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情况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术研究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普及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这就学校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调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了解学情,有利于因材施教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很有兴趣”以及“有兴趣”,表现出“兴趣一般”以及“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占30%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结合访谈调查,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觉得学习数学能够了解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人变得聪明,这又说明一些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数学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变现出来。在调查学生动机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日后工作需要”,这说明高中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但是依旧有4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升学”和“考试”。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基本能够做到“自主发言”的有21.4%,而“不愿意主动发言”或者“不愿意发言”的则有23.6%左右,针对这个这个结果深入剖析,不爱发言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自卑,说错了跑丢面子等因素造成。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基本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高中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左右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而有55%左右到额学生希望与同学、教师一同学习,有40%的学生希望“教师讲授为主,自己的学习为辅”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接收合作学习,并喜欢合作学习,之后极少部分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通过谈话调查,我们还发现,结合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方式以及趣味性、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最喜欢的。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提出猜想,重视探究

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来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最终由他们自己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图片,比如操场的跑道,单杠双杠,旗杆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地面抽象成平面,把“跑道白线”,“旗杆”,“单杠”抽象成直线,请先独立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后,请回答下列问题形成统一答案。2.1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有几种情况2.2直线与平面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创建这样的疑问,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总结答案,思考还会有几种情况,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法,因材施教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希望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多元化,并富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法方法,并不利于因材施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目前,高中数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自主式、讨论式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何政源.学情分析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2014,(09).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数据挖掘

BasedonDataMiningStudyonEmploymentSituation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

ZHOULiu-jun1,WANGJing2

(1.JiangsuJianzhuInstitute,Xuzhou221116,China;2.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na)

Abstract:Theemploymentsituationofgraduatesfrom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thekeytoth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dataonemploy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findingusefulinformationinordertoimprovethelevelofemploymentofthegraduate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verynecessary.XuzhouCollegeofarchitectureresearchoneducationalsystemsandemploymentmanagementsystemdataasobjects,tocareerguidanceforstudentsandforresearchpurposes,bysettingonstudentachievement,curriculum,professional,employmentdataminingtofindthefactorsinfluencingtheemploymentofstudents.

Keywords:higheroccupationeducation,obtainemployment,datamining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研究和管理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3],然而面对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在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信息之间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隐含着一些重要信息。海量信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技术条件限制,安全难以保证;数据欠规范,真假难以辨识等。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校学生就业研究和管理领域,把这些重要的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可以为招生、教务等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为校学生就业研究和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工作指导。

1数据准备

表1学生成绩数据表

2数据挖掘模型分析

2.1学生基本素质与就业的关系

本研究认为,学生的就业与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有极大的关系,例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能力、职业资格等级、社会工作经验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由于收集到的数据有限,我们在学生成绩记录和学生基本信息中提取:课程成绩、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几项作为数据挖掘的属性来发现这些因素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1)学生课程成绩以“必修”类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外语水平以英语CET成绩为标准,计算机水平以PRET成绩为标准3)采用关联规则结合决策树作为数据挖掘的方法,利用关联规则发现形如以下形式的信息:概率=0.688支持度=0.068建筑构造1=良好,建筑制图与AUTOCAD2=良好->DWXZ=D2

2.2课程设置与就业关系

最近业界经常提出: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课程设置有关。很多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脱节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通过对挖掘的各学科课程设置信息数据建立一个量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按照课程的性质将其划分、归类到相应的分类模式中,将课程设置划分方案概括到某个给定的范围,我们可以把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技术课又分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1)以专业技术课为研究对象

2)主要研究专业技术课对就业层次的影响3)采用聚类分析作为数据挖掘的方法

2.3人才需求趋势

人才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专业类型和学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可以对人才需求信息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为学校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信息支持,有利于学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培养计划。

本研究采用关联分析的挖掘方法,试图得出如下形式的结果:

概率=0.775重要性=0.115ZYMC=电子商务,XZ=3->DWXZ=D2

表4学生必修课成绩与就业关系关联规则

3数据挖掘结果及分析

3.1学生基本素质与就业的关系

通过对学生必修课成绩和就业数据进行挖掘,得到如表4所示的关联规则;通过对学生各种等级证书数据和就业数据挖掘,得到表5所示的关联规则。

用决策树对学生成绩和学生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学校奖励的数据同时进行挖掘,得到如图1。所示的结果;依赖强度由强到弱由表6所示。

