制度方面,中西法律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刑法、民法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723b4eab83860b001025
5.李文静:中西法律文化的特征理论韦伯认为,西方法律的思维是形式理性主义的思维,其要求为,“所有的法律决定必须是抽象法律命题之‘适用’于具体的‘事实情况’;所有的事实情况,必然能够通过法律逻辑而从抽象的法律原则做出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一种科学,有着严格的证成、推论公式。而传统中国的法律思维是经验性的,要与千变万化的事实相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7/c40531-25913565.html
6.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学术著作二、从氏族/上帝到个人:西方个人本位法的大发展 三、从社会到个人:西方个人本位法的再次确立第三章 法的文化属性: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 第一节 公法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属性 一、中国传统法律的刑事性(刑法化) 二、中国传统法律刑事性的哲学基础与社会原因 第二节 私法文化:西方法律文化的传统属性 一、私法的http://www.cuplpress.com/index.php?m=book&a=detail&id=6993
7.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特别是在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新教材(必修一)在政治文明史中还专门设置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涉及了以罗马法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作用和价值。而新教材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既无完整的法律文件内容的说明,更谈不上类似于古罗马法的完整专题设置。这看起来又不能不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8.从“法律冲突”到“法律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际私法的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单一主义思维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解决纷繁复杂的法律冲突问题。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应当超越西方法律冲突范式的羁绊,从法律共享的理念出发来探索解决法律冲突的新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http://lawyeredu.pkulaw.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086
9.学年论文如何移植?移植西方哪国的法律?如何处理西方法律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这一连串的问题近百年来一直都被中国的法学家们长久的讨论。其中任何的一个问题都可以写出一部洋洋百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纲要式的看法,以对自己四年大学本科的法学理论学习做出一个小结。 一中国https://m.douban.com/note/61671627/
10.第2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旨发言现场实录1978年之后中国的法治建设和以前两次突变有着明显的区别。1978年至今法治建设是一次承前启后的渐进发展,它试图重续文革之前法治建设,但又不是简单的复旧,它吸收借鉴西方法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又不是回到法律西化的传统,在知识传承,意识形态方面可以看到1978年之后法治建设和新中国历史的联系,但是从发展的背景和轨迹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1722/cid/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