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动驾驶规范 促进智能汽车发展经济参考网

近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海问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驶向未来:自动驾驶立法与监管前沿研讨会暨《迈向自动驾驶时代:全球自动驾驶规则要览》发布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实务界深耕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与立法监管进行深度讨论。

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梅夏英:制度建设要跟上智能汽车的发展

世界各国已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自动驾驶产业进行部署,制定产业政策和立法规则,扶植、规范、监管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不断赋能、促进智能汽车研发。可预见的是,智能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铺展速度加快,而社会风险应对的响应和全面、精准监管的压力与日俱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自动驾驶监管有三大核心问题

自动驾驶监管的核心问题,包括安全问题、侵权责任认定和数据安全三大问题。围绕这三大问题,《迈向自动驾驶时代:全球自动驾驶规则要览》以国别为基础对全球主要的自动驾驶监管模式进行总结,重点梳理美国、德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自动驾驶规范,以期为中国自动驾驶监管体系提供具体的域外经验和参考。

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熙翔:从多方面研究自动驾驶的立法与实践

为提升自动驾驶立法与合规实践的研究,需要从监管特点和体系、车辆的定义与分级、产品基本要求、路测制度、业务资质要求、地理信息测绘、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核心算法及配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归责问题与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王莹:借鉴德国自动驾驶的立法经验

维持本国汽车工业的领先地位,是德国制定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立法规范的主要考量因素。其立法修订、探索也为我国自动驾驶规范的制定、细化提供经验借鉴。其中一些特色制度、规则,包括自动驾驶伦理委员会设立、L4级别自动驾驶界定、运行条件、数据使用等自动驾驶细化规则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思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呼娜英:核心伦理治理可作为价值权衡标准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车”、“路”、“城”三个方面全面赋能自动驾驶领域,对智能汽车整车领域、智能座舱、车路协同、双智城市建设等方面多场景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和商业化应用。当前调研显示,消费者仍对自动驾驶应用心存疑虑,核心关切集中在智能汽车自身安全、隐私数据泄露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未来人工智能加持下的自动驾驶领域治理,将迈向软硬法协同和场景化规制的新阶段,并将核心伦理治理问题确定为面对自动驾驶风险进行价值权衡的判断标准问题。

百度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晨:理性看待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

从实务角度分析,自动驾驶保障体系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阶段。有数据表明,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的碰撞事故后果更轻。情绪化、分心驾驶及身体不适都可能导致人类发生交通事故,但自动驾驶系统不受这些因素影响,有更高的碰撞规避能力。此外,自动驾驶系统在遵守交通规则、运动控制和响应时长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建议用更加理性的态度、严谨的论证、充实的数据看待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

蔚来自动驾驶运营法务负责人亓琳:全球自动驾驶立法有两大趋势

自动驾驶涉及包括基础设施、汽车制造、交通管控等多方面治理领域,关联侵权责任、数据安全、专利保护、行业准入等多方面规范领域。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有两大趋势:一是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把自动驾驶的规制和监管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而非出台单独的法案;二是各国都在积极立法以利于发展本国的自动驾驶技术,或确保本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先地位。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洪果:探讨产品质量认定和责任判定问题

未来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拥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强国。中国的交通、通信、云计算基础设施也都比较成熟,所以应该看好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当前,仍存在产品质量不好判定、责任标准不清晰、责任归属不明确以及消费者举证面临困难等问题。我们可以从感知识别、导航路线规划、智能决策和车辆控制四个步骤探讨产品质量认定和责任判定的问题。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林森:以“车路协同”推动自动驾驶发展

首先要澄清国内外政策、法律的基础存在重大差异,即无论是SAEJ3016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还是美欧等国家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是基于“单车智能”路线提出的,这导致汽车企业竞争门槛、资金投入更高。尽管欧美在一些政策文件中有提及要为自动驾驶提供智能的道路信息等基础设施支持,但按照西方国家的“小政府、大市场”体系,实际上恐怕很难实现。而中国政府更希望着力于“车路协同”路线,即在“智慧道路”和“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方面为自动驾驶提供协同,降低单个车企的自动驾驶研发的难度和投入。如果按照“车路协同”路线,则交通行为的参与方将会由“单车”拓展到“车、路、云”等多方,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分级以及责任等法律规制都可能与基于“单车智能”的欧美现有标准和法律规制有很大不同。

其次,从目前各地的试点实践看,存在着试点区内批准测试路段单一、各路段之间不连通、测试数据返回速度、数量级和精细度不足的问题。希望政府切实加大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真正做好智慧道路的建设,共同致力于通过中国特色“车路协同”的路线推动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日产中国法务部副总监陈宏亮:进行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有益探索