分析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高职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私人企业

从数据挖掘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等和较差的D类企业(单位性质集中在D2、D3的私人企业),这与学生本身素质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有关。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录取门槛相对较低,高中起点的一般是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没能考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初中起点的大多是初中成绩不太好并且对自己的今后的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一部分通过3-5年的学习自身素质大大提高,有的学生走进社会之后甚至表现比普通高等院校和名牌高校的学生更加优秀。但是,由于社会上人们对待高职学生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所以他们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集中在中等偏下的私人企业。

2)课程成绩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成绩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有些专业的某一门或某几门成绩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例如建筑专业的专业课“建筑构造”、“建筑制图与AUTOCAD2”、“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这几门课成绩良好以上的同学就业单位性质在中等企业的概率达到65%以上。而课程成绩只达到及格的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是D3的较多。这是由于一些就业单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招聘时,他们可能会偏向优先考虑各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过从数据挖掘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对就业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

3)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学院奖励学分对就业产生明显影响。

3.2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关系

通过对学生专业技术课的设置和就业层次进行挖掘,得到如表7所示结果,学生的就业层次自动聚合为5个分类:

分类1=86.6%E+9.5%B+3.7%C

分类2=65.0%D+30.1%E+4.9%C

分类3=80.2%B+19.7%E

分类4=85.7%D+14.2%B

分类1=53.4%E+40.1%D+6.5%C

表7学生课程设置与就业关系的聚类

分析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徐州建筑学院学生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三年来变化并不明显

从数据挖掘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徐州建筑学院学生的专业技术课主要设置了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电气工程CAD、楼宇自动化技术、机床数控技术、建筑供电、机电一体化原理这几门课程,三年来课程设置变化不明显。

2)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层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各种就业层次出现在不同分类中,没有独立聚合为分类,但是通过分类间的对比还是可以发现,不同就业层次在不同分类中的概率有明显的偏向,一些就业层次以较高的概率和某些课程聚合成一类,这说明,这些聚合在一类的就业层次和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共性,课程设置对就业层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缺少变化,此数据源挖掘出的信息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充分挖掘出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层次的影响。

3)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不断的更新,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3.3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人才需求趋势分析主要找出学生所学专业和学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生就业数据的挖掘,得到如表8所示的结果:

1)学制对学生就业影响较大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决定了学生的入学起点和毕业学历,5年制学生是初中起点的大专学历,从表中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单位明显比高中起点的大专学历学生差,主要集中在较差的私人企业。而4年制的本科学历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学制之间的关联规则不明显,并且有些专业的本科学历学生的就业单位并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学制中,3年制和5年制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的影响较大,而4年制则没有明显影响。

3)低期望值保证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虽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大多为私人企业,并且集中在中低档次,但是由于学生的期望值远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找工作时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保证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从高职学生的就业数据来看,待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极少,这一点必将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4结束语

通过对徐州建筑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就业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在校的专业课成绩对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以及学校奖励对学生的就业影响特别明显。

2)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3)学制对学生就业影响较大,专业对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MargaretH.Dunham.数据挖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滕广青,毛英爽.国外数据挖掘应用研究与发展分析[J].统计研究,2005(12):68-70.

[3]王伟鸣.教育信息的关联规则挖掘[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3.

[4]张海笑.数据挖掘分类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5.

从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较之欧美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美国为例,美国体育俱乐部起步较早,发展更为充分,早在20世纪初,体育俱乐部就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体育俱乐部已经遍布美国高校,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俱乐部较早传入我国,但是由于体制限制发展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体育俱乐部开始发展壮大,并成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再次被引入学校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不同,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的一种体育组织。高校体育俱乐部以其自身优势吸纳学校群体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对社会体育俱乐部而言,它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

目前的体育俱乐部研究,主要是对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以河南高校为例,苏艳杰对河南84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呈现一种多样化发展趋势。按照形式可以分成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及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按照组织者可以分学生、教师及学校等。调查结果还显示,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相对比较充分,无论是类别、数量还是质量,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完善提高。

二、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发展层次较低,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科质量,都不能与公立高校相比,在体育学科建设方面尤其如此。

多数公立学校设有体育系,体育学科建设相对比较健全。但是一般民办高校都没有体育系,体育只是附属在基础部抑或其他教学部门之中。更有甚者,其体育教师多是有其他学校或社会人员兼职。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无论是学科数量还是学科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在这种状况下,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也非常有限。

