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发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定罪量刑最新标准(一览表)人民法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流浪猫绊倒投喂者

近日,《》(法释〔2024〕13号)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修改了“情节严重”(3年以下)标准,新增了“情节特别严重”(3年至7年)标准。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定罪立案定罪量刑一览表

量刑档次

情节严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适用情形

(红字为新修内容)

①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②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③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④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⑤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恶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或者以虚假和解、虚假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⑥实施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等恶意减损责任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⑦伪造、毁灭、隐匿有关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⑧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⑨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⑩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履行协助行使人身权益等作为义务,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恶劣的;

以恐吓、辱骂、聚众哄闹、威胁等方法或者以拉拽、推搡等消极抗拒行为,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情节恶劣的;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①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②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③以围攻、扣押、殴打等暴力方法对执行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④因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⑤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注意事项

①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指诉讼开始后,一般是指被告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后。

③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④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同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公务罪,袭警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量刑起点

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量刑基准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的后果、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罚金适用

根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手段、危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

缓刑适用

综合考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手段、危害后果、执行情况、社会影响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宽严相济

①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②在提起公诉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附:

量刑细则(“江苏省”标准,仅供参考)

1.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三个月拘役至九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5)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6)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7)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8)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履行停止侵权或者拒不履行协助行使抚养权、探望权、相邻权等行为义务,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10)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4)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5)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6)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7)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的后果、

(1)每增加一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情形,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暴力抗拒执行,造成人员伤害的,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每增加轻伤二级一人,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每增加轻伤一级一人,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

(3)暴力抗拒执行,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及执行公务证件等,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造成直接财产损失每达到2000元,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4)致使债权人遭受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每增加10万元,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5)其他可以增加刑罚量的情形。

2.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暴力抗拒执行,致使一人以上重伤或者三人以上轻伤的;

(2)暴力抗拒执行,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及执行公务证件等,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且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达到5万元的;

(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财产数额累计达到100万元的,或者造成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达到100万元的;

(4)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5)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的后果、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前款一种情形的,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每增加轻伤二级一人,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每增加轻伤一级一人,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

(3)符合前款第(2)种情形,造成直接财产损失每增加5000元,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4)符合前款第(3)种情形,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财产数额或者造成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数额每增加30万元,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1)曾因妨害司法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内曾因妨害司法受过罚款或者拘留处罚的;

(2)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的;

(3)煽动群众阻碍执行的;

(4)采取持械、聚众围攻等暴力、威胁手段的;

(5)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4.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执行义务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履行部分执行义务的,可以参照履行执行义务的比例减少基准刑。

5.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根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手段、危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单处罚金的,一般判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并处罚金一般不得低于一万元。单位犯本罪,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五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罚金一般不得低于二十万元。

单位犯罪中对单位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不得低于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罚金数额。

6.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综合考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手段、危害后果、执行情况、社会影响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1)在一审宣告判决前仍拒不执行,或者未赔偿因拒不执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2)煽动群众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的;

(3)采用持械、聚众围攻等暴力、威胁手段的;

(4)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或者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权妨害执行的;

(5)造成一人以上轻伤或者多人轻微伤的;

(6)曾因妨害司法受过刑事追究的;

(7)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8)其他不适用缓刑的情形。

刑法条文

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THE END
1.你认为我国刑法有哪些罪名的量刑太重或入罪标准过低,又或者量刑太危险驾驶罪里边,有不少是公职人员,或者公司的重要人员,例如技术或行政骨干,对社会对单位都有重要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8185681/answer/44667877551
2.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奴隶制的法律体系在走向瓦解,封建制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1.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对传统的法律观念、传统的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 2.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22020_122637399.html
3.法制史复习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三)轻罪重刑:在法律内容上,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 (四)法布于众:与“以法治国”等原则的要求相适应,法家主张向全社会公布国家的法律,让全体臣民皆知法又有法可依,从而否定了奴隶制下的法律秘密操纵状态。 二、《法经》 (一)《法经》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作https://www.kaoyan365.cn/jm/7025.html
4.读书:法治的细节关于死亡,法律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刑法理论中采取了医学上关于死亡的标准,也就是综合判定说,具体的解释是:以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瞳孔反射消失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判断人是否死亡。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讲这三种死亡都是不可能逆转的,而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希望将脑死亡确定为死亡的标准,也就是当生物体的脑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5.轻罪重罪之法定界分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法律并无明文规定轻罪、重罪的概念和范畴。进言之,中国学人、民众耳熟能详、出口即言的所谓轻罪、重罪,虽然本是关乎“罪”而且是“罪”之轻重的严肃、重大问题,但是现实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严肃、重大,相反,它们的使用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例如,仅就称谓而言,关于轻罪,实践中有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542.html
6.宋赵来:中国的腐败问题宋赵来:中国的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 一 贪官污吏被黑帮视为一条有用的狗 山西省高平市破获了一个以“黑猪”为首的沙黑犯罪团伙,拉出了包括晋城市委组织部长、高平市副市长在内的一批腐败官员。从一般情理来说,这帮“黑猪”们仗着这批腐败官员作靠山,胡作非为,发了大财,成为当地的一霸,应该是很感激自己的“父母官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09/09/18066.html
7.魚の香对《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笔记(7)中国婚制自始至终为一夫一妻制,社会和法律都只承认配偶中一人为“妻”,其余为妾,因而也称“一妻多妾制”,婚制与嫡庶分明有关,只能立一个嫡子,因而只有只能由一个嫡妻。 因而古时法律仍然惩办重婚罪,特别是隐瞒婚姻骗婚者重罪。生活上常有承祧两房者娶二妻,但是礼法伦常依旧不能够接受这种行为,但是在司法实践上https://book.douban.com/people/Yqy1003/annotation/60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