除强制性的限制外资投入的某些技术领域外,从企业角度,外企与内资企业相比不存在太多差异和限制。在审慎包容的监管理念下,当前各方适宜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对可能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方向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增强政府基础设施投入、路测结果互认、灰度测试等方式。

小马智行高级法务总监俞稚筠: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灵活政策

工信部于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已经开始对未来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展开了立法上的探索,但中小型科创企业往往很难满足政策立法的高准入门槛要求。建议监管方面可以考虑针对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灵活政策,例如提供小批量改装车准入、鼓励与有资质车厂合作取得生产准入、打通地方政策允许自动驾驶卡车进行跨省运输运营等措施,为科创企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运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欣:监管需要更具韧性和自适应性

面对越发激烈的科技竞争环境,监管需要更具韧性和自适应性,能够具有较高的合规预期,更好适应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法学研究者也要具有使命意识,在深研技术机理、实务动向基础上做好立法研究、政策建议工作。期待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能够为我们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

农田不种粮食却种草皮、每次收割草皮都要铲走土层、有的地方在整改地块上擅自复种草皮……

近年来,郑州市挖掘利用城市故事、特色建筑等资源禀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将工业遗存转换为助力城市更新。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THE END
1.法治:我们究竟少了什么中国社会,少的是法治精神,少的是对于法治的理解和对于法律的价值信仰。 在形而下的意义上,法律是一种社会工具,这对一个社会来说容易做到;在形而上意义上,法律则是一种信仰,这对一个社会来说,不容易做到。 一个社会,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在一个缺乏法治精神和缺乏法律信仰的社会中,https://www.henanrd.gov.cn/2005/10-27/659.html
2.论中国海外投资问题的法律缺失与影响【摘要】中国自实行“走出去”战略以来,海外投资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资源投资方面更加活跃。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前行实属不易,中国企业多次在海外资源投资浪潮中挫败而归。本文从中海油、中铝、中国平安等海外投资失败案例着手,分析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尤其是在法律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相应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34.html
3.“知识付费”三大法律问题如何处理网上被卖知识付费的骗了怎么办“知识付费”三大法律问题如何处理 自2016年起,知识付费便开始迅猛发展,一些与知识付费有关的法律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注意。 答非所问是否违约 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发布的《2016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提到,知识付费的形成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是源自用户消费观念转移、消费习惯急速发生变化的结果;用户对于“内容”https://blog.csdn.net/fxd1232/article/details/113564789
4.完善法律制度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予以法律规制比如,罗卫即在两会提案中指出其中三大问题。 其一,对配合上市公司(发行人)财务造假的第三方缺乏必要法律规制。证监会处罚案例显示,深受市场诟病的上市公司IPO欺诈发行和因财务造假引发的信息披露违法中,供应商、客户、银行、中介机构及其人员等第三方配合上市公司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第三方甚至主动唆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093006965046.html
5.TOP100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法治化框架得到确立,有助于根治行政强制的“散”“乱”“软”三大突出问题。所谓“散”,是指有关行政强制的规定非常分散,分布在大量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除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强制的救济作出了统一规定外,几十部单行法律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01.html
6.“银发族”再就业三大法律问题要知晓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共审理涉老年人用工纠纷167件,案由多为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纠纷及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三大类法律问题。 据了解,该类案件的审理情况,涉老年人再就业群体用工纠纷当事人年龄分布集中在50岁至65岁这一区间。最主要的诉求包括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及解除补http://www.legalweekly.cn/fzzg/2024-10/24/content_9073576.html
7.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凸显调整功能,使法律的效力刚性化 在应然层面,道德话语的卷入会使司法推理复杂化,进而导致规范的弹性化。但在调整层面,法律必须刚性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目的。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法律意识和有法不依问题,除了必须克服权力结构上的弊端之外,关键在于如何适当区分应然和调整,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方面的功能,让法律在应该刚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
8.网上银行行业分析报告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9.1.2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9.1.3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9.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9.1.6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9.2 网上银行的相关法律问题 9.2.1 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 9.2.2 网上贷款的相关法律 9.2.3 电子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6876224c823f4a98.html
9.2012年–第10页2012年6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标题为"嫖宿幼女罪罪名饱受争议 专家称应一律定为强奸”的文章,文章是就北京青少年法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尤其是强奸幼女和家暴问题的采访,针对此问题佟丽华主任明确表示,嫖宿幼女这个罪名存在本身就是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不尊重,予以取消不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并就此问题进行https://www.zcpi.org/2012/page/10/
10.AI治理观察:人工智能的法律风险与三项治理原则2023年8月15日起中国正式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全球首个全面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法文件,并传递出强烈信号,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全球对人工智能发展中问题的治理行动正在发力。 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三大类法律风险 1、人工智能安全事件 https://36kr.com/p/240185979525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