以广东某应用型学校为例。在学校院系建设中,该民办高校没有体育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隶属于基础部,体育俱乐部数量有限,仅有有武术、舞蹈、排球、篮球等体育俱乐部。我们以访谈、问卷等方式对该校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每个年级随机派发60份,共回收180份。问卷对体育俱乐部开设动机、培养目标、学生参与动机等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分为自愿和教师引导两种,以自愿为主。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但当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放弃体育俱乐部活动。

在该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导致体育俱乐部的不稳定。以该校跆拳道俱乐部为例,在学校新招聘教师中有一位跆拳道专业的,由于他的到来该校跆拳道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一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辞职,进而导致该俱乐部关闭。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2015年本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院校多达267所。然而,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次就业率低、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岗位等就业问题显著。因此,调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地方本科院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近5年(2010~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7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低,对2015届毕业生只做访谈调查。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程度低,一次就业率低

在问卷调查中,从事与专业对口或联系密切的工作毕业生仅为24人,占总人数的33%,有67%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关(如图1所示)。在2015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调查中,仅有10%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前找到工作,一次就业率偏低。

图1图2

(二)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化,民营(私营)企业成为就业的主要领域,教师行业次之

毕业生就业分布在民营(私营)企业、学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各行各业,其中以民营(私营)企业最多,占总人数的47.3%,学校次之,占总人数的22.97%。(如图2所示)。

(三)毕业生就业需求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师岗成为学生专业对口首选岗位

在问到如果有可能,你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时,毕业生的回答呈现多元化,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公务员、数字媒体技术人员、秘书、市场业务员等。其中,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毕业生的首选,明显高于其他岗位的比例,占总人数的28.93%。(如图3所示)

图3

(四)毕业生岗位薪酬中等偏低,工作以一线基层为主

据调查,毕业5年内的这些毕业生岗位薪酬在3000元以下及3000元以上基本各占50%左右,但是岗位薪酬在2000~3000元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7.84%,可见毕业生岗位薪酬中等偏低。(如图4所示)。工作岗位以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一线教师为主,占总人数的83.78%。(如图5所示)

图4

图5

二、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低

(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不足

教育技术学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就业面相对较宽,这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一个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因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就业面宽的特点,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不专”的现实。以往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注重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会的现状。

(三)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外,学生素质也影响学生就业。由于呼伦贝尔学院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高考录取分数较低,生源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生源为职业高中生源,学生高中阶段在基础学科如英语、数学、物理、语文等方面的知识就更显欠缺,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对普通高中生源较差。这种知识和能力的缺失导致一部分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效果较差、效率较低,在就业时不能满足岗位要求。

(四)受地方经济发展限制

三、改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措施

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及影响因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

(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方面,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将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定位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方面,毕业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

因此,通过增加实验课时、增加综合性实验比例加强课程设计等环节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三)全面提高素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学校或教师除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

(四)拓宽学生就业视野和渠道

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就业岗位、企事业单位现状及用人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拓宽学生就业思路,而不是一味选择离家近或者一线大城市作为就业的方向。

1酶原的激活形式

MMPs主要是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到胞外,经蛋白酶水解后变为活化状态。目前发现的激活机制有:通过MT-MMP激活、细胞内激活[2]。MMPs最初激活往往涉及纤溶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其中,纤溶酶被认为是体内最强大的生理激活剂。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目前发现的有TIMP-1、TIMP-2、TIMP-3TIMP-4四种亚型[3]。TIMP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其17-19位上的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与MMP的1,2,3区结合,与MMP第16位上的天冬氨酸残基的羧基和其活性中心锌结合,从而阻止酶原活化[4]。

3MMPs与急性冠脉综合症

4MMPs与再狭窄

PCI的发展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然而有25%-40%的病人在6个月内症状再次发作。因为在原来的部位再次出现了狭窄。据报道;在动物模型中,球囊损伤上调了受损动脉明胶酶的表达[14]。PCI扩张所致的斑块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便于循环血液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与血管壁中的组织因子相接处[15]。MMP2调节血小板聚集通路,从而出现再次的狭窄。

