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的定义很广,只要破坏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并且谋取不法利益比较大的都算犯罪。它包括职务贪污、金融诈骗、甚至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非法经营都算经济犯罪。
常见的经济犯罪种类和刑事立案标准
一、金融诈骗类的。如个人信用卡诈骗,票据诈骗,合同诈骗,只需5000元以上就可立案。个人集资诈骗的金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在50万元以上的,就可进行到经侦大队立案。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的存款,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且吸收公众存款的户主达到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且吸收公众存款的户主达到150户以上的;就可通过经侦立案。
三、职务贪污受贿。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私人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便利,违反法律规定,贪污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私下吃回扣,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可被立案追诉。
五、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生产、销售商品中进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金额达到5万元可立案。
六、制造、使用假币。故意制造假币,或者明知道是假币还使用的,假币总金额在4000元,假币数量在400张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七,银行贷款转高利贷。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将被立案;如果没有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屡教不改的,也会被立案追诉。
立案标准解释
有读者看了上述立案标准,就产生疑问:票据诈骗才5000元就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我不如搞集资诈骗吧,它的立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没达到10万元,应该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了吧?
首先,这个立案标准不同,并不是说对诈骗犯可以提高处罚门槛,而是定罪的名称不同而已。毕竟法律上有很多的罪名,如果你搞集资诈骗没达到10万元,但是超过5000元的,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定的罪名不是集资诈骗罪,而是一般诈骗罪。
同样,单位集资诈骗罪并不是说诈骗分子组成个团伙,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就可以提高处罚门槛,到了50万才被追究刑事责任。单位是指有合法资质的机构,就算某个主管以单位的名义实施诈骗,里面大部分员工都还是好的。诈骗分子随意编造个机构,不叫单位,只会以团伙诈骗罪论处。就算是正规单位的领导,哪怕你诈骗的数额低于50万,诈骗了20万、10万,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定的罪名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