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律硕士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

2018法律硕士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

民法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有哪些作为法硕考研的重要学科之一,民法需要重点背诵记忆。下面yjbys小编将为大家讲解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希望对备考法硕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是对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方针。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具体而言,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等六项。2018年依据民法典的修改,新增保护环境原则,这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

民法的七大原则具备以下三项功能:

1.指导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具有指导意义。

2.约束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具有约束力。

3.补充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的地位,但在民事法律规范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必须适用具体规定,不能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了解了概念以及功能之后,需要逐一分析六大原则:

一、平等原则

(一)概念

平等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没有平等就没有民法,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体现在主体之间的平等上。

(二)基本内容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的人格是平等的。

2.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的协商。任何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

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按其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

1.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

2.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历年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跟胡公平的历年处理民事纠纷。

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法律活动时,应当本着公平的历年合理地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并且正当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四、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是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1.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告知义务,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前)

2.达成合意后,需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中)

3.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后)

(三)地位

诚实信用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依法正确行使,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态度,以至于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1.民事主题行使民事权利不得超越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的正当限制,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2.民事主体对其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限度,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六、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七、保护环境原则

《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上述七大原则出题形式主要是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特别是论述题,希望考生认真掌握。

THE END
1.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平等原则:民法强调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承担平等的民事义务。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这意味着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与谁进行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f9d686d723e499e072537646
2.法律的六个基本原则律师普法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https://www.110ask.com/tuwen/6941848451609484539.html
3.01.第1讲民法基本原则与民事法律关系(上)9154播放[3] 01.第1讲 民法基本原则与民事法 1648播放 16:26 [4] 02.第2讲 民事权利及其私力保护 2443播放 25:17 [5] 02.第2讲 民事权利及其私力保护 1527播放 25:23 [6] 02.第2讲 民事权利及其私力保护 1209播放 25:19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JHKTBLT14
4.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法律文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和整个诉讼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根本性准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制度,更不同于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基本原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指基本原则http://wenshu.110.com/wenshu_13479.html
5.论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效力/郎元鹏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对此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国国内的学者和日本的学者,在许多民法学教科书和著作中,一般专门设立一章进行论述和介绍。但就“民法基本原则”一词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学者的表述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解释法律的依据和补充法律漏洞的基础【4】;有的认为,民法基本原则是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466
6.民法的基本原则问法百科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对我国民法的原则做了规定,概括其内容,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民法内容有普遍约束力的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平等、自愿等原则,还有一些是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如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6698
7.《民法典》注释3: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司法适用【中文摘要】《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该条确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我国《民法典》确认了民事权益受法律http://www.cicjc.com.cn/info/1041/13860.htm
8.民法基本原则否则形成错判,则应法定程序予以纠正。3、补充功能。民事法律规范必有漏洞,在新的社会关系发生需要法律调整而无具体民法规范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处理民事案件,民事主体可以直接根据民法基本原则进行民事活动,处理民事关系。因民法基本原则是具体民法规范的补充[4]。https://baike.sogou.com/v318660.htm
9.二民法的基本原则讲义(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中,承认的民法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守法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 (一)https://wangxiao.exam8.com/shiting/w_jiangyi.asp?jiangyiID=1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