5MMPs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6MMPs与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心室重构。MMPs在心室重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pinale等[16]研究发现MMPs激活系统在人心室肌中存在,且在原发性及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心衰时MMP9表达上调。Li等[17]研究显示在经左室辅助装置支持治疗后心衰患者左室心肌组织中MMP9水平减少。这些改变可能与左室辅助装置支持后心室功能恢复及左室弹性有关。Reinhardt等[18]对因冠心病及特发性心肌病所致的心衰患者的研究显示心肌组织中MMP9活性增加,体外研究提示ACEI能抑制MMP9的活性。MMP-9T等位基因是心血管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有利于心衰危险因素分级,可能作为指导心衰的治疗的手段之一。

7MMPs与高血压

8MMPs与心房颤动

9MMPS抑制剂研究的现状

上述显示MMP2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表达上调,而其活性可被TIMP抑制,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方向。动物实验研究显示MMPs抑制剂对减弱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仍有诸多问题:(1)MMPs抑制剂疗效尚无确切评定标准;(2)MMPS活性表达在疾病中呈动态变化,因此需明确抑制剂最佳给药时机;(3)广谱MMPS抑制剂可能对抑制降解作用较为显著,但并不是所有MMPS活性表达在心肌重塑中同等改变,因此选择广谱抑制剂是治疗中的另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对MMP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认识仍将不断探索下去,目前临床应用方面仅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及ACEI可影响MMPs的活性,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Tziakas[22]等研究显示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MMP9的水平。随着对MMPS抑制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择性MMPS抑制剂将成为AMI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

[1]SumYZhangJQ,ZhangJ.CamliacRV,WeberKT.RegulationbyfibroustiesuafterinfsretioninrateJLabMed,2000,135;316-320

[2]DivakaranV.MannDl.TheemergingroleofmicroRNAsincardiacremodelingandheartfailure.CirRes,2008,103;1072-1083

[3]ZouriklakisE,AnoryP,Arroyo-EspligueoR,etal.MarkersofinflammationandcoronaryarterydiseaseinpatiencteswithangiaCriculation,2004,110(13);1747-1753

[4]VimaniR.BurkAP,FarbA,etal,PathologyofthevulenerableCOLM,Cardial2006,47C13-c18

[5]Libby.RimmH.EBFishintake,contaminants,andhumanhealth:evaluatingtheriskandbenefits.JAMA,2006,296;1885-1899

[6]KaiH,IkedaH,YasukawaH,etal.periherallevelofmmp9inthe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J].AmColCollCardiol,2005,28(4);182-186

[7]ChetungPY,SawickiG,WczniakM,etal.MMP2utesto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theheart[J].Cirulation,2000,101;1833-1839

[8]SouthateKM,FisherM,BanningAP,etal.Upregulationofbasementmembrane-degradingMMP2block[J].CireRes,1996,79;1177-1187

[9]SpinaleFG,CokerML,HeungLJ,etal.Amatrixmetalloproteinaseinduction\activationsystemexistsinthehumanleftventricularregulatedinheartfailure[J].Circulation,2000,192(16);1944-1949

[10]LiYY,FengY,McTiernanCF,etal.DownregulationofMMPSasandreductionincollagendamageinthefailinghumanheartaftersupportwithleftventricularassistdevice[J].Circulation,2001,104;1147-1152

[11]HoitBD,TakeishiY,CoxMJ,etal.Remodelingoftheleftatiuminpacinginducedartialcardiomyopathy[J].MoCell2002,238;145-150

[12]AdamsKFJNewepidemiologicperspectivesconcerningmild-to-moderateheartfailure.AmJ,2001,110;65-78l

[13]DasDK,NilanjanaMaulikN.EngelmanRM.RedoxregulationofangiotensinintheheartJCellMolMed,2004,8;144-152

[14]ChenDB,WangPH.InsulinlikegrowthfactorIretardsapoptotic,intestinalbyethanolincardiac,lifeSci,2000;1673-1693

[15]KawashiroN.KasaunukH.OgawaH.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outcometo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congestiveheartfailure;2008,72;2015-2020

[16]KawashiroN,KasanukiH,OgawaH,etal.ClinicalCanucharacteristicandoutcomeofhospitalizedpatiencewithcongestiveheartfailure:resultoftheHIJC-HFregistry.CircJ,2008,72:2015-2020

[17]LangCC,ManciniDM.Non-cardiaccomorbiditiesinchronicheartfailure.AmJMed2001,110;65-83

[18]CleutjensJP,kandalaJC,GuardaE,etal.Regulationofcollagendegrationintheratmyocardiumafterinfaretion.JMolCellCardiol,1225,27:1281-1222.

