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正义的足迹——《正义的历史映像》读后感

原标题:探寻正义的足迹——《正义的历史映像》读后感

论及正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却很难给出确切的解释。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就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式的脸,变幻无常、可随时呈现出不同形状并具有不相同的面貌。”形象表明了正义本身作为一种价值的表达,难以用具体词汇概括出它的全貌。《正义的历史映像》似乎提供了一种方式,该书以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实还原投射了正义的映像,在穿越时空的法律之旅中,以叙事的风格分别从立法、判决和哲人思考三个方面,向读者展示了正义的历史面貌。

法典:正义的路标

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形成社会,并希望社会是有秩序的、正义的。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正义,于是便有了法律与制度。在这些被保留下来的法律和制度的记忆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对正义的解释与表达。

在汉谟拉比的石柱上,法律不仅记录了古老的习俗和传统,也挑战了“临事议制”“刑不可知、则微不可测”的法律意识,开创了人类以公开的成文法律治理国家的先河。先知摩西与“上帝之约”形成的《摩西十诫》,虽然简短易懂,但为人们注入了这样的信念:“遵守法律不单单是出于功利的考虑,乃是人之为人的一种道义担当。”并使这种信守法律的精神成为后世契约精神的源流。诗人梭伦推行的立法改革,试图建立贯注社会平等精神的经济运行机制,人与人之间彼此平等而不享有特权,这些规则与理念促成了法律理性精神的诞生。罗马法学家发展了古代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成为大陆法系形成的历史渊源,还提出法律统治是理性的统治,所以法治是最好的选择。拿破仑倾力主持编纂的《法国民法典》浅显易懂,实现了他“要让农民在油灯下也能读懂他们的权利”的初衷,当他回顾自己一生时曾自豪地说:“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四十场战役的胜利,因为滑铁卢一役就使得这些胜利黯然失色,但是我的民法典却不会被遗忘,它将永世长存。”

“回首过去,我们可以从今天自己引以为荣的观点和看法中追溯到古人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正义的被不断抒写和丰富的历史,在这里,公平、权利、自由、平等,成为人类发展和法律演进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划定了我们探讨正义的范畴。这些留传下来的文字,成为法律文明的路标,法律也因正义而不朽。

判决:正义的诠释

法典是静止的,它所承载的正义理想如果仅仅停留在纸面,那终将只能是美好的愿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公正的判决无疑是对正义所作的最好诠释。裁判本身即是一门艺术,在各类具体案件的裁决中体现正义,需要的是裁判者高超的智慧,而智慧则源于对正义的执着坚守,对人心世故的洞若观火。

所罗门断案时,面对两个争夺幼子抚养权的母亲,所罗门下令将孩子一劈两半,一人一半。母亲甲立即表示放弃孩子,她不愿孩子被劈死,而母亲乙则对此决定表示赞同。最终所罗门并没有杀掉孩子,将孩子判给了母亲甲,理由很简单,基于血缘的亲子情感使父母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伤害孩子。所谓正义,不过是朴素道德认知所作的判断。

面对詹姆士国王提出想要亲自审理案件的要求,柯克法官恭敬地回绝:“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与财产,仅有自然理性是不够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地学习和实践。”这段法治史上的经典对话,表达了国王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治精神。所谓正义,即是权力必须遵守规则、受到约束,而执行规则的人就是法官。

案件裁判不能脱离法律,但再完美的法律制度在适用中都离不开法官的智慧。正义的理念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在一次次的裁判中通过法官的智慧不断诠释、注解,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好的法律制度能够帮助法官展现理性思辨的魅力与智慧,而法官智慧的娴熟运用,则会在良法之治中丰富正义的理念。

思辨:正义的实现

法律是记载正义的路标,裁判是正义的诠释,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演进发展,以及一个个生动裁判传递出的法律理念,都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正义。那么正义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表述它?这又回归到最初的起点,要从哲学家的思辨中寻找答案。

从苏格拉底之死、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良法之治,及至近代贝卡利亚关于死刑存废的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法律局限性的反思,清晰呈现了法律正义命题的内容:

其一,正义的法治内涵。法律为正义实现提供了基本的规则,这是法治的基本逻辑。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经典定义沿用至今,所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从法制的经典定义中,可以得知良好的法律应当是正义的,但如果法律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又该如何处理?按照法治的理解,首先应当服从法律的规则之治,不完美的法律可以修正完善,但如果破坏了遵循法律的基本要求,将是对法治最大的伤害,正义也无从实现。

