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浙派园林学”体系架构

实践是创新之源,创新是理论之本,理论是科学之基。中国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城乡园林实践建设,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加快推进理论创新就成为中国园林发展的第一要务,而从实践中提炼原创性园林概念和命题,进而形成新的园林研究范式,则是理论创新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浙派园林进行了系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后,从浙派园林的哲学渊源、滋养沃土、地位价值、基本理论、设计方法、造园要素、造园意匠、生态技法、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首次架构了“浙派园林学”学术体系(图1)。

图1“浙派园林学”学术框架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凭借独特的诗画山水与璀璨人文,浙派园林成为“东方自然山水式生态美学思想的杰出典范”,并且自成一派,包括浙派传统园林和浙派新园林两大类型,其四大造园特色为包容大气、生态自然、雅致清丽和意境深邃。浙派园林学术体系主要由其核心理念、设计方法、造园意匠、造园要素和造园技法五大部分构建而成。

01

核心理念

造园理念是中国园林的核心,造园过程中各造园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独有的理念。2005年,祁新华等学者针对国内园林建设的一些反自然现象,借鉴近自然林业思想,提出了“近自然园林”的新概念和理论体系。“近自然园林”通过“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再现自然”等途径,使得园林在功能上能够同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与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这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应严格遵从、大力发扬的理念。在这个意义上,以真山真水为特色的“浙派园林”风格即是一种典型的“近自然园林”。

“近自然园林”理念需要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这必然涉及到人们的自然观。丰富自然的内涵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使人类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自然做出改造。新自然观不是凭空提出新颖抓眼球的概念,而是基于当前的自然观,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为未来浙派园林发展提供新的自然观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提出浙派园林的基本理论——风景园林的“立体自然观”(图2),将自然分为四个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的自然(天然景观),第二自然为改造的自然(乡村与农业景观),第三自然为再现的自然(城市园林景观),第四自然为想象的自然(文学作品与虚拟景观)。

图2浙派园林的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

这四类自然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逐步认知过程,也是大自然从原始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的痕迹。这样的分类不仅仅是根据历史发展过程划分的,当前,这四类自然还是同时存在的,代表着不同区域的环境。第一自然主要是当前人类还无法或鲜有触及开发的地段,如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疏林草原、高山草甸、戈壁沙滩、沼泽湖泊等原生环境。第二自然主要包括村落、村野、农耕、田园等景观,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区域。第三自然主要包括当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等。第四自然是基于人的文化、需求与感知等综合因素而产生的潜在的自然,是对现实自然的提炼与加工,是人类对更舒适、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体现为与园林景观有关的文学作品、诗词书画和数字化景观。

02

设计方法

“三境论”思想是由园林泰斗孙筱祥先生提出的中国园林的造园目标。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可持续发展”、“三生融合”、“以人为本”等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代浙派园林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

基于中国园林泰斗孙筱祥先生的“三境论”思想,提出了浙派园林设计的一些新视角、新方法和新途径(表1),有助于丰富浙派园林学术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浙派园林实践。

表1浙派园林“造园三境论”

1.再现生境

“再现生境”是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角度对可持续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索,这三个方面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最终的设计目的是促进场地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并体现出场地的多功能与审美性的统一(图3)。

图3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理念

与“三生”理念的联系

从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以场地需求为根据,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要诉求,提出以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模仿展示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三种生态设计模式,即恢复型、保护型、仿生型。

从生活可持续角度出发,生活性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为目的的设计,根据人类的生理、心理需求,将生活性园林景观设计分为舒适型、保健型、文化型三类。

2.表现画境

“表现画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通过传统绘画画论入园,在园林立意、空间布局都体现出以画构园,借用画论中的手法来组织和安排各园林要素,主要从传统画论代表理论——“六法论”的角度,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与造园中的立意主题、整体布局、要素、材料、空间组织和景点仿制对应,来体现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画境效果的景观设计方法。

二是现代艺术对园林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设计手法,在形式构图、材料运用、空间营造、色彩构成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当今,构成艺术与现代园林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在呈现艺术美的角度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从构成艺术的角度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正是营造园林画境的体现。

3.体现意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意境中除了隐藏的文化性寓意和象征之外,人的需求也应作为园林意境营造的重要参考依据,揭示人对园林环境的本质要求,从而探索多元化的意境。园林意境营造可从内外因素着手,从人的需求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研究,分别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诗格、画理、典故、风俗、道德、宗教这十一个方面加以剖析(图4)。