[19]SirakJ.JonesD,SchwartzmanD.thefiveboxthoracoscopicmazeprocedure.AnnThoracSurg,2010,90;986-989

[20]EckartRE,WebbCS,PennigtonWR,etal.Effectsofageonplasmamatrixmetalloproteinasesand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J.2007,13,7:530-540

1.高等教育体制自身的存在的弊端

2.论文的要求过高

3.学术研究的功利性

任何的学术研究都不可能是纯粹的、非功利性的。在学术研究中一旦掺杂进这样的因素,学术研究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作为学生,我们的学术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写论文是我们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如果我们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术论文数量我们就会面临难以毕业的问题,因此我们只能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研究。如果我们是业余的研究人员,没有毕业的要求,没有学校的压力,即使我们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也不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实是我们不可能忽视这些问题,为了学业,为了晋升,只能放弃兴趣。因此,学术研究的功利性是导致学术研究兴趣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术研究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滞后性,减弱了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

众所周之,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研究现实是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然后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术研究成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学术研究兴趣的途径

1.健全完善现有高等学校教育体制,创造有利于进行学术研究的条件

高等学校要改变原有的教育体制,开展灵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比较成熟,不必再采用本科和基础教育阶段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而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教给他们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和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从开始就交给他们简单的学术课题进行研究讨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自己的研究兴趣,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长期培养。而不是等到必须要他们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再强硬的教给他们死板的写作方法和硬性的写作要求,这样不仅无兴趣可言,写作的内容也只是流于形式,质量更不会很高。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公益性学术出版;转企改制;出版企业;社会责任

在出版企业引入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出版企业如何既把握经济效益,又兼顾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公益性出版,国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扶持基础性学术成果的公益性出版,是关乎出版事业能否促进学术进步的重要问题,亟须探讨与认真解决。

一、市场条件下公益性学术出版的问题

基础性学术成果的出版应被列入公益性出版的范畴。我国出版业改制后,仅人民出版社等极少数出版社专职承担公益性出版任务,不过,这少数几家公益性出版社所能满足的公益性出版需求是极为有限的,只能解决政治类、民族类、盲文类图书的公益性出版问题,而公益性学术出版,诸如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无法由少数几家公益性出版社来完成,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出版企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来承担。国家对不承担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企业所进行的基础性学术成果的出版活动,目前仍缺乏必要的公益性扶持。

任何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都离不开基础性研究成果的积累与传承,独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活动,虽然不能很快显示出其应用价值,但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对基础科研的资助相对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资助活动以实用性作为导向,以‘能否带来现实性的经济效益’作为原则,将大部分科研资金投向一些见效快、收益好的科研板块中,如应用研究板块和实验与发展研究板块,而基础研究则由于其风险大、收效慢的特点而几乎长期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局面。”①没有国家或社会对基础性研究的补贴或扶持,基础性学术成果的出版是举步维艰的。

二、公益性学术出版是我国出版企业的应尽责任

先生曾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地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②学术出版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或科研机构基础学科培育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术出版记载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文科学的发展,它在传播学术、推广科技文化、倡导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欧美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著作在学术界享有广泛的声誉,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出版机构正是凭借学术出版而蜚声全球。

三、市场条件下公益性学术出版的出路

1.明确公益性学术出版的范畴

原则上说,所有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均应属于公益性出版活动。但是学术研究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是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并给予一定资助的研究项目,有些是学者自由选题、自费进行的研究项目,究竟哪些研究成果的出版需要给予扶持,应该进行研究和界定,规定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明确标准与范畴,因为国家对基础性学术成果的出版能够给予的扶持是有限的。对于已经获得研究基金资助的基础学术研究,原则上不应再享受公益性出版扶持。没有获得基金资助的基础学术研究,则需要对其研究课题和成果进行鉴定,属于公益性出版扶持范围的,方可给予一定的出版扶持;不属于公益性出版扶持范围的,则由研究者自筹经费出版。

2.创新国家对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扶持方式

创新公益性出版的扶持方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①加强国家支持公益性出版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和资助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②在国家出版基金基础上加强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扶持力度,专门扶持没有获得科研基金资助,但经过国家职能部门鉴定,属于公益性出版扶持范围的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③国家税收部门对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提供免税支持。④建立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的国家采购或政府加工订货机制,稳定销售数量,降低出版成本。总之,要理顺政府扶持和市场驱动等多种支持力量的关系,构建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力量支持为辅的公益性学术出版扶持体系。

