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十大德国人物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1.02.24

○左迪(书评人)

一个简单的传播史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

今天有一部分国家精英和小知识分子出于自己的身体性感受和自身得失利益的考量,处处贬低马克思的思想。实际上,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受马克思的中国式副产品的影响非常之深,很难去除掉其印记。马克思是为了资本主义而生的,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下去,马克思的思想就会像闪灵一样不经意间在某个角落突现。是马克思警示着资本主义,让资本主义社会为安全运行不断地修正其轨道。

海德格尔

曾有过翻译《老子》的奇妙时光

○赵成文(中国石油大学)

胡塞尔

回到实事本身

○胡格(书评人)

莱布尼茨

他本人就是一所科学院

○胡作玄(数学家)

首先,使莱布尼茨不朽的是他和牛顿独立地发明微积分。时至今日,这项300年前的数学虽然不为95%的人所了解,但是正是微积分推动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是近300年数学的基础。

其次,他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先驱。最早的计算机是大科学家帕斯卡制造的,但只有加减法。莱布尼茨首先设计既能做加减,也能做乘除的计算机,最后由其他人实现。而对现代电子计算机而言,他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二进制,而且,他以二进制思想理解六十四卦图。

他超乎寻常的眼光是提出普遍文字以及逻辑的符号化,这预示着其后符号逻辑和数理逻辑在20世纪的伟大进展。他把一切思维过程数字化、计算化与机械化,这些现在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实现。他提出的充足理由律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重大补充。

莱布尼茨不仅在中国研究得不够,实际上在欧洲和世界也是如此。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全集至今远未完成,他遗留大量的手稿尚未整理,他的书信也数量惊人,他与1000多人有1.5万封通信,其中大量的思想有待发掘。

康德

王国维对其非常推崇

○孟令朋(哲学博士)

黑格尔

他今天仍然深深地打动着中国学者的心灵

○张国清(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尼采

梁公最早将其名字引入中国

○赵广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这是尼采在其最后一部作品的最后一章中的话。这是一种病态的极度自狂,也是一种先知式的自信。西方思想传统的回忆是从柏拉图(苏格拉底)这个名字开始的,在尼采看来,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道德以共同的理念合谋了西方的价值传统,并成为欧洲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彻底颠覆了这个传统,等于清空了西方思想和价值的全部内存,那么回忆,如果还有回忆的话,将只能从尼采这个名字开始。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尼采的思想在世纪之初和世纪之末两度喧嚣,实非偶然,因为那正是为中国的历史巨变进行思想探索、酝酿思想革命和创造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换言之,尼采的思想与中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且其意义超过了20世纪曾经影响过中国的其它思想和主义。

严格意义上说,尼采并不属于20世纪的中国,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尚无法真正理解尼采。何以言之?因为尼采的命运就是西方的命运,是西方现代思想、精神和信仰的命运,而那个时代的中国对西方,对思想、精神和信仰意义上的西方及其命运尚未达到切身的理解,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尼采。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出于切身需要的误读成就了尼采在中国的大名。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尼采早就说过,往往是误读成就了伟人的伟大。

尼采与中国的必然联系何在?尼采在中国的真正命运将始于何时?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对尼采与西方命运的理解,对我们自身命运的把握。

尼采把这个自然变成了一个理念,对于旧价值中的人类,这种自然是虚无和不可能,而对于超人,这是其自然(本性)。作为理念的自然,是柏拉图和康德都着力思考过的,对这个概念的重新阐释,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思想时代的开始。当尼采继续着柏拉图、尤其是康德对自然理念的思考,并最终成就这一理念时,西方文明的命运就找到了自己新的起点;同时,尼采的这一创举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命运起点的寻找。

百年动荡与坎坷之后,我们逐渐明白,中国的命运,决不只是经济与政治变革可以改变的,这不足于支撑一个伟大民族的自信;中国的命运,最终取决于一种思想、价值、信仰和精神的自信。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划时代的思想视野、气魄和使命感,需要一种彻底如尼采的价值重估,需要一种直面虚无的勇气,需要唤起一种最本然的生命强力,而最根本的,是需要一种对神圣自然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是我们的基因中先天就有的,一如《道德经》所昭示的。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永恒的自我回归,回归自己的自然。在此,尼采的命运、中国的命运、人类的命运有望成就一个共同的命运,这个命运开始于又一个世纪的转折点上,开始于现在,开始于21世纪。

歌德

生前阅读不少中国文学作品

○希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歌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因此这里只能以尝鼎一脔的方式给大的题目一个极其粗略的概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也重视介绍歌德。《学衡》第42期刊登了歌德画像。1926年9月刊发的第57期,在刊登陈铨翻译的两首歌德诗歌《图勒国王》和《鬼王》的同时,还配发了德国MoritzvonSchwind绘的《鬼王图》。第78期刊发了歌德在罗马城外苍茫吊古图。

在解放前执著于歌德译介的也是颇有几位的,如杨丙辰、周学普、郭沫若、冯至等。杨丙辰译有《亲和力》,周学普译有《浮士德》、《哥德谈话录》等多部歌德著作,冯至则著有《歌德论述》,而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则风靡一时,成为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的畅销书。

在新中国,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歌德研究和歌德翻译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出版的歌德研究著作先后有冯至的《论歌德》、高中甫的《歌德接受史》、余匡复的《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杨武能的《走近歌德》等。杨武能还撰写了德文专著《歌德在中国》(2000),为外国人了解歌德在中国百年的翻译接受情况打开了一扇便利的窗口。在1999年的歌德纪念年之际,我国推出了两种不同版本不同规模的《歌德文集》,一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十卷本,一为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十四卷本,可谓集近年歌德翻译成果之大全。

