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的形成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中华法系”展现出来的独特的东方传统法律文化的魅力,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的国家。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从清朝末期变法修律时起,中国近现代的法律制度开始接受西方法律制度和西方法律观念的影响。由此,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也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譬如:关于法律的“权力”与“权利”的核心内容对比,法律观念的权利本位还是义务本位的争论,关于法律的公法文化还是私法文化的比较,法律的“管人”还是“管事”的不同功能确定。从法律的形成角度考察中国与西方的法律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我们会发现一些深刻而又生动的结论。

在中国法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可一种观点,中国古代法律形成于战争,所谓“刑起于兵”,在部落战争的彼此征服中,形成了“刑”,最初主要是针对敌对的异族人,作为战场上镇压敌对异族人俘虏的暴力手段,后来逐渐转化开始适用于血缘集团的内部,并扩大到形式上类似于异族不服从的群体,主要是所有触犯礼仪规范的人。

中西方的法律观念都认同法律不可侵犯的尊严,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们看重法律威严,是基于对权力的敬畏和服从,传统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执政者行使权柄的巨大威势,因此必须重视法律义务的严格遵守,人们畏惧法律而遵守法律,但并非尊重法律。古人以走入法庭为耻辱,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也并没有太多诉讼的热情。如果等待法庭裁决的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说了这样的话“相信法律是公正的”,那么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是希望相信司法官员是公正的,对于法律权威、司法权威的信仰还没有普遍形成。中国人对法律公正裁判的期待,总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利益倾向性,对司法判决的结果,更愿意相信适用法律的司法官员的“人”的作用,对法律的尊重往往归结为对清官的渴望。

在西方的法律观念中,人们对法律的信赖和敬重,是基于普遍认识上的法律的功能。西方法律形成初期,国家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确定社会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这就有助于西方人在文明之初形成对法律的信任,并继而发展为对法律的信仰。古代西方人愿意相信法律的理性判断,以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最可靠的方式,至于拥有法律适用权的司法官员,并不在他们考虑法律权威的核心位置。

总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可以归为民族性、文化性、地缘性的差异。世界范围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法律文化,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因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于其法律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和考验,适应该国国情并融入民众血液中的精神认知。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传承,被中国人世世代代尊重并沿袭下来,甚至依然对现代中国产生着深刻影响。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向法治国家迈进的巨大转型期,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包括法律观念在内。我们的确不能简单地判定中西法律文化孰优孰劣,更不能绝对地放弃传统而全面移植,传统法律文化客观上存在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问题,但同样应该意识到,符合国情、民情的法律文化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才是真正被需要的。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法学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中国与欧美法律区别欧美法律体系:欧美法律体系主要是指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西方法律体系。英美法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注重判例法和法官的造法功能;大陆法系则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这两种法系在法律渊源、法律解释、审判程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法律原则 中国法律原则:中国的法律原则强调社会主义法治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e904b60f0ba88001012
2.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发展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如同两条长河,各自顺着自己发展的洪流,奔涌向前,因此也就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这两条主线上的法律文化传统差异的研究和探寻,是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深度解读】 浅议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差异 随着国际经济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0064n275610.html
3.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的影响分析法律资讯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法律观念、法律实践和法律传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国际仲裁中各方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产生分歧。在跨国争议解决过程中,法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仲裁https://m.kanfawang.com/post/17805.html
4.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特别是在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新教材(必修一)在政治文明史中还专门设置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涉及了以罗马法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作用和价值。而新教材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既无完整的法律文件内容的说明,更谈不上类似于古罗马法的完整专题设置。这看起来又不能不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5.中西政治制度对比(通用6篇)大概包括这四个方面,即将人归属于动物、作为目的的和手段的民主、法制、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中国儒家学说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并在历代儒家弟子的理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潮也集中体现在有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fb1n.html
6.李大钊论文明文化与法律到30年代之后,法学家开始宣扬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吻合”,吴经熊在《新民法和民族主义》中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第1条到1225条,百分之九十五来自德国民法和瑞士民法,但是“无巧不成事,刚好泰西最新法律思想和立法趋势,和中国原有的民族心理适相吻合,简直天衣无缝”。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3/id/7873287.shtml
7.华人律师: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警惕法律差异带来的风险国际在线报道(驻广州记者 谭铮):中国驻英使馆首席法律顾问李贞驹7日在广州举行的“海外侨胞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交流会”经贸合作专题论坛中提到,中国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由于不少中小企业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跨国商业合作的法律风险倍增。她表示,这https://news.cri.cn/toutiaopic/2de26e96-f019-b7a8-713b-90a5585bc7ac.html
8.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因为他认为中国的“本土法律”派并不是针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某种现代性问题并根据“后现代”这一特定视角而形成的一种智性努力,而毋宁是一种面对社会变革而在任何时候都会必然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法学版,尽管他宣称法治保守主义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借鉴西方具体规则的法律移植论的方式,亦即借鉴西方法律观念和方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95765177/
9.简析当代中国司法机关与西方国家司法机关之间的不同点综观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有关法律规定,我们知道,当代中国司法机关与西方国家司法机关二者之间在对其各自司法机关概念的含义及其各自运作方式的确定等方面上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点的。 我认为,它们二者之间所存在着的明显区别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二者之间在对各自司法机关https://www.360doc.cn/article/83649127_113352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