3.完善出版企业的评价与奖惩机制

4.提高编辑人员对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执行力

由于开展公益性学术出版活动需要对基础性、前沿性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甄别和界定,因此,提高编辑人员开展公益性学术出版活动的工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编辑人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及时掌握特定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学术研究的动态,大量收集和掌握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学术研究者的基本信息,掌握其研究的进展情况。还要学会甄别这类研究成果是否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扶持范畴。对于有些学者自由选题、自费进行的研究项目,如果属于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方向,应帮助作者积极申请国家公益性学术出版认定和资助。

四、结语

(黄丽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

注释:

①王彦雨,程志波.我国基础研究资助体系的历史沿革及演变路径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2):94-99.

.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术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存在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学术审查监督与惩治机制不够健全等。因此,着手建立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学术环境良性发展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失范;行为分析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简介:杨雷(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教授,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GXM_

HLJ_2014142)阶段性成果

一、缺乏规范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

二、存在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

目前,国内高校为应对各种专家或机构排名,对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在评职与申请学位(答辩)过程中都提出了较高的科研成果数量与影响因子,对研究生导师更是提出较多的项目要求,学校这种或多或少的学术功利现象,表现出来就是硬性规定研究生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成果才能申请答辩,授予学位。巨大的学术压力,使得一些研究生在入学初期就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东拼西凑,投机取巧,目的就是以期能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很容易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或伪造、杜撰实验数据;未参加创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用不正当的方式影响学术评价;请人或为别人、等。

三、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入学方式、个人创新能力、政治面貌以及学习目的等都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养成有一定影响。相同的学术要求,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经历的研究生看来会有不同的压力,而个人的学习目的、创新能力、知识储备又决定了研究生自身对学业及学术研究积极探索与主动追求的能力。如果研究生个人对学术要求不高,学业基础不牢,对新知识的渴望不大,很难让其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就会有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在学期间都要求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否则不能毕业获得学位。而且发表较高水平的期刊论文更是成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硬性条件。过高的学术要求产生的巨大压力客观上容易造成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发生学术失范和学术作假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杜撰实验数据;在自己未参与研究工作的论述中署名;未经导师或项目负责人许可将集体研究成果私自发表;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中以职谋私;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请人、等。

四、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五、缺乏完善的学术审查监督与惩治机制

[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

中国大学生对大学的失望,往往在上大学不久之后,就开始了。不少人指责大学生进大学后失去目标和动力,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老师的平庸,大学课堂教学的乏味、低水平,让学生大失所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部门就意识到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并推出本科教育质量建设工程,可是,教育质量对于很多大学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这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快速扩招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有的大学还没有摆脱规模办学路线。具体表现在,为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加学校的学科点,把学校办成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不少大学在扩大原有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不断新增学科专业。本来,一个专业究竟该有怎样的招生规模,应该根据培养定位、师资力量等科学确定;一所大学是否增设一个学科、专业,应该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条件,这一学科专业在全国其他院校的开设情况进行决策,可是,近年来大学在确定专业招生规模,增设新专业时,根本就没有科学、严谨的论证,就由学校行政拍板,再报上级部门审批。一些根本无法保障教育质量,无法办出特色的专业,就是这样通过大学行政部门包装出来,申报成功的,等到具体开办时,才发现师资缺乏,有的连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也开不齐。这种先天不足的专业,要办好,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可过去10多年来,很多大学的心思都用在新增专业上,而对于那些学生意见很大的专业,学校无暇顾及。

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导向教师对教育教学不重视、不投入。这种情况在985、211院校十分突出。过去10多年来,我国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必须增大研究生教育体量,必须重视学术研究,于是很多大学制订的考核教师的指标,都强调学术研究指标,包括、申请课题、课题经费等,本科教学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果科研突出,有无这一工作量,都不伤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师重视教学,在学术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够,论文数不多,那怕他的教学再受学生欢迎,也很难在考核、评价,尤其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好的结果。