图4园林意境营造的主要因素与途径

03

造园意匠

浙派园林的造园意匠论分为两大阶段:意和匠(图5)。“意”即“主题”,是“匠”的指导思想,贯穿造园的始终,由设计的基底——师法自然、设计的宗旨——以人为本和设计的思路——诗情画意三部分构成。

主题内容若是造园中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即经历场地分析、空间布局、要素营造、文化植入和活动策划等过程,采用一定的造园手法,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按造园意图布局在园林中,使之组合成景观,是对造园意图的落实。

图5浙派园林造园过程中的“意”、“匠”梳理

04

造园要素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建设囊括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统筹治理。浙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灿若群星的名人志士共同为浙江赢得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成为浙派传统园林产生与发展的沃土,其中包含了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造园要素。

浙派园林秉持“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现代园林,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城市广场、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等多种类型,在对浙派绘画、浙派诗歌、浙派篆刻、浙派古琴、浙派盆景、浙派建筑等“大浙派”风格的借鉴与融合之中,浙派园林各要素设计中无一不体现着生命共同体理念与措施。

05

造园技法

浙派传统园林景观的生态技法涵盖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各层次中都存在着许多优秀的生态技法,比如说建筑群屋顶雨水管理的四水归堂法、自然渗透法与地表排水法;理水空间的桑基鱼塘法与稻田养鱼法。

表2浙派园林中的传统村落生态技法一览表

【作者简介】陈波博士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THE END
1.艺术论著刘海粟美术馆刘海粟的美术史论著作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介绍国外美术发展,是他游历国外时所著,如《日本新美术新印象》、《十九世纪法兰西美术》、《欧洲随笔》、《西画苑》等;第二类是中国古代绘画思想研究,代表作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 1、对西方美术发展的研究 https://www.lhs-arts.org/aboutlhs/works
2.浙江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2022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1、(本题5分)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同书体的演变过程和相互影响,分析其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2、(本题5分)探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特点和审美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本题5分)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六法论”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150249.html
3.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翻译是:DayoneAppledoctorsawayawhich is an accomplishment unparalleled in human history 哪些是成就空前在人类历史上[translate] astora stora[translate] a六法论 Six legal codes theory[translate] aYou can not control the a person, and the unstable emotions 您不可能控制人和不稳定的情感[translate] http://hanyu.zaixian-fanyi.com/fan_yi_6444584
4.百家姓姓氏起源之常姓起源唐张彦远于宣宗朝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于论画六法一篇中,申论谢赫人物画之六法论,并标示人物画须神气与形似并重,形似为表现神气之要素,须形神兼顾方能逼肖。其论说对唐代人物画之影响颇钜。常重胤之人物画,今虽不存,仅见于著录,然由著录之记载,亦可想见其画形似、神采兼备之貌。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92624807805663
5.杨东谕认识田中丰藏:以对“气韵生动”的释读为中心田中通过对中文语义的辨析及中国古代美术理论的重新阐释,纠正了当时日本学界将日语和汉语当做同类型语言进行读解研究的误区〔1〕;尤其是对南北宗论命题和六法论体系的研究,不仅在日本和海外艺术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也为当时中国文人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https://www.ad.tsinghua.edu.cn/info/1389/24378.htm
6.感受解释感受拼音感受造句小岩井3、那时哥哥在云南黔县当兵,时不时有立功 查看详情 感受造句 1、但是,一个无定力的狂暴者,感受到了成人的羞涩,渴望肌体的放松也是现实的。2、虽然您是用油画的语言进行创作,但通过您的作品我能感受到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气韵生动。3、早上起床,就能切身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交加:一手拿着牙缸,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6%84%9F%E5%8F%97/
7.北平中华乐社出版《一百零一首最佳歌曲》价格:200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第三册(有缺页)_民国旧书 8.5品 ¥150 ?民国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本——(服用工艺常识,服用工艺实习法,图画教学法,,,)_民国旧书 8.5品 ¥850 ?民国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本——(图案理论,雪花膏制造法,石膏工,谢赫的六法论,藤竹_民国旧书 8.5https://7788lwj.997788.com/s301/103957193/
8.我有一幅如意的仕女图(二)130*160的可以卖多少钱南齐谢赫的《六法论》, 将用笔的“骨法用笔”居于第二位,说明用笔在中国画里的重 要性。历来画家都认为用笔是“骨”,用墨是“肉”,笔墨的 运用是骨和肉的关系,而笔占主要地位,仕女画用笔和用墨的 关系自然也不例外。 以上所谈用墨是指勾线用笔的浓淡而言,它与着色时用墨 铺底色,染头发的用墨有区别。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794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