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石,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宪法宣传日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则是宪法的具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1
关于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2
关于监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三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2、94条分别规定了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的具体情形。
3
关于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17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得放任或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3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4
关于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四款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0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5
关于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的责任监护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