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权力不能强大到为所欲为,肆意践踏人民权益而不受任何约束

流传甚广的孟德斯鸠“十恶论”的首恶便是:没有人性的政治。

虽然“十恶论”很可能是人们强加给孟德斯鸠,但这恰恰真实表达了人类社会对政治生态的顾虑。

政治的良好状态应该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从而获得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社会和国家的稳定繁荣。如果仅仅把统治者或执政阶级利益放在首位,而不顾民众利益受法律保护的权益,将人民视为草芥,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充满了兽性而失去人性,只会让人类文明退化到丛林野蛮状态。

政治的首要问题既非说教,亦非权术,既不是意识形态无休止地宣传灌输,搞思想国有化,也不是权力的斗争。政治,首先是一个最基本的实践问题:为了共同体的福祉,应当构建何种社会秩序。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的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引导人们过上“优良的生活”。也如孔子所言,“政者,正也”,引导人和社会走上正道。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善的政治秩序呢?

孟德斯鸠认为,良好的政治秩序,首先是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政府权力亦然,官员权力更是,那怕是国家元首,也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当然,历史上的专制独裁统治就另当别论了,一人独大,一家之言,独揽立法、司法、执法大权,一人治天下,天下奉一人,那是暴政,是强权推行的非正义恶法,谈不上秩序。

实际上,对于人类城邦政治的思考,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持有与孟德斯鸠同样的观点,那就是:法制与正义。

人是政治性的动物。面对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脆弱性,个体必须以抱团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团体的稳定有赖秩序的维持,而确立并保障合理的社会秩序,则有赖于以正义和公平为美德的法律。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结束了黑暗混沌期,建立城邦国家,出现了最早的法律思想——“忒米斯”(Themis)与“狄刻”(Dike),即“法律”与“正义”。

早期的法律思想带有浓重的神授特征,正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说,直到梭伦通过立法解决雅典贫富差距的现实问题,法律才从神坛走向人间。

梭伦的财产政治扩大了平民的话语权,“辩论”成为参政的重要手段,由此诞生了贩售知识的“智者”。但也有人对智者口中的“新知”保有怀疑,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质疑招致智者学派的敌对,并被判处死刑。

尽管可以逃走,但苏格拉底依然选择接受针对自己的判决,并提出了“守法的正义”,他认为正义就是严格遵从法律。

然而,问题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对法律的遵守换来的却是一场不公正的判决?我们也有遵守恶法的义务吗?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关键应该是厘清苏格拉底遵守的法律是什么样的法律,是良法还是恶法。

“守法的正义”遵守的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同时又顺应民意的法律,是良法善法。而依靠不义的政权或政府来实现正义是不可行的。更有甚者,如果制定法律的人自身就常常废弃或者否定法律,立法执法者却恶意违法而不受到追究,人们又怎能坚持“守法的正义”呢?

用“法律的正义”构建有效的政治秩序,首要思考的是对人性的洞察。人既有可能做好事,又有可能做坏事,这是有效政治思考的起点。一直以来,哲学家们对人性从来没有抱很乐观的态度,因为,一个人获得政治权力后做坏事的机率及造成危害的能量可能会很大。

汉密尔顿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这突显了两个意思:一是政府是必需的,二是政府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这两个主张都基于同一个前提,即“人不是天使”,普通人不是天使,统治者也不例外。

所以,在制定法律时要充分对权力有所防范。

孟德斯鸠说:“任何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边界的地方才休止。”当政治权力不被法律有效约束时,执掌这些权力的人有可能沦为“压迫者”或“暴君”。

对掌权者来说,当年汉密尔顿和麦迪逊阐述的著名原则是:权力必须要靠权力来制约,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

守法的正义,良善的政治,是对共同福祉的关切。

正义体现为“分配的正义”和“匡正的正义”,前者强调财务荣誉的分配公平,后者则矫正非法侵害及毁约行为。用“法律的正义”构建有效的政治秩序,必须是对共同福祉的关切。

主流法学思想都认为,国家及政府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张政治权力,而是为了保障共同体公民的安全、财产与自由。

之所以需要必要的政府力量,是因为如果没有政府力量,就难以保障安全、财产与自由。之所以政府权力不能过大且需要分权制衡,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安全、财产与自由。

“把所有权力给了大多数,他们就会压迫少数……把所有权力给了少数,他们就会压迫多数。”

政府的权力不能强大到为所欲为,肆意践踏人民权益而不受任何约束。良善正义的法律要把政府的权力构造得恰到好处,即不至于弱小到无力保护自由,又不至于强大到足以侵害人民权益。或者说,既不至于弱小到无力保护社会,又不至于强大到足以侵害社会,进而使得法律能够在共同体公民安全、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真正的长治久安。

有位民主人士说:“政治和生活一样,我们永远不能肯定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证能从政府中剔除那些做出错误决定的人。”

正所谓“一个好的政治制度,甚至能够让魔鬼不做坏事。而在一个坏的制度中,情况却相反,妖魔当道,好人不能做好事,甚至被迫要做坏事。”

THE END
1.胡德平:人民民主专政应受法律约束编者按:11月8日,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大梅沙论坛闭幕式上演讲,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发表了看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进行了新的解读,依法治国要求人民民主专政也应该受到法律约束,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于调和社会平衡而不是阶级斗争,凤凰大学问精编演讲内容,与广大网友分享。 https://www.fjrd.gov.cn/ct/49-63428
2.[机缘参悟220]重识与重塑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法律本质 2、社会本质 3、经济本质 4、情感本质 5、心理本质 1.3 婚姻是一种合约 受法律约束的 全方位的 长期的 深度合作的 1.4 婚姻是反人性的吗 三、婚姻与恋爱的区别 1、目的不同 2、责任与义务不同 3、法律地位不同 4、时间长度不同 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40914972
3.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条款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条款是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设立租界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https://www.shuashuati.com/ti/f47edaeeca284f8f991fd30cac11fd0b.html?fm=bd9c17b699d28b740707e38beeb009ca14
4.有关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在,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时不可能对涉及合同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和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https://mip.wenshubang.com/laodonghetong/2500174.html
5.适当从重判罚相关责任人?说什么正当恋爱关系不受法律条款保护,其我认为法院判决明显失当,曾有过很多好朋友们一起喝酒引起有人身亡后被判定所有参与者共同赔钱的案例,何况这种既违犯道德还涉嫌打架斗殴导致人自杀身亡,为什么就不能适当从重判罚相关责任人?说什么正当恋爱关系不受法律条款保护,其实等于变相的纵容、鼓励那些没道德底线的渣渣们无耻行径。 https://www.toutiao.com/w/7332066584493589283/
6.经验启示范文12篇(全文)所有人包括最高领导人都毫无例外的受制度约束,不存在法外施恩之情形。(2)制度反腐具有根本性。制度缺陷是腐败滋生最关键的源头,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就必须解决制度方面的问题。(3)制度反腐具有稳定性。稳定的制度能让人们对自己行为有个准确预期,知道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以及行为之后的后果,从而对自己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x0n3g9d.html
7.改革开放并不是要超出国家法律的约束改革开放并不是要超出国家法律的约束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改革和依法治国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改革是对一些落后的陈腐陋习进行革命,使之改正过来。依法治国就更不用说了,依法治国,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来治理国家。 笔者在网络上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些人总是打着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旗号,否定坚持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27&id=49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