一、经济法学学术研究与经济法治实践的关系

经济法学学术研究与经济法治实践活动的关系,是我国经济法学发展的基础关系。法学研究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其对现实和实践的指引作用,而法律实践对法学研究也具有反馈作用。衡量经济法学学术价值的高低,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它对法治实践发生作用的大小;而衡量经济法治实践科学与否,关键是看它能否自觉接受经济法学理论的指导。经济法学学术研究承担着法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经济法学理论的论证、法律框架的设计、具体规范的拟定、法律实施的纠偏,对经济法的精髓及法的理念的把握;经济法实践承担着法律实施的重要任务,涉及经济法的精髓、法的理念及法律制度在社会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相生共长,法学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两者并不矛盾。法律工作者所从事的法学理论研究,实际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论文本角度)开始、延续、深化实践者所进行的法律实践中的理论争议。其所产出的法学知识,正可视为内在于法律实践中的深度阐述。[1]因此,当前经济法理论研究者应当紧紧围绕实践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法学研究的可应用性和法律实践的准确性。

二、经济法学学术研究中经济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总论研究与分论研究又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总论研究可以为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知识基础、观察视角、分析工具和一般定理,可以在研究领域和知识体系范围内确定应用研究的方位,从而在宏观上和一般规律的层面上透视问题、剖析问题和把握问题,可以检测应用对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总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可以引发分论研究的重大变革。分论研究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关于总论研究的发展研究,是把总论研究发展为实际运用形式,把总论研究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具体问题及其解决的研究活动。离开总论研究的分论研究,是缺乏对于经济法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缺乏理论认识和科学方法、缺乏深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研究。离开分论研究的总论研究,则会演变为缺乏现实论据和适用性的空洞的抽象研究,缺乏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虚假命题、思维训练和经院哲学。

THE END
1.我国法律的七大部门法是什么1、我国七大部门法:中国的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我国有七大部门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环境法,军事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 阶https://www.64365.com/special/20477385/
2.我国法律的七大部门法是那七大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这是https://edu.iask.sina.com.cn/jy/f7MhFxWpLb.html
3.我国法律的七大部门法指的是?我国法律的七大部门法指的是?-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鹏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http://www.zhaozhishi.com/edu/law/2007-12-03/702.html
4.我国七大基本法律部门律师普法我国七大基本法律部门 普法内容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https://www.110ask.com/tuwen/11675770273902027371.html
5.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概念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法律关系2.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大法律部门: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https://blog.csdn.net/m0_56501550/article/details/125030604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多选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法律部门有: A、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B、宪法及其相关法 C、民法商法 D、民法总则 E、刑法 F、行政法 G、经济法 7.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微+实) 1、【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http://changchun.ehqc.cn/html/41_38.html
7.建筑法属于什么部门法建筑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法的调整范畴。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一共有七大法律部门,分别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经济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而建筑法属于行政部门法。法律依据:《建筑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建筑活动https://v.66law.cn/wenda/117183.aspx
8.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带答案2、《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什么管理? 答: 综合监督管理 3、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是是什么? 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据___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https://www.mkaq.org/html/2012/05/31/131903.shtml
9.《中国人大》杂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立法是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政治活动。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确保立法权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实现法为民所立。 具体而言,修宪权是最高的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大行使;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A4ODYwOQ==&mid=2652971847&idx=1&sn=251d8dd12950a923635301f91b3c4aee&chksm=f66e087c39818a7a50fb08846c5975765ac691f9c1eabf71597b09d431eb2f8eac7e489e22ee&scene=27
10.公民宪法权利在我国部门法中均有所体现。《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公民宪法权利在我国部门法中均有所体现。《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该规定体现的公民宪法权利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f4d2d309c0400d9e75ae3ee56ac9bb.html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章 总 论返回首页[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考试内容] 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
12.多部门:7月我国七大江河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多部门:7月我国七大江河将全面进入主汛期】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认为,7月份,随着主雨带北移,南方梅雨期结束,北方可能提前进入雨季,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严峻复杂。长江流域乌江、赤水河https://m.gmw.cn/2021-07/07/content_1302392393.htm
13.初级会计+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概念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根据九届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大法律部门: http://bang.api.duia.com/duibaApp/appViewTopic?topicId=2056
14.经济法基本原则12篇(全文)导致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种类多,分歧大的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在提炼、概括经济法基本原则时所遵循的标准、要求、方法不同。鉴于以上分析,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必须具备一定标准。主要有: (1) 要反映经济法的本质特性,要有部门专属性,既然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应当是经济法所特有的法律原则,它必须能够体现经济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7cwztpt.html
15.两部门:7月份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两部门:7月份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7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发布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7月份,随着主雨带北移,南方梅雨期结束,北方可能提前进入雨季,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暑期来临,交通出行、旅游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07/07/content_7095984.htm