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律查询

(1998年4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对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问题作以下规定:

第一条同一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第二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为单位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骗取的财物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责令该单位返还骗取的财物外,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

第五条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条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后,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而企业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通知相对人,致原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该企业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原承包人、承租人利用擅自保留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企业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

单位聘用的人员被解聘后,或者受单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员被解除委托后,单位未及时收回其公章,行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单位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单位进行走私或其他犯罪活动所得财物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予以销售,买方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的,如因此造成经济损失,其损失由买方自负。但是,如果买方不知该经济合同的标的物是犯罪行为所得财物而购买的,卖方对买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本规定第二条因单位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第四条、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未能返还财物而遭受经济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一并审理。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因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也有权对单位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若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九条被害人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犯罪嫌疑期间中断。如果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或者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撤销案件或决定不起诉之次日起重新计算。

第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THE END
1.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经济犯罪的种类如下:职务侵占罪、单位行贿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行贿罪、走私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单位受贿罪介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隐瞒境外存款罪。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35174.html
2.经济犯罪问法百科随着金融行业体制的改革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展,金融领域中的经济犯罪也居高不下,包括职务犯罪、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买卖外汇的地下钱 庄、制贩假币案件、证券犯罪案件等,其中金融诈骗尤为突出,当前既有发生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网络金融诈骗、跨国金融诈骗等案件,也有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较低水平的假币诈骗、电话金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14675
3.经济犯罪经济犯罪侦查立案标准量刑标准经济犯罪常见罪名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总结得知,常见的经济犯罪主要有15钟,遇到这不同的15种经济犯罪,搜集证据报案的规定各不相同。接下来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你经济犯罪常见罪名有哪些。 一、金融凭证诈骗案 1、书面报案材料,单位报案应加盖公章。 https://m.64365.com/baike/jjfz
4.经济犯罪有哪些律师普法经济犯罪类型包括: 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 2、一般情况下,发生率较高的经济犯罪类型包括,伪造合同进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制造销售伪劣商品以及银行卡、信用卡犯罪。 一、经济犯罪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任何经济犯罪都必须具有经济的内容; 2、经济犯罪的主体只https://www.110ask.com/tuwen/17710019911444414702.html
5.经济犯罪的意思经济犯罪是什么意思经济犯罪的繁体經濟犯罪 经济犯罪的经什么意思:经字含义为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 ,经线 ,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的意思。经的意思 经的成语:包括漫不经心、一本正经、经验教训、日月经天等带经字的成语。 https://chengyu.yw11.com/cy/%E7%BB%8F%E6%B5%8E%E7%8A%AF%E7%BD%AA
6.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的刑法适用问题笔者认为,司法机关在处理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认定民营企业及其相关人员的行为性质,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防止将民事责任变成刑事责任。二是在理解、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当违法和犯罪界限不明时,秉持谦抑的刑法理念,尽可能以“出罪”的思路对待或者处理相关案件,不要轻易动用刑罚方法。三是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14.html
7.论我国当前的经济犯罪及治理对策法信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 (一)经济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犯罪金额越来越大。进入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制度处于变革时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的相互交错,两种观念、乃至法律标准相互磨擦以及适应新形势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经济犯罪逐年上升。针对这一局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3月作出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00850
8.经济犯罪的特征一、经济犯罪的基本特征 经济犯罪既然是犯罪,必然与其他犯罪具有共同特征,即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3条规定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经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基本特征。经济犯罪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制度,破坏了社会主义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321
9.全国公安经侦部门打击经济犯罪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新闻频道“银行卡被盗刷”“血汗钱投入非法集资和传销血本无归”“投资证券期货上当受骗”……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也逐渐凸显,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全国公安经侦部门重拳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https://news.cctv.com/2016/08/18/ARTI94xgHyDqgqk2DaW0GO3P160818.shtml
10.广东十大经济犯罪案件,这一件排在首位记者从广东省公安经侦部门获悉,2015年广东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2.4万多宗,破案9700多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8万多名,挽回经济损失24亿多元,全省“猎狐2015”、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制假售假、银行卡犯罪等专项工作综合考评均居全国前列。2月28日,广东省公安厅向社会公众公布了2015年全省十大经济犯罪案件。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2/28/c50041.html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第一条?同一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第二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为单位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骗取的财物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构成犯罪的,除依http://m.dyzxw.org/?act=a&cid=2&aid=15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