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职业闭店人黑产链,我一个法律人士都搞不定的事,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充值
央视昨天曝光了职业闭店人黑产链。
重灾区是:
需要预付充值的教培机构、美容院、健身所、餐饮店等……
黑产链的大致流程是:
这些机构先用低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充值。比如,充1000元返200元,充10000元返5000元,等等,以此类推。
等一大堆人充值后,机构负责人指不定哪天便跑路了。
在跑路前,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找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说我给你一点钱,然后把整个公司的股权、法人代表等,统统转给这个人,由这个人来承担最后的所有法律后果。
反正现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很多。
有些人一辈子都挣不到钱,在温饱线挣扎。别说是承担公司跑路破产的法律后果,有些连命都不值钱。他们在听说当一个背债人后,还能有收入时,多数都会同意。
等到把公司的股权、法人代表等,全部转给这个人后,原有的负责人美美隐身。他们从原有的债务关系中,彻底解脱了出来。
有些跑到国外去了,有些可能还在国内混。
但总之,从法律角度来讲,你很难再把他们怎么样。
还有一些更狠的案例是,职业闭店人已经接手了整个店,准备关闭。但在关闭前的两三个月,通过更加优惠的营销方式,再吸一波充值。
有些家长或消费者不知道内情,图便宜便充值了。
等充完后没过多久,商家倒闭。
但没想到,充完后没多久商家便倒闭了。
这家公司后来走了一个破产流程,我们的充值和剩余课程,没了。
我在商家倒闭前,向公司所在地的上海市监局投诉过,没有得到反馈。后来听说公司要破产,马上向破产管理人申报了债权,附上了充值记录和证据,结果我申报的债权,居然没有被列进去。
如果你想继续维权,估计只能肉身去上海,当面去找他们问。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讽刺吧。
我一个法律人士都搞不定的事,对于屏幕前的你而言,如果你是法律小白的话,更不用想了。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不要充值、不要充值、不要充值!
如果你确实想要充,一定要设定好自己能够承担的损失边界。比如,假设你是中产阶层,年收入几十万,损失个三五千元不心疼,则就最多只充这么多。
不要充多了,否则一旦拿不回来,你会心疼。那种想把钱要回来,却又要不回来的感受,会让你产生一定的精神内耗,不值当。
也不要听信对方的充值优惠推销,说充的越多,优惠越多。
你图人家优惠,人家图你本金。
切记!
我不是有意讲执法机关或法院的坏话。
我只是告诉大家这个现实。
行政处罚和帮你把钱要回来,是两个不同概念。
要想把钱要回来,还得去法院打官司。不但诉讼流程旷日持久,而且你的那几万元损失,可能还不够维权成本。
甚至,即便真的打完官司,对方也可能真的破产了。
钱没了,便是没了。
最好的方法是,守住自己的钱,而不是等着在付出去后,想着再怎么要回来。
…………
昨天看了一会儿泰森和保罗的对战视频,发现泰森老当益壮哈。
虽然已经58岁,但是身材健硕,躲闪敏捷。
在第一回合中,还有不少出拳。
不过到了后续的回合中,明显体力下降,出拳次数减少,以躲闪为主,毕竟年龄摆在那儿。我理解两人属于表演赛,保罗也没有使劲压着打。到了最后一个回合的最后倒数10秒钟,保罗放下双拳,向泰森鞠躬致敬。
看到曾经的拳王逐渐老去,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因为我发现岁月很残酷,每个人都会老去,包括拳王,也包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