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贸促会热点资讯宪法宣传中国宪法的发展

导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宪法文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其一开始所确立的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道路、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一直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一、中国宪法的由来

“宪法”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国语·晋语九》中就有“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的语句,即表明奖赏善良,惩罚奸邪,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七法》中,也有“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的用语。在这些中国上古时代的文献中,“宪法”一词已具有“国法”、“根本大法”的内涵,但还没有近代以后宪法所蕴含的人权保障、权力分立与制约等意义。

二、近代中国宪法

中国的宪法也受到世界宪法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宪法思想萌发成型后传到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再由日本传至中国。甲午战败之后,国内一些志士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打算向日本学习先进制度,宪法也由此传播至中国。戊戌变法中,首次提出了君主立宪制,其主要内容就包括制定宪法,限制国家(清朝统治者)的权力。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由于国家日渐衰败,连统治者本身都不得不寻求应对之道,清政府于1908年出台了《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三、新中国宪法

我国一共有4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每部宪法,都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期。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背景是新中国的建立。它是由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基础上制定的。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正式公布后,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庆祝宪法的颁布。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当年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叫“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和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分别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

1982年宪法即是目前的现行宪法,其中,2018年的第五次修订版是该宪法的最新修正案。它是一部十分完善的宪法,具有重要意义。也正式从这一部宪法开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章节排在了“国家机构”章节之前。这也正式标志着,这是一部“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公权力”的宪法。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律文化”概念在中国(1930—1985):一个知识考古学分析大咖说法除此之外,次年在山西太原出版的《新建设》杂志也刊登了一篇题目为《刑法文化》的文章,其作者署名为“蔚庭”,该文的内容可谓是前述蔡枢衡《刑法文化之展望》一文的缩写版,例如文中同样出现了与前引那段文字几乎雷同的表述:“然三民主义之新中国建设,现仍在进行中,其法律文化之创造,尚希待于今后之努力,如欲创造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8-25/content-143590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理解与适用(二)《法庭规则》中法庭的定义 1979年《法庭规则》第1条规定:“法庭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场所。”1993年12月8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通知》也专门规定,审判法庭是人民法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依法开庭审理各类案件的法定场所。人民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1846
4.法学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5.马工程《中国法制史》的知识考古(形式篇)(中国法制史)书评法的定义 虽然同名“法制史”,却有“法律与制度的历史”和“法律制度的历史”之别。前者用于1903—1966,后者用于1978以来。 察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学制,有题名《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的文科公共课,又有题名《中国历代刑律考》的法律门必修课。其中“法制”的意思,大概指一切国家颁行或认可的制度,包括行政、教育、军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