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正式重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新规解读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以下简称为“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项目方法学的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目前,CCER、碳配额CEA(ChinaEmissionAllowance)与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共同组成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产品。CCER目前已经是国内碳市场第二大交易产品,可用于一定比例的碳配额抵扣。

二、“CCER”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的CCER起源于《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核证减排量(CER)。CDM机制主要是指,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协助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建设绿色减排项目,所创造的减排量可被提供支持的发达国家用于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购买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用于抵消其规定的碳排放指标。在CDM机制下,发展中国家交出的排放权被称为“核证减排量”(CER)。CDM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垃圾填埋气体发电等领域。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主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全球碳市场:

(1)2002年,中国首个CDM项目诞生,荷兰政府与中国签订内蒙古自治区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自此,中国CDM市场正式拉开序幕。此后,一直到2012年,我国获欧盟批准的CDM项目总数超过3000个,总数居全球首位。但就在2013年,由于CER的最大需求方欧盟规定从当年起只购买LDCs(最不发达国家)的CER,从而导致我国CDM签发数量大幅减少,中国的CDM一级市场(与原始减排主体间交易的市场)受限,CDM项目受阻。

(2)2012年,正值欧洲经济低迷以及京都协议书第一阶段结束,当时CER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价格不断下跌,我国参与国际CDM机制受限,此后我国开始筹建国内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而在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等7地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各区域性碳交易所开启试点后,对标曾经的CER,中国CCER市场也应运而生,此时的自愿减排交易的双方不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是国内的企业之间。

(3)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上线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国家对CCER交易采取备案管理模式,通过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进行审定、注册、签发及公示,签发后的CCER即可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

(5)2023年10月20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CCER重启。

(6)2023年10月24日,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新规重点解读

新规分为8章共51条。

1、新规明确了CCER各流程环节主体的主管部门及权责。

(1)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作为CCER的最高主管部门,对不同的规制对象履行不同权责,具体为:

(2)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3)市场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从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机构及其审定与核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新规重新梳理了CCER项目全流程的参与主体,包括:

(1)注册登记机构

注册登记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登记的具体业务规则,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

(2)交易机构

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负责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

交易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市场健康发展,防止过度投机,防范金融等方面的风险。

交易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具体业务规则,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

(3)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机构

审定与核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申请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事项进行审定,并出具项目审定报告,上传至注册登记系统,同时向社会公开。

审定与核查机构应当对项目审定报告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在项目审定报告中作出承诺。

3、新规规范了CCER项目的审定与登记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1)项目条件

新规明确,申请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和额外性;(二)属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项目方法学支持领域;(三)于2012年11月8日之后开工建设;(四)符合生态环境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唯一性,是指项目未参与其他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不存在项目重复认定或者减排量重复计算的情形。

(2)审定与登记流程

原CCER暂行办法规定中,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项目应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并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审定机构审定。

新规已摒弃原备案制。并明确,CCER项目审定与登记,应当按照新流程开展,具体为:

新规的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详细说明了上述流程的具体内容,也赋予了审定与核查机构及注册登记机构更大的权限。

(3)注销流程

已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出现项目业主主体灭失、项目不复存续等情形的,注册登记机构调查核实后,对已登记的项目进行注销。

项目业主可以自愿向注册登记机构申请对已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进行注销。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注销情况应当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向社会公开;注销后的项目不得再次申请登记。

4、新规对于CCER项目减排量核查与登记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1)经注册登记机构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可以申请项目减排量登记。

(3)新规明确,减排量的申请流程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开展:

5、新规对于减排量交易规则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1)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

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可以采取挂牌协议、大宗协议、单向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交易方式。

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现系统间数据及时、准确、安全交换。

6、新规对于CCER项目的审定与核查机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审定与核查机构拥有CCER项目审定及减排量审定的双重职责,是CCER交易流程的重要主体,故监管部门在新规中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

(1)审定与核查机构纳入认证机构管理,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关于认证机构的规定,公正、独立和有效地从事审定与核查活动。

