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布7起经济犯罪案件中恒投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200万元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2019-05-1415:57·海报青岛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14日讯(记者毛道光通讯员青公宣)记者从下午的青岛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以来,青岛市公安经侦部门共立案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0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1人,挽回经济损失5.01亿元,其中,立案涉众型经侦犯罪案件1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8人,涉案金额39.7亿元。在持续开展的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中,青岛市公安机关共从境外抓获、劝返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3名。

青岛中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17年10月份,平度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接群众举报:青岛中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同年10月份,将该公司业务经理王某某等11人抓获并刑拘,2018年3月19日,将该公司法人代表刘某抓获。经查,自2011年中恒平度分公司成立后,刘某组织业务员对外宣传到该公司投资安全、利率高、公司有实体企业等,从事非法集资业务,以中恒平度分公司的名义与投资人签订借款合同,每月支付利息,参与群众580余人,涉案金额7200余万元。2018年4月,该案移送起诉至平度市人民检察院,现平度市人民法院正对该案进行审理中。

“50300”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019年2月25日至3月15日期间,黄岛分局经侦大队开展聚集型传销窝点实地摸排清查工作时,查获“50300”传销窝点。经查,“50300民间互助保本小额理财”传销项目的参与人员都是采用谎言邀约方式欺骗亲戚朋友,发展线下采取的是拉人头交钱模式,并没有实际经营活动。邀约人以帮助介绍工作、旅游、承揽工程等名义将亲戚朋友从外地骗来,通过轮番上课的形式进行洗脑,让参与者交纳50300元,并不断发展下线加入。该项目实行岗位晋升和出局制,组织者宣称,发展到足够的会员数,就可以拿到800万。目前,该案已捣毁传销窝点6个,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立案1起,查获涉嫌传销人员77人,刑事拘留48人,移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17人,批评教育12人。

张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案:2015年12月,市南分局根据摸排的非吸类案件线索,快速出击,迅速破获一起涉案金额40余万元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2015年3月至1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张某明知本市市南区福州南路等8处房产系孔某某使用非法集资款购置,且上述房产均已被公安机关查封,仍对外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共计人民币40余万元据为己有,同时不配合公安机关对上述涉案财产的追缴,后被查获。2016年4月19日,该案被移送起诉。现法院于2019年4月8日做出生效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同时对违法所得40万元予以追缴。

青岛“某云商”特大虚开、骗取出口退税案: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犯罪嫌疑人马某、赵某等人,在明知没有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介绍他人、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同时犯罪嫌疑人刘某声提供与该批增值税专用发票配套虚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赵某安排公司员工采用编造虚假的装箱单、海运提单、出口发票、内贸购货合同、外销合同,将接受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到青岛市国税局申报出口退税。现已查实该团伙接受虚开发票1300余份,价税合计3.6亿元,骗取出口退税4500余万元,成功避免税款损失1500余万元。2018年12月,市局经侦支队、李沧公安分局会同市国税稽查局成功打掉以赵某为首的骗税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目前已经移送起诉16人。

陆某某等人保险诈骗案:2019年1月至今,青岛经侦部门根据上级部署,立足扫黑除恶等公安中心任务,着眼发现和打击新型保险犯罪模式,会同李沧分局、市银保监部门,一举破获了一个以青岛某汽车维修公司陆某某、侯某某为核心,涉及评估中介机构、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及各类社会人员的保险诈骗涉恶犯罪集团。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已批准逮捕5人)。经查,2018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陆某某、侯某某伙同马某某、张某某、牛某某等人,以陆某某开办的汽车修理厂为依托,大量购买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二手豪华车(包括部分事故车)或者借用他人车辆进行套牌,并使用上述车辆与其他社会车辆故意制造或伪造交通事故,后利用网上报案等方式逃避交警、保险公司查勘,再通过保险公估公司出具虚假的高额车损评估报告,并依据上述评估报告委托律师到法院起诉,向保险公司索赔高额赔偿,目前已查明该团伙利用此类手段作案20余起,索赔金额300余万。

严厉打击、严密防范经济犯罪活动,不仅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让我们充分借助“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这一平台,警民并肩作战,共建和谐美好生活,为建设平安青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防范提示

一、怎样防范非法集资犯罪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向社会(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通常采取的骗术主要有:

1、披着合法企业的外衣,行违法之实。利用群众求富心切、风险识别能力差,编造虚假信息制造舆论;利用各类媒体不断宣传造势;利用经营传统的种植、高新技术开发、投资入股、保险理财投资、股票私募投资、售后返租等项目,欺骗社会公众投资;

2、通过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利用亲情诱骗。以支付高息、红利或给予定期分配实物为诱饵,骗取更多的集资参与人投资;

3、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息返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

天上不会掉馅饼。广大群众要提高“三个意识”

1、提高防范意识。任何承诺“高息”“高额回报”的项目都不可信,面对高额利息诱惑,应当保持理性,冷静分析,不要掉进非法集资的陷阱;

2、提高维权意识。如发现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3、提高法律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人参加非法集资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二、怎样防范非法传销犯罪

“非法传销”本质特征:一是加入时须交纳入门费或被要求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二是加入者以拉人头发展下线数量或者骗取资金的多少来提成;三是形成上下线的金字塔的层级关系,按等级提成。通常采取的骗术主要有:

