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日特别策划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法律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分别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四部宪法。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先后两次修改七八宪法。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八二宪法作出修正。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5年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以立法形式建立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修订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职责。

宪法在司法案例中的引用

截至2024年12月4日,依据“北大法宝”的法宝联想功能统计,引用《宪法》及修正案的司法案例共计10.45万余例。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的司法案例最多,有55719例;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的司法案例次之,有47319例;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3修正)》的分别有721例、302例、123例、100例。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0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9修正)》的司法案例均不足100例。

目前,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共计143条,其中有134条被司法案例引用。在被引用的法条中,案例引用数量100例以上的有33条。案例引用数量超过1000例的有5条,分别是第13条、第41条、第10条、第33条、第5条,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第13条,共2728例;500至1000例的有5条,分别是第48条、第39条、第9条、第42条、第38条;100至500例的有2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法条引用(100例以上)

一、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

20180311公布/20180311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公布/20040314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公布/19990315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公布/19930329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

19880412公布/19880412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19821204公布/19821204施行

8.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1980)

19800910公布/19800910施行

9.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1979)

19790701公布/19790701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

19780305公布/19780305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

19750117公布/19750117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19540920公布/19540920施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24修正)

20241108公布/20241108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2024修订)

20240311公布/20240311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20231024公布/20240101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

20230901公布/20240101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20230628公布/20230701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

20230313公布/20230315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22修正)

20220624公布/20220625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22修正)

20220311公布/20220312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

20211023公布/20220101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

20210820公布/20220101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

20210610公布/20210610施行

12.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2021修正)

20210429公布/20210430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2021修正)

20210311公布/20210312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2021修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

20201226公布/20210101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2020修正)

20201017公布/20210101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20修正)

20201017公布/20201018施行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20修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20200630公布/20200630施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20200620公布/20200701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

20190423公布/20191001施行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018修正)

20181229公布/20181229施行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8修正)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

20181026公布/20190101施行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018修订)

27.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20180427公布/20180501施行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20180427公布/20180427施行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0180320公布/20180320施行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20170901公布/20171001施行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20151227公布/20160101施行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2015修正)

20150829公布/20150829施行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

20150701公布/20150701施行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

20121026公布/20130101施行

35.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修正)

20090827公布/20090827施行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公布/20051025施行

37.反分裂国家法

20050314公布/20050314施行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公布/20010228施行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90628公布/19991220施行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80626公布/19980626施行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61230公布/19970701施行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19960301公布/19960301施行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0331公布/19991220施行

4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19920225公布/19920225施行

45.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19901228公布/19901228施行

4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19901030公布/19901030施行

47.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0404公布/19970701施行

4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

19880701公布/19880701施行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19860905公布/19860905施行

5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

19841114公布/19841114施行

5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19830305公布/19830305施行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

20180622公布/20180622施行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8修订)

20180224公布/20180312施行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20141101公布/20141101施行

值此宪法日之际,为了答谢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好书相赠~本文末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北大法宝图书(下文附书籍介绍),活动截止2024年12月7日18:00前,机不可失!

THE END
1.“五四宪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创设全新的国家制度与人民的新法律,成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迫切要求。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此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hebdag.org.cn/contentTemp/content.html?id=6570
2.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宪法宣传周 | 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 | 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4853
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的制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二、外资大量买入中国ETF看涨期权上周一,美股的2倍做多沪深300ETF,代码叫chau,有超过20万份的看涨期权被买入,平均价格2.64美元,金额合计5300万美元,远远超过正常的成交水平。外资为什么突然大量买入看涨期权?主要是赌下周的会议,一旦出现利好,看涨期权当然能够大幅获利,重点是2倍的获利,如果没有超出预期,他们当然会在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6/doc-incypsyi1895517.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海南省地质局普法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法律和完善法律体系的根本依据,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下面请和小编一起学习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https://geo.hainan.gov.cn/sdzj/dzjpfxc/202311/5c162e533a204620aef8d6740e102146.shtml
5.“一个至上”与“三个至上”辩思“宪法法律至上”是西方法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历来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为治国圭臬。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将“宪法法律至上”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http://chinaps.cass.cn/zhzhxyj/2009ndeq/201506/t20150626_2365107.shtml
6.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农机新闻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http://www.nongji1958.com/index.php/node/67597
7.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了几部宪法王书圣律师法律短视频*注:法律短视频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几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4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二部《https://www.110ask.com/video/1780050039099446652.html
8.再论国家宪法与香港基本法的关系宪法是国家主权最集中、最权威的法律体现和表达,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这个国家所有法律的渊源。香港基本法根据国家宪法而制定,宪法是母法,基本法是子法。先有宪法,再有基本法,再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后香港的宪制必然以国家宪法为基础,基本法是宪法的修改补充和发展完善,是中国宪法特殊的组成部分。因此回归以后的香http://www.lhisz.cn/h-nd-11.html
9.论组织性法律保留中外法学新刊[16]再次,即使是实质内容的民主正当性,除了可以通过事先的法律保留来“传递”,也可以通过事后向议会负责来实现。[17] 早在1979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就指出:不能从民主原则中就错误地推导出以全面的议会保留形式出现的权力垄断。[18]换句话说,在基础性的决定上议会并不享有全面的优先。为什么呢?一方面,根据博肯福德http://journal.pkulaw.cn/NewIssue/Detail/16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