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纪宏:从“依宪立法”入手让宪法更加生动鲜活大家风云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今年正值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70周年,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包括国旗、国徽和首都在内的国家象征等宪法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虽然经过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三次全面修改,但1954年宪法所蕴涵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基本原则没有变,70年来,宪法一直在发挥根本法的权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着一种“宪法在沉睡”的迷思,个中因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对宪法基本原理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或不理解宪法作为根本法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约束的机制和程序,忽视了宪法的根本法特征,将之与民法、刑法一般看待,认为如果老百姓不能用宪法打官司,宪法就好似在“沉睡”,就没有发挥根本法的作用。甚至一些法律工作者,对宪法的制度功能也存在误解和误读,片面地用部门法学的原理来解读作为根本法的宪法的法律特性,导致了“宪法碎片化”“宪法部门法化”的错误解读。事实上,用部门法的原理来解读宪法,是对宪法制度功能的严重误解。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是总领全局的,其规定都具有原则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宪法缺少法律效力。民法、刑法等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用于约束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日常具体行为的部门法。宪法在本质上由人民制定,其实施首先要通过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来实现,所以宪法首先约束的是立法机关。如果立法机关不作为,该立的法不立,不该立的乱立,不能形成科学的法律体系和稳定的立法秩序,就很容易给人造成宪法在“沉睡”的错觉。所以,要让宪法“活起来”“动起来”,首先要从“依宪立法”入手。

早在1954年宪法诞生后,我国的立法机关在很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表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立法依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建立起来的,如何进一步保证立法机关的立法与宪法相一致,如何有效地纠正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都是在加强宪法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202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5条明确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不再是简单的“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而是对立法机关的立法工作提出了“依宪立法”更高层次的要求,把作为立法依据的“宪法”存在的形态一分为三,分别是“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

首先,“宪法规定”要求立法应依据宪法具体条文规定,如果宪法条文的规定都不遵守,立法就不可能纳入我国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

其次,立法过程中必须奉行“依宪立法”原则。在“宪法规定”作为立法依据不明确的情形下,如宪法文本规定过于抽象,或需要对宪法的不同规定进行综合,共同作为立法依据,甚至需要从宪法规定中挑选出更加基础性的内容作为立法原则时,参考“宪法原则”便成为立法工作对“依宪立法”原则的重要依循。

最后,1954年宪法虽历经三次全面修改,但根植其中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所遵循的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始终不变。因此,在制定具体法律法规时,除了在现行宪法文本中寻找宪法规定、宪法原则作为立法依据之外,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宪法精神也可以作为立法的参考依据。只有将“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三者统一起来作为立法依据,才能保证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在不同层面得到全方位的遵守和执行。

此外,对于未依据宪法立法的法律法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宪法不一致或相抵触,应当根据现行《立法法》的规定,由相应的国家机关依据自身职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合宪性审查的要求,普通公民也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合宪性审查的建议。

从制度上看,我国宪法始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根本法的角色,不能因为实践中仍有一些违宪行为未得到及时纠正,就随意贬低宪法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的根本法作用。为此,必须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宪法素养,提高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法律特征和制度功能的认识,才能让宪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大众的认知中更加生动鲜活。

作者: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THE END
1.国家宪法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3、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https://bwc.ccrw.edu.cn/info/1100/4951.htm
2.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媒体关注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 2024年12月4日 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12月1日至7日 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 2024年“宪法宣传周”主题是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让我们一起学习宪法基本知识 ↓↓↓https://www.wlynews.cn/content/646856/99/14523674.html
3.揭秘2024年最新宪法,变革与未来展望分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与时俱进,反映人民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12月9日最新宪法的要点,带您了解这一重要法律文献的新变化。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法律基础,它规定了https://www.shuguo168.com/post/9393.html
4.广西柳州市游泳协会简介2、会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会员根据柳江水质好,江面宽阔,流速平缓,非常适合游泳的特点,各队以柳江为基地,长年坚持在柳江游泳健身,协会为了丰富会员的文化生活,增加游泳健身活动的乐趣,协会和各队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各种与水有关的游泳健身活动,如:每2个月一次的队长例会,队长例会由26个队轮值组织,每次轮值的队都会选择环https://www.meipian.cn/2fuvcp93
5.新《慈善法》专题学习–致诚社会组织《慈善法》修改后,对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法律特征也不会产生影响。 五、当前慈善信托尚没有年度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要求,更有利于实现“永续”开展慈善活动 《慈善法》修改后,第六十一条第四款规定“慈善信托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税务和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那么当前来看,包https://zhongzhingo.org/?cat=34
6.劳动者权利保护劳动法12篇(全文)若认为用人单位的行为存在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嫌疑、侵犯了自身合法权益,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所以我认为, 经过法律背后利益关系的衡量, 也不宜采取过于绝对的做法, 正所谓“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也是可惜的。 (二) 对违反约定试用期后果的规定进行修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t3y2g6n.html
7.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精选十篇)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篇1 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和货币需要, 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定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无偿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它体现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税制优化理论将优化税收征管研究领向另一个高峰。自此, 意识到只有对税收征管进行优化, 才会使税制得到优化, 即税收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lqh4hg6.html
8.以航拍图认定房屋面积有没有法律依据?专家导读 以航拍图认定房屋面积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在实际中,确定房屋的面积都是以实际测量为准的,而航拍图的比例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果是在房屋拆迁中,必须要由拆迁机构或者是被拆迁户聘请权威的房产评估机构进行测量评估之后确定拆迁赔偿。 以航拍图认定房屋面积有没有法律依据? 一、以航拍图认定房屋面积https://mip.64365.com/zs/1076196.aspx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1期(总期21期)在线培训课程本次修订的《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修改为:"除退市后重新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外,风险警示股票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30%的,属于异常波动,上交所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停牌时间持续至当日14:57。"第九条修改为:"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的股票,恢复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当日盘中临时停牌事宜按照上交https://zzql.cc/?list_89/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