1、以招工、招聘、介绍工作、做生意、旅游、朋友会面等为名,采取开会、培训、上课等方式,对加入者进行“洗脑”,通过利诱、威逼、暴力等手段胁迫其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2、披着合法公司、企业的外衣,以销售商品为掩护或谎称“国家搞试点”“西部大开发”项目为名,以所谓“资本运作”“特许经营”“加盟连锁”“连锁销售”等形式,以高额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3、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打着“加盟连锁”、“网络销售”、“网络代理”、“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旗号,以快速发财致富为诱饵,诱骗缴纳入门费,在网上注册会员或代理商,发展下线,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传销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发现有传销活动,请及时向发生地的有关部门举报。

THE END
1.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管辖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先后于2001年4月18日和2008年3月5日颁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2001年《追诉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2008年《补充规定》)。2001年《追诉标准》和2008年《补充规定》颁布实施以来,http://www.queshu.com/book/11167506/trends
2.人身犯罪罪名精释与案例百选题名:人身犯罪罪名精释与案例百选 责任者:陈洪兵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2024 载体形态项:24, 381页 23cm 个人责任者:陈洪兵著 学科主题:侵犯人身权利罪 中图法分类号:DF624.5 D924.345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作者多年来深耕刑法分则,致力于将学术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通过对实践中的大量案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http://libopac.zuel.edu.cn/SJXQ/sjxq?refcode=2019351221
3.最新刑法著作概览及其在现代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探究2、应对新型健康挑战:对新型健康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司法机关更好地应对网络健康、经济健康等新型健康问题。 3、促进刑罚体系的完善:推动刑罚体系的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展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刑法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新型健康的形式和手段将不断更新,刑法需要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https://www.pjjsht.com/post/42540.html
4.走私普通货物犯罪手段花样翻新北京四中院近十年审案112件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严重扰乱海关监管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同时部分走私的货物、物品在入境过程中因缺少相关检验检疫程序,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病毒传播等次生风险,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打击该类走私犯罪,北京四中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注重严格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并重视认罪认https://www.bj148.org/sytjlb/202412/t20241209_1670435.html
5.公安机关经济侦查大队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章明确规定对各类经济犯罪行为应如何进行定罪处罚。依据有关规定,晋江市公安机关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一共包括以下几类:(1)走私罪中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外的其https://lawyers.66law.cn/s2501811186116_i22468.aspx
6.卢建平7. 《比较犯罪学》(合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8. 《经济法》(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年版 9. 《刑法国际指导原则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经济法》第2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 《网络犯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12. 《有组https://baike.sogou.com/v64720739.htm
7.两种经济犯罪的法经济学分析【摘要】洗钱罪及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范,其立法背景似乎相似——都是政府为了因应新型态的经济犯罪,及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所造成的失序(或法律失灵),对法律漏洞的填补。差别在于前者主要受到国际条约及国民安全感的压力,后者主要受到联合国反贪污公约及防制贪污犯罪的舆论影响;但二者皆可说是走向刑罚积极主义的一种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05.html
8.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为及时、准确打击经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对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作出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级公安机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z1rkp9g.html
9.20个行政法最高法指导案例汇总2000年4月19日,安徽省公安厅致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罗湖区人民法院,请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对民事案件中止审理并依法移送安徽省公安厅统一侦办。2000年7月15日,罗湖区人民法院将其受理的(2000)深罗法经一初字第372号、(2000)深罗法经http://www.dujiaoshou.cn/sikao/zhidao/2020/0824/29643.html
10.涨知识!经济犯罪案件77种罪名,都归经侦警来自陈厚存存涨知识!经济犯罪案件77种罪名,都归经侦警察管 http://t.cn/A6QLLaqV https://weibo.com/3839284141/Oji28mXzt
11.2012年浙江警察学院招生简章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84.3万册。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富有特色,现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方向)、经济犯罪侦查、涉外警务、警务指挥与战术等9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www.hsyz.cn/article/detail/idhsyz_2848.htm
12.税法案例分析范文6篇(全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8日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对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86种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作出了规定。其中涉及税务犯罪的12种罪名,再次明确了公安机关予以刑事立案的具体标准,现整理如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71cbo6u.html
13.有哪些犯罪不是公安机关管辖的?金辉警用器材专卖店一、政治安全保卫局管辖案件范围(共30种) (六)《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中的下列案件: 29.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398条第2款)(1) 30.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第398条第2款)(2) 二、经济犯罪侦查局管辖案件范围(共77种) (二)《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下列案件: http://www.jhcps.cn/M/html/7803961952.html
14.福建警察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高招要闻1、公安类本科提前批:侦查学(含刑事侦查方向、国内安全保卫方向、禁毒学方向、警察指挥与战术方向);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含治安管理方向、交通管理方向、公安管理方向);刑事科学技术(含刑事科学技术方向、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方向)。 2、政法类本科二批:法学、行政管理学。 http://m.555edu.com/news/detail/id/11429.html
15.第九编政法军事1997年扩大打击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范围,当年立案15起,全部破获,其中特大案件8起,重大案件5起,挽回经济损失80万元。同年10月,成立涉税案件侦查科,受理涉税案件。1997—2001年,涉税案件发案132起,全部破获。1998—2001年,经济科民警与农业执法人员配合,打掉贩卖假种子团伙1个,收缴假种子350公斤;配合烟草缉私打假活动,收缴https://www.hrbswszyjs.org.cn/fznj_details/100.html
16.新疆11年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1919起新闻台天山网讯(新疆都市报记者姜岚报道)2月29日,新疆都市报记者从第二次新疆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会议上获悉:2001年以来,新疆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19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16人,挽回经济损失39亿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市场经济秩序、群众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http://news.cntv.cn/20120303/1126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