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下调六大国行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舆情观察探舆论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Ratings)4月16日在官网公布,将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降至“负面”。

惠誉表示,中国六大国有银行这次评级展望的修订,是在4月9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之后进行的,这反映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更不确定前景的背景下,公共财政展望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惠誉认为尽管中国支持银行的倾向不变,但中国对于这些银行提供支持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自然反映在国有银行的评级展望上。同一天,惠誉也将37家中国央企的展望下调为“负面”,包括:三峡集团、南方电网、中海油、宝武钢铁、华润、国家电网、中国铁路、中国中铁、中石油等一系列国务院直属央企及子公司。

中国财政部迅速做出回应,称惠誉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惠誉的决定“令人遗憾”。对于惠誉指出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中国财政部称,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整体看是适度、合理的,有利于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维护主权信用的决心和能力也不会改变。

二、传播情况

三、舆论反馈

1、媒体及专家观点

1)境外媒体:反映国际商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安

彭博社:这是继穆迪之后,再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去年12月,穆迪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这反映国际商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安日益加深。德国之声:穆迪在去年12月对中国的信用评级发出了降级警告,理由是中国需要花费成本来救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并控制房地产危机。外界估计,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国强化对房地产业融资的监管,此后产业又面临接二连三的危机,开发商先后爆发违约,被迫展开债务重组。尽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但在经济发展预期低迷的情况下,刺激措施似乎难以奏效。华尔街日报:惠誉国际评级下调了六家中国国有银行的评级展望,原因是担心中国政府在银行业面临压力时提供支持的能力。此前,惠誉已于上周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2)国内媒体:银行板块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3)学者:本次评级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经济政治利益

2、网民观点

1)认为这是一场金融战

@占豪:美国惠誉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稳定调为负面,并将中国6家国有银行的评级展望调至“负面”。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增速最快,通胀率最低,中国银行相比美国银行呆坏账少得多、准备金也充足,中国商业银行比美国商业银行要健康得多。然而,美国却调低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和商业银行评级,很显然这就是吹响了金融战的冲锋号角,目的就是想做空中国。

@擦肩而过:美国沃伦连篇累牍鼓噪“中国扩大出口就是产能过剩”论,惠誉国际评级等黑心机构又再次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并将6家国有大银行评级展望调至“负面”,很显然这就是打响了对华金融战的信号枪,与加息战虹吸中国资金流美策应,疯狂纠集西方国家唱空中国。

@三味真火:这不是利用国际舆论霸权打压唱衰中国经济么?试问全球经济独好的中国都评“负面”,那么美国国债是否同时跟进评为“垃圾级”方显公正?

2)分析评级展望下降的原因

@Julian:六大国有银行评级展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两点:1.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下调,大银行的评级是国家主权评级+公司评级,所以六大行的评级必然要跟随国家评级的下调联动;2.债务规模庞大,经济复苏缓慢,对支持能力的顾虑:自2008年以来,中国银行系统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资产为41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23年GDP的330%左右。六家国有银行占该行业资产的40%以上。自2019年以来,金融监管定义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23年增加到20家,其合并资产占比近70%。即使国家对银行支持的力度和意愿不变,银行业的规模庞大以及D-SIB的数量也限制了政府支持特定银行的能力。

3)质疑本次评级是否公正客观

@guan_17054506651831:这三大评级机构就是老美的工具人,有本事降低下老美银行的评级,再升息看看会不会爆,背后的西方金融资本力量太强了。

@云海飞沙2016纯粹的感性:看是中国的银行先崩还是惠誉穆迪的信誉先崩!作为美国纸老虎这个外壳的信用评级机构,不作死怎么会死?今天六大行的港股的行情就可以知道了,百年大变局的第一个指标出现了!

