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学霸笔记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8篇)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4、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

(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

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

1、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祖国统一的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商朝是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

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

1)主要是礼器;

2)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3)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甲骨文:

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

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批红(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顶峰)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_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简速密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_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点巩固(考试必看)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7/4537237.html
3.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4.2017法律硕士考研知识点:法制史(1)法律硕士资讯2017法硕考研复习进行中,下面整理了法律硕士考研法制史相关知识点,供2017考研的各位考生参考。 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 https://m.koolearn.com/kaoyan/925795.html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县干班学习小结9篇(全文)题库中汇集涵盖了多个知识点的各类典型题例, 让学生练习题库中的题目, 有利于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模式和典型的思路、方法。题库可分为定理推理题库、典型例题库、常见问题题库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建立错题归纳题库、疑难题归纳题库以及代数、几何真题归纳题库等。在教学中, 笔者特别要求学生重视对错题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u729knl.html
7.2018年9月教学基本文件检查情况反馈意见26、《视听语言》《中国传统文化》(王志艳)增补已授课内容的教案(视同语言),增补教学日历(中国传统文化)。 27、《中外新闻史话》(高山)教学大纲没有按要求写作,建议重新规范。教案课后记还没上课就已填写。教学日历归于简单,应与教学大纲对应。 28、《媒体经营与管理》《兵团新闻史》教学大纲不规范,按照要求重新修https://jxpgzx.shzu.edu.cn/2018/1002/c11062a183733/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