席勒

完成过一部中国戏剧《杜兰朵》

○符里希(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

和歌德一样,席勒也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写作过两首《孔夫子的箴言》。他对德译《好逑传》不甚满意,曾试图改译,但只留下了数页草稿。他根据意大利作家戈齐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的戏剧《杜兰朵——中国的公主》。

另据记载,解放前李健吾曾经改编席勒早期剧本《强盗》为《山河怨》,刊于《文艺复兴》新年号,这似乎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强盗》的最早中译则出自曾经留学柏林的北京大学德文系教授杨丙辰之手,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过这个译本的修订本。

贝多芬

用自身的强大说服历史

○马慧元(西洋古典音乐研究者)

所谓贝多芬的晚期,一般说来是1815年至1827年。晚期的交响曲,跟弦乐四重奏没什么可比性,因为不同体裁自然造成情感的侧重点不同。我私心偏向四重奏一些,家里的乐谱总是摆在好拿的地方,一旦放起op.127或者op.135,就条件反射地想打开谱子来读。那音乐太寒凉太险峭了,如果没有谱子扶持,真不知何以为继。它们抵达了听觉的荒芜之地,让人偶尔一游即可。

THE END
1.探索法律世界从梦想到专业的旅程探索法律世界从梦想到专业的旅程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法律成为了维护秩序、解决纷争和保障公正的一个重要工具。我想学法律,因为我渴望通过学习法律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我对法律产生兴趣是因为我对规则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每个人都知道有规矩,但为什么有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836.html
2.探索法律世界从梦想到专业的征程最后,当我正式踏上这段旅程时,即使遇到困难和挑战,但由于内心那份“想学”的决心所驱动着前行,那份渴望让一切努力变得充满意义。我知道,将来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地方,与众多同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美与谐调社会将是一个极大的荣幸,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我想学法律”这一信念将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01021.html
3.《审判》中的法律之门《审判》中的法律之门 1962年改编的电影《审判》海报 小说《审判》中文版之一 奥匈帝国下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小说《审判》,开启了“笼子找鸟”——因审判而有罪的“卡夫卡式审判”模式。小说波谲云诡、晦涩难懂,法律之门更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溢出众多法律隐喻,以至英国哲学家http://yz.jsjc.gov.cn/tslm/wenhua/202411/t20241122_1677947.shtml
4.法律法规——法学巨擘:孟德斯鸠武昌职业学院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追求民主与法治的道路。 他深入研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论法的精神》这一经典著作中,他指出法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家的政体、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孟德斯鸠强调权力制衡的重要性,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独https://www.wczy.edu.cn/mkszyxy/info/1141/21692.htm
5.法律之旅从梦想到专业我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卓越的心理素质。因此,我决定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但又富有成就感的法学学习之路。 三、入门知识与基础训练 在正式步入法学院之前,我必须先系统地学习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宪法、民商法等。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读和分析法律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4462.html
6.怎么认识法律,是思辨和实践的统一体怎么认识法律,是思辨和实践的统一体 1、要认识到抽象的法律就是就是规章制度条例。2、要认识到具体的法律就是行为做法和动作。3、要认识到法律是一种思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要认识到法律是一种实践,只有去实行,才能做到公平正义。5、要认识到法律是一种信仰,只有http://m.qicaisi.com/bk-3089790.shtml
7.《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日]长谷部恭男)摘要书评试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律是什么 法哲学的思辨旅程自营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法律是什么 法哲学的思辨旅程 [日] 长谷部恭男 著,郭怡青 译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1791891.html
8.《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日)长谷部恭男著)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作者:(日)长谷部恭男 著,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最新《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00934.html
9.《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pdf全文免费《法律是 什么? 法哲学的思辨旅程》.pdf,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日)长谷部恭男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23/8054023006002014.shtm
10.洛克自由教育观的法哲学思辨洛克自由教育观的法哲学思辨 西南政法大学 | 陈燕妮 开通知网号 秩序的基础在于组成它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而完成洛克政治哲学“自由”理想的是“理性自由人”。梳理洛克“自由教育观”的哲学理论,研究其“理性自由人”的预设,探究洛克自由教育观下的“理性自由人”是否能够从家庭中得到培育,“家庭”能否帮助现代人找到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088649.nh.html
11.人生是一场修行,思辨依然在继续24小时滚动新闻俞吾金答:其一,必须确立现代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尊严与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都无例外地处于法律关系中。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现代哲学本质上就是法哲学,因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一切对象都处于法律关系中。 其二,必须培植普遍的法权人格。尽管每年都有数十部法律出台,但只要缺乏普遍法权https://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819/c25408-22607202.html
12.社會科學之王——思辨經濟學260年1755年(乾隆二十年,《商业性质概论》出版)到1871年(同治十年,《国民经济学原理》出版),古典(classical)思辨经济学一百一十六年 1755年(乾隆二十年)《商业性质概论》出版比1648年(顺治五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要晚107年,比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新方法模式》晚71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481007198/
13.西方文论讲稿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者,柏拉图学生.他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来对待柏拉图学说,主要著作有:《工具论》、《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论灵魂》、《政治学》、《伦理学》、《诗学》。《诗学》是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a95j3bl.html
14.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与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免费阅读只要研究者们相对孤立地来处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批判性考量,他们对马克思脱离黑格尔的理解都不可能充分。当然,许多研究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理论与思辨哲学之灵感的否定连接在一起。然而,就学者们对青年黑格尔派(像大卫·施特劳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理论与哲学研究与马克思政治思考之间或多或少的https://www.qimao.com/shuku/177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