其二,培养裁判者正义的心灵秩序。法律正义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分,前者表现为法律规则,后者则体现为价值追求。正义的实现是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不断博弈中寻求平衡,为了保证法官的裁判不偏离法治的轨迹,首先需要法官遵循法律的形式正义,但同时亦需要法官在内心建立起正义的价值评价标准,否则裁判最终会背离正义。

其三,法律实施需要正义的支撑。“最精良的法律、最可称道的制度、最值得信赖的知识、最有效的技术,用起来也会相互冲突,除非人类以一个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实体来充实它们,否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当前法律规则更为体系化、精细化的时代,法律实施不仅是为了实现形式正义,做到案结事了、实质性解决纠纷,而且还应做到实现实质主义。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实施需要重新唤醒人们对正义的信仰。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也应承担起弘扬守德扬善的指引功能,用法律文化涵养道德沃土。

THE END
1.《工会理论研究》(第189期)读后感《工会理论研究》(第189期)读后感 认真读了一遍这个期刊,理论水平确实高,尤其是第二篇《探析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果》,这篇文章的作者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黄皓,我最近还听过他的视频直播培训,认真学习了他关于司法裁判中的观点,其中关于离职员工是否发放年终奖问题,应用到我最近代理的一个https://www.jiaxuanwl.com/1148.html
2.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法律观后感1000字左右 作文一:《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 》4800字 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以下是本网站小编为各人经心保举的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接待阅读珍藏,盼望对您有所资助。篇一:执法职业读后感1000字这是霍姆斯在给哈佛大学本科生演讲的一篇竣事文。从这一篇文章中,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121.html
3.法律读后感(精选8篇)篇1:法律读后感 【内容摘要】“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博登海默对法律的独特理解,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其本质上就是对法律、权力、权利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解读。要使权力支持和尊重法律,国家制度必须蕴涵权力制衡机制,并进一步扩大权利保护机制。只有权利和权力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转型社会的法治化进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ohu1ut.html
4.荣华言谈:《法律帝国》读后感在德沃金的法理学体系中,有四个主要的观点(它们构成了当代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批判并超越法律实证主义(哈特);第二、坚持认为法律理论依赖于政治与道德理论;第三、把法律理论根植于一种解释理论;第四,将平等的政治价值作为法律理论的核心部分。这四部分前后是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实证主义是德沃金的直接http://clxf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09/11/id/1713532.shtml
5.法律知识读后感10篇(全文)通过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从今以后,我们儿童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知识读后感 第2篇 【关键词】法律;秩序;正 义;权力;权利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是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花费30年心血完成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9orrq8f.html
6.法律之门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pdf法律之门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pdf 2页内容提供方:叫我小学生 大小:512.43 KB 字数:约1.43千字 发布时间:2021-11-02发布于未知 浏览人气:8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律之门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02/8005010076004030.shtm
7.富勒:《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全文)摘要 在本文作者看来,《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仿佛是对H.L.A.哈特回应,而富勒与哈特论战的导火索是1957年公布的《委员会关于同性恋罪错和问题的报告(Report of Committee on Homosexual Offences and Prostitution)》,也即沃尔芬登委员会报告。在沃氏报告中以及在哈特所著的《法律、自由与道德》一书对法律与道德的关https://www.360doc.cn/article/21644671_1089482245.html
8.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六篇【篇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最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各方共同强调的一个话题 ,国家机关 、官员 、学者 、记者和其他民众 ,都在引进当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的时候 ,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处理 ,不可以有任何例外和违反法律的行为 。 比如,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管理问题 ,政府机构面对各种服务和政策问题https://www.ndcksc.com/zuowen/131899/
9.论法的精神读后感(合集三篇)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 ,应该是一名法官不可缺的法律信仰 。当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 ,需要这样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导 ,也即这样的法的精神 。 【篇2】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在《论法的精神》这部巨著中 ,孟德斯鸠认为公民自由分为两种:哲学上的自由和政治上的自由 。哲学上的自由是意志的自由 ,而政治上的自由则是与https://www.scfaying.com/tongbuzuowen/51897/
10.《法治之光:感悟法律精神与智慧的文章启示录》五、法治文章读后感100字——法治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阅读这篇法治文章让我深感法治之光的力量。法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法治的照耀下,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繁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通过阅读这篇法治相关文章,我们感悟到了法律精神与智慧的力量。法治不https://www.yanggu.tv/webgov/aizhishi/270983.html
11.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自然法学派 分析实证法学派 新分析法学派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BZX201635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