(3)新规明确,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对于审定与核查机构进行共同监管。

审定与核查机构应当每年向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提交工作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审定与核查机构提交的工作报告应当对审定与核查机构遵守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情况、从事审定与核查活动的情况、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等作出说明。

7、新规明确了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1)新规对于各监管主体的监管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2)新规第七章“罚则”篇,明确了拒绝监督检查责任、项目业主责任、审定与核查机构责任、交易主体法律责任、管理部门和机构责任等。并详细列明了具体行政处罚的事项和方式。

8、CCER新规亮点

(1)CCER所涉温室气体范围增加

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CCER适用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六种温室气体,此次新规增加三氟化氮(NF3),新规所定义的温室气体增加到七种。

(2)对于存量项目的处理

新规第十七条规定:“经注册登记机构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可以申请项目减排量登记。并具备下列条件:

(三)产生于2020年9月22日之后;

同时,新规第四十九条规定:“2017年3月14日前获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项目登记;已获得备案的减排量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使用。”

(3)CCER项目申请流程进一步简化

新规已摒弃原备案制的要求,新规的CCER项目签发流程和监管要求,弱化了行政管理色彩,而提高了项目业主、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责任,同时通过多个环节的“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笔者认为,赋予第三方服务机构更大权限的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必要性,故新规下CCER项目新流程在落地后是否存在新的风险和挑战,仍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及调整。

(4)监管主体引入市场监管局

新规的另一大突破是将中央与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纳入CCER项目的监管主体方,其直接指向的监管对象,是从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机构及其审定与核查活动。

9、结语

2023年随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相继出台,国内碳交易市场已逐步完善,不同种类碳交易产品的相互衔接,以及国内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逐步融合,将是下一步的发展的重要趋势。

THE END
1.九项重大调整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新规简要解读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规【2022】39号)(下称“《通知》”、“39号文”),《通知》从非公开交易流转与公开交易流转两方面,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有关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新规中扩大了非公开交易流转适用情形、明确了相关工作的规范要求和审批权限,新规的出台有利https://www.ejy365.com/news/8481.html
2.保险“国十条”3.0版解读:实际生活中的新规与变化2024年9月1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保险“国十条”3.0版。这些新规将影响保险行业的各个方面,从市场准入到风险管理,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例子来解读每一条新规,让大家更清楚这些政策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https://www.meipian.cn/56ubvn0e
3.海关科普:特殊膳食用食品进口新规解读政策解读政策法规海关科普:特殊膳食用食品进口新规解读 核心提示: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249号令)将正式实施。这部新规中,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方面的政策内容十分值得关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特殊膳食用食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特殊膳食用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7489
4.《会计法》解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六)新规:第三十七条本规定所称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一)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二)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https://baike.kuaiji.com/v86447169.html
5.强监管来袭!货币基金新规全解读!析鲸信息货币基金新规全解读! 刚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23〕42号《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自2023年5月16日起施行。 本文纲要 一、新规整体解读 二、新规全文及逐条解读 三、新规立法说明 一、新规整体解读 (一)宏观背景 总体上看,防范系统性风险是近几年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579053.html
6.最新汽车年审,汽车年审新规解读来袭!最新国内新闻近日,最新一轮的汽车年审新规正式出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些新规,帮助车主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一、新规亮点:全面提高汽车年审标准 1. 环保排放标准提升 新规中,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所有年审车辆必须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这一举措将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升空气质量。 2. 车辆安全性能https://m.qingyainfo.cn/post/5659.html
7.金管局2号令合规要点解读!流贷新规解读及新规下流动资金贷款合规操作指南 流动资金贷款是我们在信贷实践中最常见、也是最喜欢选用的业务类型,一方面操作简便,资金使用灵活,另一方面适用的业务场景、客户类型多。 2024年2月2日,在征求意见一年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这是银行信贷领域的“大法”,是原暂行办法适用了近15年后的修订版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4/21/30502061_11223518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