@石战牛熊: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都上调了中国经济的预期。那为什么惠誉要下调评级的展望?说明这些评级机构就是政治的工具。

4)建议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督

@心中绿色盎然:还是内鬼太多,都在金融领域,这一领域其实已经不是中国的了。

@隔壁热心马大爷:科技战,生物战,贸易战我们顶住了,金融战的话,说句实话,我对这群玩金融的软骨头不抱太大希望,必须国家大力支持和监督。

@无情m剑客:期待这次能逼出“打蛇打七寸”的政策调整,先关掉第二把刀。

5)需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薛定谔Ai吸猫:惠誉无信誉,标普不靠谱,穆迪有目的,戏言戏言。评级机构可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国楼市在渡劫,金融风险不可小觑,这些老六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各种原因耐人寻味。@xm_xile希乐:眼下房地产,消费,对外经贸就是银行需要面对的现实。

@凌晨的红领巾:现在房地产行业问题只有几个城市还算有点起色,但大部分死气沉沉造成严重的潜在坏账,刚蔓延到信托,对银行这个最终债权人确实有风险。

@禾口王9156:短期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中远期拭目以待。当年恒大首次从正面调为负面是19年中的事,结果1年半后爆了。期间要不是恒大拿造车说事鼓噪,可能更提前爆。

6)A股市场的银行回击惠誉

@黄土地人003:和香椽披露恒大问题后,国内的评级机构立马给恒大高评级一样。

@牛哥专业打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结构性牛市可能将由分红率高的央企股主导。事实上,我国的四大银行已经得到了国家队汇金的大力增持,而惠誉的评级下调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市场的信心。本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中信银行的年内涨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8%!

7)吐槽股市收割投资者

@有毅力得风清扬:我们不会上头的,对于这样的市场需要心脏强大,动不动跌停、涨停,受不了,跟不上,多么希望市场健康。

@wssddsw1979:又来利好!明白了,意思是今天涨了,盘后发利好,通知明天又要跌了!

THE END
1.六险二金指的哪两金六大国有银行是哪六个 2024-12-08 05:47:39 提问者: 未知 六大国有银行指的是交通银行、邮政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营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六大行都是综合性大型商业银行,业务涵盖面广泛且多元,代表着中国金融界最雄厚的资本和实力。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生意,只有把控住了风险才有利润可言,所以存款者是http://www.daidaipu.com/subject/vHzNHSVjqg.html
2.中国六大银行是哪六个中国六大银行是指在原有的四个大型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大型国有银行,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合称中国六大行。 中国六大行都是综合性大型商业银行,业务涵盖面广泛且多元,代表着中国金融界最雄厚的资本和实力。懂得https://edu.iask.sina.com.cn/jy/gY8zHPFLoF.html
3.中国六大银行是哪六个中国六大银行,是指六个大型国有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一、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简称ICBC,工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也是中国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6865201972868660.html
4.在我国常规类的4002家各类银行中,六大行(规范称谓: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常规类的4002家各类银行中,六大行(规范称谓:大型商业银行)是一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无论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或者净利润,都占据着整个银行业的半壁江山。 六大行发布半年报,主要反映了以下现实: 一是六大行的基石作用不变。中农工建四大行资产规模在30~50万亿元之间,在我国是一个巨无霸式的存在。无论在国内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0901112126517223590
5.吸引你选择国有六大行的原因是什么?,银行校招网一直以来,六大行收入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基本都跻身了前500强,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想进入银行的主要原因。 1、规模大,占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国有六大行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地位大家应该都是有目共睹的,从全国的分布情况以及资产规模来看,其主体地位不容置疑。 http://www.yinhangjobs.com/index/article/details/154.html
6.六大行降息,说明了什么?也7.25日,六大行利息调整完之后,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降至1.75%和1.80%,与上一次调息(2023年12月)相比下降了20个基点,从1.95%和2%下调。 其实,这次银行降息,市场早有预判,因为市场利率的联动机制,在7月22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调10个基点的时候,市场已经传出了银行要降息的声音。 https://www.meipian.cn/55kfy4zh
7.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及信创典型案例全梳理2021年,我国银行业加速深化信创建设,以国有大行为首纷纷启动核心系统升级改造。从科技投入来看,2022年,六大行保持金融科技高投入,总投入达到1165.49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8.42%。同时六大行金融科技进入全面百亿投入时代,工行、建行以及农行投入均超过200亿元。其中,工行以262.24亿元投入居于首位,建行紧随其后投入为232.11亿元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01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